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简介:
董树印,笔名董素印,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射阳县杂文学会副会长,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党务、文史研究、政务服务等工作近四十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各级媒体发表各类作品300多万字,百余篇(档)作品受到国家、省、市、县单位表彰奖励,编辑的《射阳新闻》曾连续五年被江苏省广电总局表彰;著散文集《岁月留痕》《岁月成诗》,获评首届鹤乡文化英才、全国首届文化界劳动模范——中国文学界劳模;现供职于射阳县行政审批局。
四送“劝降信”智取外来舰
文/董素印(江苏射阳)
查阅《舰船知识》1983年第8期,一篇题为“我军的第一艘近代舰艇”文章介绍,中国人民海军第一艘近代舰艇“合”字号登陆艇,满载309吨,载货150吨或士兵300名,采用三部GM6-71柴油主机,675匹马力,航速5节,武器为20毫米机关炮2门、12.7毫米机枪2挺。但鲜为人知的是,这艘近代舰艇曾是国民党青岛海校一艘“合永”号登陆艇,当年被阜东县华成区(即现在的江苏省射阳县千秋镇)民兵没费一枪一弹,仅下了四封“劝降信”便成功缴获。
1947年7月15日凌晨,华成区接到竹节乡(当时的小乡)交通哨送来两封火烧四角信报告:他们昨晚发现一艘国民党军舰,在离大喇叭闸河口大约七八里处搁滩。区大队长姜佩和教导员叶维才深感情况万分重要,立即上报区委。区委指示由姜佩带领民兵前往侦察舰情。一场惊心动魂的“智取外来舰艇”战斗就此拉开了帷幕。
1917年2月出生于沙港乡一个农民家庭的姜佩,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觉,他机智勇敢,足计多谋。当天下午两点钟,姜佩带上一支20响盒子枪,与民兵姜华赶到大喇叭海堤,远远望去,只见若大一艘舰艇头朝西南,尾向东北搁在海滩上。他们正商量着如何靠近侦察时,发现一人下艇朝闸口走来,便迅速埋伏在草丛中,等来人走近,姜佩突然跃起大喝一声:“你是什么人?干什么的?”突如其来的吆喝将来人吓呆了,仔细一看,原来是当地的一名“管制”分子,他也不敢隐瞒,如实反映了早晨去海滩拾泥螺时被抓去逼迫帮助买粮的实情,并介绍了舰艇上的人员和装备等情况。
但凭道听途说不行。为摸准实情,姜佩让姜华与来人扮作兄弟,借送粮机会去舰艇侦察。他们向附近渔民借了五升米,一只母鸡,一套旧衣服,装扮后一起前往,约一小时左右,二人平安回来了,带回舰艇送给的一箱火油和一匹布,分给了刚才借米、借鸡的渔民。经现场侦察,舰艇搁滩确凿无疑,舰艇上的情况与来人的叙述相当。舰艇搁在老滩上,离深水较远,现在正是小汛,动弹不得。
晚上八点钟左右,华成区委书记姜定、副书记胡文亮、区大队指导员叶维才,及周边几个乡民兵中队长和调集的100多名民兵,相继赶到大喇叭闸口,参加“缴舰”行动。姜佩与赶来的区委领导、民兵中队长讨论了作战方案,决定智取外来舰艇,并联系附近驻军支持。
后半夜,姜佩和叶维才挑选30名精干民兵,迅速开往离舰艇不远的小沃子海塘实施监视,并挖好掩体,准备战斗。天亮后,发现舰艇上下来一个人,走近时得知也是被舰艇抓去帮助买粮的渔民,他答应配合民兵缴获舰艇。
再经过一番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最好以解放军某部的名义,给敌人写“劝降信”。闻讯赶来的区新兵连负责人江干东立即起草,大意是:我军已解放盐城,消灭了国民党孙良诚残部,没有外援;你艇已搁滩两天,根据潮水规律,几天内难以逃脱;摆在你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放下武器投诚,解放军优待俘虏,不没收个人财物,要回家的发放路费,愿留下的表示欢迎,这也是唯一生路;另一条路就是死心踏地为国民党卖命,与人民为敌,那是一条死路!希望蒋军兄弟以民族大业为重,弃暗投明。信的落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盐阜纵队一0一团。
第一封信由这位渔民顺利送上了舰艇,一小时左右果然收到复信:我艇准备向贵军投诚,请派员上艇接收。落款高效峰。舰艇人员是真投降还是耍阴谋?为弄清真相,我方给舰上再发一封信,请舰艇先派员上岸移交,随后他们上艇接收。大约上午十点钟,第二封信送达后一直过了中午,送信人才回来,失望告知:“艇上人说了,如果不派人过去接收,就和你们开打!”
