“程琳”多为女性名,而我要写的这位却是有着阳刚气质、豪迈情怀的男子汉,他就是中国宝武武汉总部文学协会会长程琳。
我敬佩程琳,并非因为他名列国内各个层级的文学团体中,而是源于他大气磅礴,铿锵有力的钢铁诗作,还有他对基层作者的关爱。我总想用稍显个性的书面语言赞赞他,可又恐功底浅薄,文难尽意,故一直在隐隐纠结和苦苦构思。
中国宝武武汉总部文学协会会长程琳
苍天怜痴心。数天前,我灵光一闪,忽冒奇想:诗词本不分家,何不用精巧意丰,辞境唯美的词牌铺展出一组三行诗,再加上注解来表达敬意呢?尽管我不懂填词,但也不妨碍我借用词牌呀!这样的“词牌微诗”不落窠臼,趣味独特,可否视作别具一格呢?或许有人会不屑一顾:把横写的词牌竖写成三行,且多数是每行一字,充其量属文字游戏,岂可枉称为诗?可我仔仔细细揣摩后,觉得这样写基本符合三行诗的核心要求——呈现意象、具化意象、升华意象、烘托出意境。再说,写诗不就是为了吐露心声,抒情表意吗,何必太拘泥形式,束缚活跃灵动的诗兴呢?况且还有注解,足可达到我的预期之效。于是乎,有了下面的文字:
(一)
笔名歧义
渔
家
傲
〔注解:去年酷暑季节,程琳颇费周折,精心张罗的 “两山雅集”终于举行,青山和矿山近40名文友于7月6日,相聚大冶铁矿。
在发言中,我说到:原以为程琳是位窈窕淑女,又见他笔名叫“非渔”,便断定他有水灵仙子的容貌,结果我错到火星上去了。转尔一想,既有此名,总与渔家有些瓜葛吧?没承想,我又错到更遥远的银河系去了!因为在与他的交谈中,我询问何以取“非渔”笔名?
他娓娓道来:2016年,在鲁院求学期间,同窗们都在探讨如何把自己搞出辨识度。一个叫踏歌的诗人说,全国叫程琳的有30万人,其中29.5万是女性,而且早有叫“程琳”“陈琳”的爆得大名,你用“程琳”的本名写诗必将是无效的,会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下。
踏歌建议:“二哥(程琳为何是踏歌的‘二哥’?这个只有他们自己懂)的微信名叫‘子非鱼’,应该从这上面琢磨,鉴于熟知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人也很多,建议另辟蹊径。”经过鲁院兄弟们的一番思考讨论,当事人最后拍板,定名为“非渔”。非渔亦非樵,坐在河边非为渔获,只为做一个人生的悠游者、一个孤独的空钓者、一个生命之河上的冥思遐想者,每个意思都沾一点,其实并无确指。听罢他的解释,我肃然起敬,简单的笔名竟含有超凡脱俗的志向。所以我在琢磨这首拙诗时,仍由“渔”发端,落脚到“傲”——他值得我等“渔者”为他骄傲啊!〕
2024年7月6日,程琳在“两山雅集”会场
(二)
程琳之路
踏
莎
行
〔注解:“莎”,生长在潮湿地带的草本植物,把“踏莎”引伸为“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似不牵强。凡略知程琳者,无不对他“为了写诗,辍学复读”的经历印象深刻。
那是上初二下学期时,他读了北岛的诗《回答》,尚处青春岁月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不久,他又看到杨然的诗《母亲》,异常喜欢,仿写了数首。自此,他九牛拉不回地迷上了诗,以至于辍学一年。他的家人费尽口舌,直到他答应“改邪归正”,才重返课堂。
考上高中后,他“旧病复发”,常把自己的诗作写在学校的黑板上,引来同学围观。可以想见,如此偏爱诗歌,功课肯定不会“全面发展”,他高考分数仅达当地师专录取线,他放弃就读,到武钢当了工人,理由是“我在哪里都可以写诗!”由此可见,我的这首词牌微诗,所赞的程度只会不及,绝无过之。〕
(三)
亮相诗坛
东风
第一
枝
