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浦赋的解读》
作者:申屠梅祥
盛况空前的“荻浦村党群服务中心启用暨申屠氏宗亲联谊会”随着三天大戏的落幕,也将逐步淡出村民的关注。但1800岁的申屠氏历史文化将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和圆满落幕,也彰显了组织者的“用功”!
荻浦村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对孝义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从成功人士及普通村民甚至出嫁的女儿踴躍捐款就是孝义文化深入人心的体现。
活动结束后的伴手礼更是组织者传承弘扬孝义文化的神来之笔。特别是那本记载荻浦申屠氏孝义故事的小册子,可谓解读荻浦村有如此成就的最佳答案和宣传荻浦村的金名片。
老叟为挖掘孝义文化将近20年笔耕不辍,撰写的孝义故事和相关文章,有幸被采纳入编,甚感荣幸,也是对我努力付出的肯定。其中开篇的“荻浦赋”更是引起了较大反响,外地宗亲不解其内涵,纷纷发来微信询问,要求解读。
现将“荻浦赋”的解读公开发表,作为统一回复以飨读者:
《荻浦赋》是一篇饱含深情与敬意,对荻浦村的历史、文化、人物以及当代发展进行全方位歌颂的赋文,展现了荻浦村千年传承的深厚底蕴和新时代的蓬勃朝气。下面为你详细解读:
1. 开篇总起,点明位置与文化基调:“天子岗麓,富春江畔,荻地浦口谱写华章。往事悠悠,秉笔春秋,咸和轶事保庆堂里。”开篇便点明荻浦村位于天子岗脚下,富春江畔,地理位置优越。“往事悠悠”将读者引入对荻浦村悠久历史的追溯,“咸和轶事保庆堂里”则通过提及咸和堂、保庆堂这一承载历史故事的省级文保建筑,为全文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调。
2. 历史溯源,讲述村落形成与发展:“汉富宋桐,携姓赘迁范公房。”介绍了荻浦村的姓氏迁徙历史,从汉代、宋代开始,各姓氏陆续迁入,申屠氏理公入赘范家更是村落发展的关键节点,自此开启了申屠氏在荻浦的繁衍壮大。
3. 自然与人文景观描绘:“北望垄上,林梢炊烟笑声漾。百世兴旺,原是江南好地方。浦口松涛,枝枝苍葱似云裳。范井甘泉,脉脉相融聚明堂。”描绘了荻浦村优美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人文景观。北望可见垄上炊烟袅袅,充满生活气息,展现出村落的祥和与兴旺;浦口的松涛如绿色云裳,体现出自然之美;范井甘泉则是村落历史文化的见证,滋养着一方百姓。
4. 历代事迹,展现先辈智慧与精神:“陈楊双婆,凿澳疏溪陌成网。江家建祠,屠家送塘祝融防。洪氏御外,忠义在先保平安。姚夔天官,舅家哺育茁壮长。隐梧修谱,福荫子孙望富强。在川倾力,肯构祠堂名声扬。”这部分列举了历代先辈在荻浦村留下的功绩。陈杨双婆凿澳疏溪,构建起完善的水利网络,方便了农田灌溉与村民生活;江家建祠、屠家送塘,体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与对公共事务的重视;洪氏御外保平安,彰显了忠义精神;姚夔在舅家的哺育下成长为天官,其背后是荻浦村重视亲情与教育的体现;隐梧修谱、在川建祠,都为村落的文化传承与家族凝聚做出了贡献。
5. 孝义典范,弘扬传统美德:“先贤开基,九龄庐墓不彷徨。亲吮痈疽,伺亲心纯挽膏肓。县上其事,乾隆御赐树牌坊。彪炳千秋,来兹纷纷永流芳。”着重讲述了清代大孝子申屠开基的事迹,他为父吮毒、庐墓守孝,其孝义之举感动天地,乾隆御赐牌坊,成为荻浦村孝义文化的典型代表,激励着后世子孙传承和弘扬孝义美德。
6. 当代传承与发展,续写新辉煌:“传统榜样今弘扬,孝义基金助贤良。图书馆公益办,黎庶学士相聚谈,琴棋书画启蒙庠。一件件一桩桩,垒华夏文明高岗,让全球仰望。千年古村,再担时代重任,壮志凌云。《世德之家》定方向,村舟启航驶向未来彼岸。”描述了村刊对荻浦村传统孝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设立孝义基金资助贤良,体现了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公益图书馆的开办,为村民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场所,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这些举措都表明荻浦村在新时代继续秉持传统,积极进取,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
7. 结尾赞语,总结全文情感:“赞曰:千年古村孝义传承,政通人和百姓甚幸。”以简洁有力的赞语总结全文,高度概括了荻浦村千年传承的孝义文化以及当今政通人和的美好局面,表达了对荻浦村的赞美与祝福之情 。
这篇赋文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荻浦村从历史到现代的发展脉络和独特魅力,是对荻浦村的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文化解读。
解读者:申屠梅祥
于乙已年春月

作者简介
申屠梅祥,笔名:上下求索,浙江桐庐人,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杭州市文旅向导员,桐庐县作家协会、杭州市诗词楹联学会、桐庐县诗词楹联学会、桐庐县老干部诗词协会会员。
荻浦乡村(公益)图书馆常务馆长,《世德之家》村刊常务主编。早年供职于中国煤炭工业部33处,于2005年回故乡定居。他热心公益,为挖掘、传承弘扬古村文化,十几年笔耕不辍,发动组织荻浦《申屠氏宗谱》续修,引进杭州心远公益,以众筹方式创建《荻浦乡村图书馆》志在推广阅读,教育低龄儿童,为传承弘扬古村文化,推动创办《世德之家》村刊。
(图文供稿:申屠梅祥)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