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吴国的北方朋友”来苏州啦!
“吴国的北方朋友”来苏州啦!
精华
热点
25-03-21 17:23
6055
阅读
关注
3月21日,“吴国的北方朋友”特展在苏州博物馆本馆揭幕。作为苏博“大邦之梦”系列第三展,此次展览通过春秋时期人物巫臣的视角,以晋、楚、吴三国的文化交流为明线,以诸侯争霸与礼制文化为暗线,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随着这段历史还原展示的,还有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联盟和干戈、人与人之间的誓言和背弃。
以“申公巫臣出奔”这一历史事件为引,展览共分为出奔、委质、聘问、会盟四个单元,通过其叛楚、投晋、联吴的传奇经历,深入探讨春秋时期的诸侯形势与文化互动,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辉煌。展出的116件/套文物涵盖春秋时期的青铜礼器、玉器等门类。除苏博馆藏外,展览还得到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蚌埠市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的倾力支持。
公元前589年,楚国高官巫臣奉命出使齐国,却在半途带着夏姬逃往晋国。此类“出奔”行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较为普遍,其大多出于政治因素,而像巫臣这样离奇的出奔在文献中则较为罕见。但正是巫臣的叛逃,让晋国获得关键情报,也为后续联合吴国对抗楚国埋下伏笔。展览中展出的“彭子射盂鼎”器身的蟠螭纹体现着楚文化特征,与晋墓出土的楚器风格呼应,反映了晋楚文化交融背景。
委质是春秋战国时期卑幼往见尊长的见面礼仪,其特点是礼物献给受礼者后不再返还,进一步引申,可与策名行为一同成为确立君臣关系的礼节。巫臣向晋景公献礼效忠后,成为晋国大夫。展览中展出的晋公盘是晋文公重耳为联吴制楚铸造的青铜重器。盘内19只圆雕水鸟、游鱼可随水流旋转,鸟喙开合、鳖首伸缩的灵动设计,展现了晋国铸造工艺的巅峰。183字铭文追述了晋国先祖的功绩,也记载了晋君对自身事迹的叙述以及将长女嫁至楚国的事件。
聘问是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最常见的一种交往行为,有着繁缛的形式流程。这些程序本身也是对其时礼仪制度与等级关系的强调。巫臣出使吴国后,传授了车战技术与中原礼制,推动了吴国军事与文化的革新。此后吴国开始反攻楚国,甚至一度攻破楚国都城。展览中展出的“吴王夫差御用鉴”出土于晋国赵氏封地。其C形纹与垂叶纹融合吴越风格,却在晋地流传,昭示了吴晋军事同盟的深度,见证了两国贵族间超越政治的器物交流。
公元前482年,晋吴在黄池会盟争霸,但此时两国已暗藏危机。作为春秋时期极为频繁的互动行为,会盟大多由于原本作为社会准则的宗法制濒临崩溃,而不得不用这种看似牢固的契约关系来应对信任危机。展览中展出的侯马盟书记录了晋卿赵氏与盟友“神灵击之”的血誓,激烈的措辞折射利益已取代血缘而成为结盟的核心。当盟誓成为维系权力的最后绳索,也预示着晋吴联盟终将随利益消散的宿命。
从楚风浓烈的彭子射盂鼎到暗藏联姻密码的晋公盘;从见证晋吴军事互信的吴王夫差鉴到血誓纵横的侯马盟书,这些文物串联起的不仅是晋吴百年结盟史,更是一部春秋权力博弈的微观史诗。当礼器成为政治筹码,盟誓化作权谋工具,青铜器上的每一道纹饰都在诉说:所谓“兄弟之邦”,终究是利益与生存的共谋。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5日。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4026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