〔注解:1997年,程琳正式“出道”诗坛,迅速在武钢崭露头角。2001年,《武钢文艺》专门推出“程琳诗选”。著名钢铁诗人、该刊时任主编董宏量先生破天荒地写下编后记:“读程琳的这组诗,我心中真有说不出的激动,不禁向同仁们欢呼:武钢终于又出了一个‘真正的诗人’……他向我们显示了作为一个诗人的素质,那就是真诚地面向生活,面向诗歌,并有敏锐的触角和较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当年,程琳加入武汉市作家协会,2005年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202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矢志不移地携诗前行到现在,他也没忘记,董宏量先生似“东风”,在更高、更大、更正规的诗歌平台上,吹拂绽放了他的“第一”束“诗花”。〕
作者陪同程琳参观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四)
程琳之痴
蝶
恋
花
〔注解:我猜想,程琳视诗情和爱情、亲情、友情同等重要,甚至有时会对诗倾注更多情愫。正因为他痴诗迷诗,才有了令人艳羡和敬佩的成就。他的作品广受欢迎,屡见于《诗刊》《诗选刊》《湖北日报》《扬子江诗刊》《长江丛刊》《青春》《汉诗》等报刊,还有包括“学习强国”在内的各网络平台,他的《飞向星际的钢铁》入选《中国工人诗典》。
诗已成为他人生的标配和耀眼名片。京剧界有句行话:“人不疯魔不成活。”仿其意,我信口打油一首:“程琳不疯魔,无有大诗作。程琳一疯魔,钢铁吼出歌!”〕
(五)
程琳之誉
满
江
红
〔注解:程琳生长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北浠水县,长期工作在位于江南,文学氛围浓郁的武钢。2016年,他被选入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深造。经此锻造,他的创作呈现“井喷”状态,进入“高光”时期。根植钢铁环境,极具钢铁味道的诗作屡获全国冶金行业诗歌奖、湖北省楚天文艺奖。如今,他是我国冶金文学界新工业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次要诗人诗社副社长,赞他“享誉大江南北”似不过分。〕
程琳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点——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前驻足沉思
(六)
程诗魅力
诉
衷
情
〔注解:诗言志,诗言情。程琳的诗歌透彻奔放地抒发了钢铁工人的远大抱负和真挚情怀。2022年,他创作的《飞向星际的钢铁》,堪称宏篇,在诗刊社和中国宇航学会举办的“太空诗会”中获奖,让我们共同来吟诵这首冲向天际的诗歌吧:
多像我的父亲!这些来自大地深处的石头/土得掉渣,骨子里可都是英雄好汉/没有钢铁生来就是钢铁/既然烈焰必不可少,那就来吧/可我必须沿着幽长矿脉/长出钢筋铁骨/并沿着肋骨,把心砌进熔炉/就这样,一颗颗石头/从大地深处走来,走过千山万水/从一种硬度抵达另一种硬度//
淘尽沉沙,弃绝铅华,炙热的血/带着地心之火的粘性和浓度/越来越接近无限纯粹/上善若水,至真如铁/千锤百炼而成金刚之身/撑起天空的穹顶/跨过时间的河流/力负千钧,抵御摧折,锈蚀/钢铁,从不羞于坦白/顶天立地的豪情/也不拒绝回忆幽暗岁月/曾以石头形态/和标枪风声/从远古洞穴奋力掷出/任凭洞口的篝火彻夜不熄/也无法驱散密林里低沉嗥叫/和先民眼睑上的阴影/直到古老的东方/穿过星星弹孔/迎来崭新黎明//
江汉汤汤,塞北莽莽/钢铁种子曾经拱动/神州腹地,四面八方/锃亮的成色,和朴素的真理/一样属于钢铁/和站起来的人民/铁的力量/挺起龙的脊梁/守护长城内外的明月/大河上下的炊烟//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钢铁也是这样/第一场流星雨带来了最早钢花/又把我们的天问/带向遥远的宇宙/悠长的楚辞/没有寄达的奇想,和盼望/龙的子孙,以事实的方式/捎往太空,返航的英雄儿女/耳畔还萦绕着神秘天籁,星际回响//
我和父亲都曾战斗在金色的炉台上/千锤百炼的劳动/是深沉享受/也是无上荣光/我们的脊梁像钢铁一样挺拔/沿着钢铁方向/更多的人们,新时代的劳动者,创造者/像旷野上的脚手架/大漠上的发射塔/向着星辰大海生长,飞翔!〕
(七)
《写武钢》
满
庭
芳
