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庐山踏青盛宴 共赏春色满园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近。2025年3月20日,福清市知青文化研究会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福庐山踏青寻春”活动。

福清市知青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已连续8年举办特色主题活动,通过组织红色教育、文化研讨等形式,持续传承和弘扬知青精神,成为福清市颇具影响力的民间文化团体。

本次活动由福清市知青文化研究会主办,办公室与康养部协办,为老知青们搭建了一个重温青春、畅叙情谊的温馨桥梁,参加本次活动的福清知青文化研究会理监事成员近50人。


福庐山公园,坐落于福建省福清市龙田镇,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之上。
该园规划总面积达130公顷,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宏大画卷,精心勾勒出7大功能分区,从东入口综合区的活力开场,到历史文化观光区的深邃探寻,再到福庐禅寺区的宁静禅意……每一处都独具韵味。
福庐山,承载着龙田数百年的悠悠历史,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变迁。如今,焕然一新的福庐山公园正以更为壮阔的姿态示人,面积拓展至1600亩,有望荣膺全省面积最大的乡镇公园之美誉。

园内,福庐真境、山门、福地精庐等诸多景观星罗棋布,似点点繁星,闪耀着历史与文化的光芒。它们原汁原味地还原了旧时福庐山的古朴风貌,还与时俱进,精心雕琢出一场使游客仿若置身 “闽中仙境”,尽情沉醉于自然与文化交融的迷人魅力之中的意境。

福廬山古有”鉅麗甲于八閩“之稱!由明朝葉相國開發至今,經歷明朝,清朝,民國,共和四個朝代,期間自然景觀不斷開發完善,民間記載有自然石景“一百零八境”。多冠以物名或動物命名。景景神似。大自然之鬼斧神工令游客嘖嘖稱奇嘆爲觀止!

文革时,開山鑿石,所有自然景觀連同文物,摩崖石刻,亭臺樓榭,小橋流水,古木等等几手全部毁于一旦。以上一百五十六境,根據福清市檔案館僅存孤本明朝原版“福廬靈岩志”等,幸有有識之士上一村施寶發等人,四方籌資,重建福廬山各大廟宇,令其焕然一新,功德無量!并擬在寺前墻下建一長石碑,鎸刻本人修整原版福廬靈岩志原圖,并在其下注明古代一百五十六境名稱與位置。以供後人瞻仰。
活动当日,晨曦初照,早上8:30,参与活动的知青们精神矍铄,齐聚西门车站。大家眼神中满是期待,仿佛即将开启一场寻觅青春足迹的奇妙旅程。随后,大家统一乘坐大巴,伴着一路欢声笑语,向着福庐山轻快进发。
上午9时许,知青们踏入福庐山景区,瞬间被眼前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所深深折服。
微风轻拂,送来草木的芬芳;阳光洒落,为大地披上一层金色薄纱。

大家沿着蜿蜒的山间小道漫步前行,宛如游弋在春天的怀抱中。
他们时而驻足欣赏娇艳欲滴的花朵,时而仰望枝繁叶茂的大树,纷纷举起手中相机,将这如梦幻般的美好瞬间定格成永恒,试图把这份珍贵的回忆深深烙印在心底。
活动期间,知青们围坐在一起,恰似久别重逢的老友,亲密无间。


大家敞开心扉,畅聊那段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从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到夜晚篝火旁的欢声笑语,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欢声笑语在空气中肆意回荡,轻松愉悦的氛围仿佛将时光拉回到了那段青春飞扬的岁月,让每一个人都沉浸在温暖与感动之中。
中午11:30,知青们结束了上午的游览活动,兴高采烈地乘坐大巴前往农家饭店。一踏入饭店,浓郁的乡土气息便扑面而来。地道的农家美食摆满餐桌,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大家围坐在一起,一道道质朴的菜肴,不仅满足了味蕾的渴望,更勾起了大家对往昔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让心灵在这熟悉的味道中找到了栖息之所。
午后13:00,知青们虽带着些许不舍,但仍怀揣着满满的欢乐与回忆,有序乘坐大巴踏上归程。
此次活动,不仅让知青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得一方宁静天地,舒缓身心,更如同一根情感纽带,紧紧串联起知青们的心,使彼此间的情谊愈发深厚,让知青文化在自然的滋养下,绽放出更为绚烂的光彩。


附:本次活动拍照花絮































附:知青作的春游福庐山七律诗三首:
其一
岚光入眼千峰秀,竹露沾衣万壑松。
野径穿云寻古寺,山花落涧逐流淙。
岩边怪石蹲如虎,岭上幽禽唱若钟。
最是春深行不足,烟霞深处觅仙踪。
其二
石磴盘云扶杖上,危亭览胜豁心胸。
海门潮涌千帆影,村落鹃啼一径浓。
摩刻千年留旧迹,苔痕半壁锁残冬。
东风吹醒林泉梦,满袖清香伴晚钟。
其三
古木阴中坐石矶,波光潋滟映斜晖。
游鱼唼藻知水暖,乳燕衔泥掠水飞。
欲访丹丘迷去路,还瞻北斗认归扉。
人间自有烟霞癖,何必蓬莱问是非。
(注:三首诗以登山游踪为脉络,融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于一体,通过“岚光”“竹露”“古寺”“摩刻”等意象,展现福庐山春日的灵秀与历史底蕴。尾联或寄情山水,或怀古幽思,尽显春游之乐与哲思)
总 编: 陈维宁
执行总编:毛 青
文稿编辑:毛立平 毛 青
图片供稿:吴国土、黄燕清、小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