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三)

☆追风筝的童年
文/王平
(一)三滴水的晨光
记忆中的童年,总是被那透过三扇巨大玻璃窗的阳光唤醒。阳光洒在古红木床上,将“三滴水”映照得紫红锃亮。这张承载着我童年记忆的床,分为三个层级:首层是脱鞋踏入的天地,东侧摆放着外婆的梳妆台,西侧则是挂满衣物的衣帽架;第二层东侧静立着一把桃木椅,西侧则是一个装饰着朱红漆与黄铜圈的马桶;而顶层,则是我最爱的宽敞大床,床内配备着带抽屉的长条红木板,上面整齐排列着各类医书典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二)外婆的温柔
清晨,我从被窝中钻出,伸着懒腰,转头便见外婆正手持一把玲珑剔透的象牙梳子,细致地梳理着她已越过后腰的长发。她见我醒来,微笑着说:“今夜没有尿床哦,等会儿我给你穿衣服,别闹。”外婆为我穿戴整齐后,还为我戴上了一串佛珠和嵌有小镜子的童式小帽。其实我早已吃过一碗虾皮馄饨,又睡去了。此时,房门外等候的六姨问道:“妈妈好了吗?”外婆挽着我的手说:“好了,走吧!”见状,我却一屁股坐在小青砖铺就的地面上,赖着不起。外婆见状,笑着对我说:“小龙乖乖,婆婆陪你读书好吗?”我嘻嘻一笑,抱着外婆的腰,一步一趋地向大门楼走去。六姨则直摇头,提着青蓝棉布缝制的小肩包,无可奈何地跟在我们身后。我们磨磨蹭蹭地沿着青砖小巷,走进了学堂(我读的私塾后来改为了工人子弟小学)。
(三)学堂时光
私塾先生见到外婆和六姨拉着我说:“又陪读啦!”她们俩苦笑了一下。先生将我领至前排坐下,从我的青蓝棉布包中取出《三字经》、狼毫小楷毛笔及手缝钉的黄薄纸本子。他一边读着“人之初,性本善”,一边指导我一笔一划地临摹字帖。不知何时,外婆和六姨都不见了踪影。中午时分,我们吃到了外婆和小姨从海河边(当时海船停靠的码头)买回来的新鲜春鱼。
(四)追风筝的下午
终于熬到了下午私塾放学的时间,六姨带着我快到家门口时,我扭头看见天上飞满了风筝。我顿时来了劲,甩开六姨的手,一口气溜到离家不远的牛集场。牛集场大门旁矗立着两座大石狮子,我随手将青蓝棉布缝制的书包扔在了石狮子旁。我像是疯了一般追逐那些放风筝的青年和孩子们。蓝天白云之下,燕子、蝴蝶、金鱼、红灯笼等风筝悠悠飘扬着。纸鸢上绑着笛哨,劲风一吹便发出激昂的笛声。我玩得忘形了,乐不思蜀,不知跟放风筝的人跑到了什么街巷,认不得回家的路了……
(五)迷途茫然
天色渐渐变暗,那群人也慢慢散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迷路了!不一会儿便听到了好几声“小龙”和“小龙乖乖”的呼喊声。我循声飞奔过去与外婆相遇她大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不一会儿全家人都聚集在了一起放心地笑了。
(六)丢失的书包
回到家后大家哄堂大笑有的笑得弯了腰、有的捧着肚子、有的仰着头笑还有的笑得直抹泪。我的脸活像张飞的大画脸沾满了墨汁一块又一块,双手也黑乎乎的。笑声渐渐停歇下来外婆焦急地问道:“小龙乖乖书包哩?”她双手直摇、头直晃,原来书包已经丢失了……
(七)新的开始
第二天外婆为我拎来了一个新的青蓝棉布书包她又忙活了一夜。
☆点评
文/危兵
《追风筝的童年》一文,深情回溯了作者在“三滴水”这一古朴场景中度过之童年岁月,犹如原生态历史的鲜活再现。文中提及的古床、私塾学堂的狼毫小楷毛笔、海船码头及牛集场的买卖集散地,均化作熟悉而遥远的符号,随时间流转与代际更迭,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台城往昔的点滴,亦在岁月的长河中渐行渐远,终至湮灭无迹。
本文运用细腻笔触与真挚情感,生动描绘出作者童年时期的纯真与欢乐。其中,外婆的温柔、学堂时光的静谧以及追风筝的午后等情节,共同构筑了一幅幅温馨感人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之中。此外,丢失书包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外婆对外孙的深切关爱,也彰显了家庭的支持与温暖。
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情感真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的目光。其风格正式而不失亲切,实为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简介: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