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最小的海
文/陈爱琼
我的老家是云南众多山卡卡里的一小角落,这里除了山还是山,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有河但不大。都说要宣传自己的家乡,可我绞尽脑汁不知道用这鬼地方的哪一方面来吸引外人驻足,算了,山还是山,石头还是石头。
平时不用的土灶,黑乎乎的洞口今天竟明亮了,烟囱里还缓缓吐着黑烟。老妈熟练地拿过厨房门背后挂着的围裙,麻利地系好,把汤锅洗干净放在一边,然后把爸爸早晨宰好的鸡切成小块,放进汤锅里小火慢慢熬。我拖着妈妈用毛线钩织的拖鞋,跳到老妈后面,“妈,你怎么用劈柴生火啊,这太麻烦了,又浪费时间,还不如用电呢。”我不解的问。
我老妈一边说:“今天没什么活儿干,我愿意熬,再说,用电熬没有用这火熬出来的鸡汤香。哎哎,东西收好了吗?之前我给你买的新衣服带上,还有我新钩织的围巾手套,那边冷。哦,对了,脚上穿着的这双就别带去了,妈又给你新勾了一双,不许不要,也不许嫌弃,你妈我可是翻遍了抖音看,找到你们小年轻最喜欢的款式学的,你保准喜欢。”又一边把干的柴火放进灶里。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厨房里,被爸爸涂了一层漆的木桌上摆放着热腾腾的六菜一汤,四荤两素,分别是小鸡炖蘑菇(我们老家喜欢叫菌,是山里采的),蒜苗小炒肉(我看老妈还未炒之前便用一层淀粉撒了撒,炒出来看着可嫩啦),猪脚(这在我们农村可是一道很“重”的菜),青椒炒火腿片(红和绿的配合,视觉上竟那么和谐,不缺为一道视觉盛宴),老奶洋芋(当然它也叫土豆泥),麻辣洋芋(洋芋炒至金黄,在撒一些小葱、香菜、各种佐料,一簸一翻,绝对是云南人拒绝不了的存在),最后一个番茄鸡蛋汤。今晚的晚饭格外丰盛好看,我忍不住拿出手机左拍拍右拍拍,然后心满意足的和爸妈吃饭。
今晚这两口子不大对劲,尤其是老妈。往常吧,一到饭桌上,她不说我两句感觉这饭就吃不下去了,要么说我吃没吃相坐没坐相,要不说我不看书,怎么今晚一语不发,一个劲的给我加菜,怪不习惯的。我欠揍地摸摸她的头,又摸摸我的头,说道:“也没发烧啊,难道是笑里藏刀?”老妈拍了我两下,但却跟挠痒痒似的,瞅着我爸说道:“跟你爸一样,没个正型。”爸爸躺着中枪,笑笑并夹了一只鸡腿给老妈,一看老妈又要把鸡腿辗转到我碗里,我跳起来,哭笑不得:“不能再吃了,我的碗都吃不下去了,还请二位投喂使饶命。”就这样嘻嘻哈哈,把这六菜一汤消灭啦。
晚上我的房间里,老妈看着整齐而又少了一半东西的房间,半是欣慰半是惆怅。见她要离开,我一把把她拉到床上坐下,似诸葛亮分析战术般款款道来:“老实说,怎么啦?虽然我已经猜出了七八分,是不是我要去读大学,你不开心啊?没办法,老妈,道理你总得明白,我不可能一辈子留在这里的,我得去外面闯闯看看,闯出个名堂给你看看,嘿嘿。”老妈点点头,说道:“懂,我懂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不希望呢?只是我俩从来没有分开过,怕你舍不得我。”“舍不得,最舍不得老妈了,来,闺女抱抱。”我甜甜说道。“没个正型,快睡了,明天早起。”这突如其来的一巴掌,让我受宠若惊。
一向睡眠质量良好的我在离家的头晚竟然失眠了,看着房间内一个个打包收好的箱子,袋子,不免也会有点惆怅。只是妈妈白天的反应更让我难忘。眼神游离环视,或看看天花板,或看看四周斑白的墙,看着看着,只觉得眼前的影子重重叠叠,甚至迷迷糊糊感觉下雨了,有雨滴轻抚了我的脸庞,连带着惆怅,一起进入了梦乡。
“哎呀,背时,我都说了拿不下这么多东西,到那里我会买的,你左塞塞右塞塞,我拿不动的啊。”我看到车上满满的一堆,还有其他我并未打算带走的东西。老妈说:“省的你买了,家里的好……”就这样,我们走了,老妈没和我们一起去,她晕车极为严重,况且家里还有牲口要喂,可这只不过是她的说辞,这一切都可以找亲戚帮忙的,我也想带她看看我的大学,可我更不忍心看着她身体难受,她恐怕也觉得离别这个过程她受不了吧。
发车了,小汽车环着山路绕了绕,越绕越高了。此刻,我有了很好的视野。我看到了家乡的全貌,山还是山,只不过好像更青更巍峨了;石头还是石头,只不过更加坚定了。细细看,我的家乡好像也不是那么差。现在还可以看见村庄红的绿的白的房屋,把这山间点缀得格外可爱。我总有种感觉,山的对面,有一双眼睛在看我,那种眷恋,掺杂着不舍的咸。老爸跟我说我妈昨晚一晚没睡,在你房间外来回看,还时不时进去拉拉被角,回来的时候好似哭过似的。原来,那重叠的身影不是梦啊,那降落的也不是雨滴,是她的眷恋。
这老家着实厉害,翻过了一程山一程水,视野越来越开阔了,我甚至见到了很多大江大河,但一路上沉默寡言,没有所谓的欢欣鼓舞,脑海中只有那座家乡的山,还有老妈未曾在我面前展露的泪,轻抚脸庞,我能感受到,虽然我没生活在沿海,从出生到现在,见过的除了大山还是大山,但我并未与外在失联,相反,这片我曾经不大喜欢的土地,却给我营造了一种乐观宁静的心境,与此同时,还有另外的惊喜,妈妈不舍的泪,那是我此生见过的最小的海,这片海,会给我安全感与底气,让我遨游自在。
作者简介:
陈爱琼,女,汉族,共青团员。云南省昭通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在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