〔注解:我贪婪地多次观赏程琳《写武钢》的朗诵视频,觉得它从整体上展现了武钢的风貌,纵深感和覆盖性兼具,遂留言:“有豪气雅气、有跨度高度、有点赞面赞的武钢颂歌。”截止3月16日,该视频推出9天,就有2170多人次转发,点击量达5.2万人。我们来欣赏这首作品的几个章节吧:
我要写武钢/就不会只写武汉钢铁/而要写大兴炉冶的红星,铜绿山前的紫烟/写岳武穆划破长空的利剑/写一百多年前汉阳铁厂铸造的钢轨/牵出蒸汽机的嘶喊/写新中国地平线喷涌出鲜红黎明/写古老东方,崭新纪元
我要写武钢/就不会只写1958年/那个激动人心的秋天/也不会只写“一米七”投产/和质量效益型道路/而要写“争气、争光、争一流”的精神/写改革春雷,奋进鼓点//我要写武钢/就不会只写历史荣光/而要写现实的奋斗,时代的篇章……
我要写武钢/就不能只写青山与矿山/要写天梁地轨,钢筋铁骨/要写怀材抱器的底气,变革创新的勇气/要写产品经营体踔厉奋发,绿色钢筋拔节生长/还要写一轨九州,同风天下的气概/把梦想铺满祖国大地,又铺向海外,铺向寰宇……
我要写武钢/就不能只写高坡地的鲜花与芳草/要写皇冠明珠,国之重器,钢铁荣耀/写新能源硅钢建设工地正在孕育希望/破土而出的绿苗,不断前进的力量/写一线员工耕耘岗位/可歌可泣的点点星光……
我要写武钢/还有深入骨髓的自立自强/红色基因携带的报国梦想/需要太多诗行/才能倾诉我的热爱与豪迈/但我更想写新的向往/星辰大海的辽阔,乘风破浪的昂扬!
这就是我们情之所钟的武钢/许诺未来,也是我们憧憬的方向/让我们把最好的祝福/献给每一个,钢铁相伴的日子/每一缕,钢铁上闪耀的阳光!〕
程琳在“两山雅集”上讲话
(八)
《大冶铁矿》
长
相
思
〔注解:程琳的诗作《大冶铁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我们“冶矿人”对那方热土的深恋挚爱。去年12月13日,杨姣娥工作室推出李志红朗诵该诗的音频,每每欣赏,我的情感就迸发,就升温,就膨胀。现在我又情不自禁地边读边听起来:
夏天第一波热浪拂过/北纬三十度广场/似乎隐喻着从矿石到钢铁/必经的洗礼,火/隐身于呼呼的风中/并非季节恒定的布景/除非穿越幽暗的井巷/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以武而昌的矿场/历史未曾应许孙仲谋止戈为武/而是磁石一样引他溯江东来/于此大兴炉冶,煅刀,铸剑/那时候风箱还叫橐籥/当铁水刚刚流出石头的心脏//
吹出的空气如此刻一样滚烫/就像一块生锈的铁/回到久违的故里/我确认并非来自这巨大的天坑/444米的深处/而属于大峡谷最陡的边坡/近旁一个倾斜的掌子面/还记得三十年前怎样欣喜若狂/从矿床一跃而起/第一次乘火车来到钢厂/甩开一块有用的钢铁/身上多余的东西/走过千山万水/又不断回炉/高炉,转炉,RH炉,环形炉/炼了又炼,还未成为纯铁//
我锈迹斑斑,并不是因为/忘记了拂拭,磨砺/而是内心潮湿,思念的积雨云/层层压在胸口,就像那朵来自/故乡的云,无数个梦里/我听见铁山苍老的呼唤/“来吧!这里有你要的闪电”/一场大雨意外降临提前/下了三天三夜/此刻我晴空万里,澄澈,蔚蓝/当一个个钢铁的亲人扑面而来/手握着手,词抱着词/都像是铁打的/也像个打铁的/爽朗笑声替代了泪流满面//
当年,我在矿脉中留下空缺/一棵刺槐早已姿态横生地/长进岩体缝隙,此时花期已过/槐花清香和漫天蜜蜂/尾随春天一同远去,浓密的绿叶/小草一样覆盖着硕大的“倒葫芦”/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葫芦销不尽三国的兵戈,隋唐的铜帀/销不尽汉阳铁厂的铁血悲歌/销不尽侵略者的罪孽/而销去多少矿工的血汗和生命/至今,万人坑累累白骨/和天地间的伟岸身影/还在一同昭示:同样的矿石/握在不同的手里,就有不同的结果//
风从葫芦藤的那头吹来/一个个钢铁的亲人/都是一条藤上的葫芦/我们的葫芦专门盛放/钢铁的深爱,长情/虽然都长着嘴/但不约而同爱上了缄默/不轻易开口,言爱/我们采矿,也采诗/炼铁炼钢,也炼人炼字/在另一种意义的石头上种树/每一场采掘留下的矿坑/都等着我们去复垦/我在尘土间翻滚的伤痕/只有这些亲人能够抚平//