假投降真诱惑暴露无疑,激起大家的愤怒,纷纷请战。大战一触即发,一旦开战,两败俱伤。为确保以最小的代价缴获舰艇,姜佩决定仍按区委指示,继续展开政治攻势,便立即发出第三封信,揭露他们假投降的阴谋,并警告舰艇官兵若错误选择,后果自负。信送走后一个多小时不见回音。为防止不测,他们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大约下午四点钟左右,送信渔民才回来,告知舰艇上已慌乱一团,有两个年轻士兵还蹲在船头上哭泣。这一信息说明舰艇上出现了恐慌,害怕交火。于是对舰艇进行最后通牒,重申我军态度,迫使艇上人员缴舰投降。同时,组织投弹和射击两个突击组,随时准备武力擒获舰艇。
第四封“劝降信”送达约半个多小时,舰艇上果然派出一名姓崔的班长和一名水兵前来谈判。我方进一步讲明政策,表示只要放下武器,保证舰上所有人员的生命和财物安全,对方很快达成了投降协议,并同意按照我方要求开始接收舰艇,由姜佩、叶维才、姜华带上崔班长乘渔船先接近舰艇,民兵队伍随后,水兵暂时留下当“人质”。当姜佩他们的渔船离舰艇大约五六百米时,发现舰上的火炮已对准了他们,如果舰艇此时开炮,所有人员倾刻间将葬身黄海。生死攸关、命悬一线。说时迟,那时快,姜佩果断拔出手枪,顶住崔班长脑后,命令喊话,立即掉转炮口;崔班长慌忙将帽子举过头顶左右摇动,向舰上喊话,炮口果然竖起,他们才松了一口气。靠近时又命令崔班长喊话,召呼舰艇全体人员下艇到滩上集合。
接待姜佩一行的是舰长高效峰。双方相互介绍后,高舰长对他们说:“全舰人员都下来了,请接收。”这时,民兵队伍已全部赶到,把舰艇包围起来。双方代表一起到舰长室坐定后,高效峰作了口头移交:舰艇上有口径20毫米火炮两门,长短枪各一支,子弹、炮弹若干,电台、雷达各一部。说着从腰同解下手枪,连同皮带、子弹一起交了出来。当时,我方人员对高舰长深明大义、弃暗投明的义举表示高度赞赏。
为验证他们投降的诚意,由炮兵、轮机兵现场试炮、试机,见一切正常后,我方立即接管舰艇,并通知官兵登艇收拾个人物品,迅速离开。
就这样,华成区民兵在敌人的炮口下,冒着随时牺牲的危险,经过三天三夜的筹谋、围困、劝降,没发一枪一弹,机智果敢俘获了国民党一艘“合字号”登陆艇,并交给了苏北海防纵队盐阜大队使用。1947年底,该舰艇在清剿海匪战斗中立下了显赫战功,可惜的是1948年5月在盐城斗龙港口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飞机发现炸沉海底。
据记载,1946年,青岛海训团接收了8艘“合字号”501型登陆艇,分别命名为合群、合众、合忠、合彰、合贞、合永、合坚、合城。除了“合永”号被我军俘获后战沉外,“合坚、合城”两艇也被大陆俘获,其余舰艇随着蒋军败退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