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化人系列之十二
恋曲1998——我与《中国钓鱼》
于 波

看到2023年12期《中国钓鱼》“我与《中国钓鱼》杂志四十年”的征稿启事,想起来书架上我的那些宝贝——《中国钓鱼》杂志。整理出来发现,1998年12期全齐。25年了,搬家十几次,从塞北的黑龙江到岭南的深圳,我都没有丢弃它。我再次一本一本地看,一页一页地翻,与《中国钓鱼》的往事逐渐清晰浮现。
1995年暑假,在体育老师林晓光那儿发现了一本制作精美的杂志——《中国钓鱼》。由于我爱好摄影,杂志彩页上的摄影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从此,我开始订阅该杂志,并把拍摄题材拓宽了到了垂钓。
春天,松花江开封,我会拿着相机拍穿着水衩钓开江鱼的人们;夏天,池塘边、水稻田垂钓的儿童常常进入我的镜头;秋天,小兴安岭的金黄掩盖的山涧溪水,我也要看看是否有钓友垂纶。冬季,大雪封山,水库结冰,但阻挡不住钓友的热情,他们有的骑自行车有的骑摩托,用自制的冰穿破冰下钩,每次都能收获小鲫鱼、鳑鲏,当偶尔有鲤鱼出水时,会引起整个冰面钓友们的欢腾。我也不惧风雪用相机记录着他们的喜悦和执着。
最令我难忘的是1996年春节前,我看到了《中国钓鱼》第二期彩页上有我的摄影作品《北国钓翁》,这是我拍的照片首次在《中国钓鱼》上发表,激动的我把杂志传阅给同事们看。关键是还有个小秘密没有公开,那时我发表照片的稿费一般是10元或20元,而《北国钓翁》的稿费是70元,这能不让我激动吗!
《中国钓鱼》让我的摄影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我的业余爱好又增加了一项——钓鱼。每当拿到新杂志,我都会先看彩页,再看插图,然后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文章。
再次翻开尘封二十五年的《中国钓鱼》,好多文章都留下我阅读的笔迹。闲下来,我把12期杂志作了统计,共发表照片7张,在第4期《中国钓鱼》上还发表了我的散文《跟老爸学钓鱼》。也就是说,1998年的《中国钓鱼》杂志仅有三期没有我的作品。这是我保留了25年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第1期彩页上有《中国钓鱼》全体编辑的合影,自左至右:杨立东、邓晋津、袁海娜、周铭共、张继国、苏雷。之前都是在通信中交流,这回看到了每位编辑老师的照片了。我特别感谢张继国老师!在拍照方面给了我好多指导,尤其是当时我第一次用反转片拍照,张老师给了我最大的支持。
记得在2012年的夏天,当时我已经调到深圳工作,利用暑假到青岛旅游。发现海边有许多人钓鱼,我兴致不减当年,用相机记录下这美丽海滨钓友们的情怀。游完青岛,我们一家三口坐高铁到北京。在旅馆,我趴在床上一个上午,一篇图文并茂的《青岛观钓记》出炉,到附近的邮局买邮票信封,寄稿件到北京体育馆路八号张继国老师收。我的作品在第10期“钓四方”栏目刊出。张老师常常通过写信鼓励我,指导我,至今感念在心!
第三个原因,《中国钓鱼》第11期是总第100期,上面刊登了“庆祝《中国钓鱼》杂志出刊100期贺词”。所以我保留了1998年所有的杂志以作纪念。
《中国钓鱼》是我永久的朋友!如今四十年我们风雨同在,我会一直为你高歌恋曲!
(写于2024年1月3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