在大冶铁矿,我终于明白/我生来就不是一块纯铁/我含铜/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和钢铁抱成一团/成为编钟中的一只/不敢说多么浑厚,清越/但真的带着矿石的心跳/无数颗矿石心脏敲打着铜锣/走出苍老铁山,走进崭新祖国/第一座自主建设的巍峨高炉/越过高山平原/跨过奔腾河流,汹涌大海/甚至走上天空,成为/飞往未来的星星。〕
凝思中的程琳
(九)
和程琳交往
相
见
欢
〔注解:程琳有诗人风度,且性情率真,随和有趣。和他无论是微聊,还是面晤,我都有如沐春风之悦。他担任武钢有限党群工作部宣传高级主任师,工作自然繁忙;闲暇时要遨游诗海,时间自然宝贵,可他仍然尽心尽力履行所担任的文学协会会长之责。
我记忆犹新的是,2023年4月下旬,他主动联系蔡明治等矿山作者,提议组建“武钢矿山文学群”,方便作者交流和组织活动。其实,经过多年的机构调整,原武钢各单位的隶属关系已经改变。可为了赓续文脉,活跃创作,为基层作者搭桥铺路,程琳还是热心快肠,毫无顾虑地办理此事。我被他感动,向文友发出入群邀请书,得到大家响应。
此群一建立,程琳也加入进来了,他常分享创作经验,和群友互动,营造出浓厚的文学气氛。待该群运行正常后,他又悄悄退出。作为《武钢文艺》特约编辑之一,他配合主编程杨、副主编李霞和责编刘丹,坚持发行该刊至今。武钢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的高地、圣地犹存,令人无比欣慰。他亲力亲为组织的“两山雅集”,矿山作者如今谈起,仍啧啧称赞……这一桩桩往事、一次次“相见”,用一个“欢”字浓缩,足够饱满充实。〕
创作前景可期,我国冶金文学界新工业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程琳
(十)
命名和祈愿
江
城
子
〔注解:在古时,“子”是对人的尊称。程琳是身在武汉的著名诗人,堪当一个“江城子”!他曾谦虚中含有执着地说:“文学是一场马拉松,我至此才完成了起步的‘五公里’。”他还说过:“这辈子就在诗中安身立命,如此甚好!”他用三句话表达自己的诗观:一是于坚的“只有学诗,才能超越生命的庸常,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二是波兰诗人米沃什的“我的一生是我所知道的最惊人的生命故事之一。”三是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的“不能有套语、用烂了的话、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谈。”程琳已有这样的成就,又有这样的宏愿,还有三句天花板级的名言加持,创作前景可期!〕
手随心动,写至此处,我又有顾虑滋生:拙作究竟是随笔,还是组诗?妄自编造“词牌微诗”合适吗?如此赞意会否被人挑剔?犹豫中,一位文友曾对我的提醒回响耳畔:“懂者无须解释也自然懂,懵者再三解释也还是懵。”诚哉斯言,那就不必自扰吧,我心胸坦然敞亮啦!
(此文引用了相关报道中的内容,诚表谢意!)
(2025年3月13日初稿 16日定稿)
编后记
编辑《程琳,我想赞赞你》时,我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慢读欣赏,发自内心的赞叹作者脑洞大开,全文5400多字,似议非议,写人又不是写人,真的是匠心独运,别出心裁!阎建武先生和程琳会长都是我认识了近30年的文友,他们一个在矿山,一个在青山,工作时是身居高位的领导,闲瑕时,是遨游文海的将士。读他们的文和诗,你会被点燃,会心怀敬意,进而忍不住想一起唱和。或许,这就是此文的魅力!
作者简介:阎建武,生于矿山,长于矿山,学于矿山,干于矿山,写于矿山。忝列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省杂文协会会员,甚感名不副实,愿沉浸读写中,让此生充实有益亦有趣。
杨姣娥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