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湖边胡氏渊源简介
一、胡氏淵源
我胡氏上溯淵源流長,自舜帝血緣遠祖起,至滿公始祖直傳到今共計三千余年,一百七十余世宗派繁衍天下。胡姓已成全國漢族十九個大姓之一。
周武王赐滿公長子姓胡,楚滅陳后,后裔殡公正式冠姓胡,成為冠姓始祖,傳至南唐霸公晉封廬陵開國候且為江西一世祖,傳至十世泳公長子櫬公衍傳我湖边村福因公五、七、八甲及遷廣州市毫半街的萬翔公后裔是也。
陸佰多年前,宗祖福因公由吉徙贛,辟“里林堡”而構居,圍山嶺修葺,化瘠土為膏田,辛勤耕耘,艱難創業,厥后子孫繁衍,各立基宅,待人財兩旺時,更地名稱“湖邊”。聚落着五、七、八甲,下土圍和謝屋坪五支,世稱湖邊五堂。五七八甲基祖福因公。
赣州湖邊胡氏族譜有資料可查悉知,就近百年而言,一修族譜於康熙戊子年,再修於乾隆乙亥年,三修於嘉慶二十年,一百二十年后即民國乙亥年(公元1935年)又四修,本次續修譜即為第五次續修譜(即公元2000年)。
二、先祖功业
1.立功
而今胡氏舉國取“安定”為堂為號,其由來甚遠。漢高祖(公元前202至公元前195年)立國,邊患匈奴時起,建公率录起兵于河東西征,累立戰功,天子詔立安定郡(治所位高平现宁夏固原,辖今甘、宁、陕交汇的关陇广大地区,下辖21县),設安定縣以保邊防,自此建公子孫定居安定郡,以安定郡為始祖。因此邊陲長治久安,族人也為之成為望族。順算九十二世質公加封振威將軍。公為官清儉,子奕公為國鎮守邊關,均猝于安定,同時追謚為安定候,故我氏族全國舉此為堂號引為自豪。
順算一○三世藩公任南朝劉宋將軍,元嘉四年(公元427年)遷建武將軍,上賜土豫章(今南昌),愛華林(今奉新)山水之美,逐遷居其地為華林始祖。今江西等省胡氏多出于華林,故今吾胡氏后裔建房時大門上正中書曰「華林世家』或稱「華林世紀」是也。
南唐時(公元937年至975年)胡公霸,由金陵來吉州任職刺史,因治郡有功,封廬陵開國侯。
2.立德
九世銓公即忠簡公字邦衡,號澹奄,謚忠簡,登第于建炎二年(南宋,公元1128年),在南宋朝廷任過兵部待郎,龍圖學士,世端明殿學士等要職,并封為廬陵郡侯。
銓公舍生味死與當朝奸臣秦檜、王倫及孫近等斗争,致使数次遭受貶職,孝宗皇帝繼位后於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癸未詔請還朝,累贈官至資政殿大學士。
3.立言
九世銓公,年老求退復廬陵著書:
澹庵集 一百卷,
易拾遗 十卷,
書解 四卷,
春秋集善 三十卷,
周官解 三十卷,
詩話 二卷等。
以上著書皆行於世,銓公於淳煦七年五月庚辰日薨葬廬陵儒唧鄉。
(以上内容由以下源自族谱中资料画线部分整理而成,仅调整结构,加上了公元纪年。)
赣州湖边胡氏淵源初探
我胡氏上溯淵源流長,自舜帝血緣遠祖起,至滿公始祖直傳到今共計三千余年,一百七十余世宗派繁衍天下。胡氏淵源及開拓湖邊安定堂等由来于今鲜有人知,今作此當議,意在正我本源,明我歷史變遷。
聖祖舜重華公生於唐堯壬午三十九年,其母握登氏感大虹生聖祖於姚圩(今山西永濟縣),因此以姚為姓,舜帝字重華,生性孝悌而進治於善,承相位后敷教化,举贤能,天下大治。年六十五受襌,在位四十八年,國號虞,長子義均公封於虞,以虞為姓,傳至二十四世孫滿公,周武王以元女大妃妻之,封於陳(今河南淮陽),謚為胡,次子以封陳為姓,至陳敬仲奔齊,齊桓公賜食采於田,以田為姓。然則姚、虞、胡、陳、田五姓皆聖祖重華公之苗裔,系神明之胄也。舜帝年九十南巡,崩于蒼梧山野,葬于江南九疑山是為今湖南零陵,山南有舜廟、舜峰、娥皇峰、舜池陵墓前有碑文,是我氏最古祖先。周武王赐滿公長子姓胡,楚滅陳后,后裔殡公正式冠姓胡,成為冠姓始祖,傳至南唐霸公晉封廬陵開國候且為江西一世祖,至九世銓公,舍生味死與當朝奸臣秦檜、王倫及孫近等斗争,致使数次遭受貶職,孝宗皇帝繼位后於隆興元年癸未詔請還朝,累贈官至資政殿大學士,后年老求退復廬陵著書澹庵集一百卷,易拾遗十卷,書解四卷,春秋集善三十卷,周官解三十卷,詩話二卷等行於世,於淳煦七年五月庚辰日薨葬廬陵儒唧鄉。傳至十世泳公長子櫬公衍傳我村福因公五、七、八甲及遷廣州市毫半街的萬翔公后裔是也。次子榘公衍傳信豐安息(今安西),南康鏡壩、朱坊、横寨,上猶的半崗闊公,我子俊公五雲額水、沙地、湖溪、萬安彈子前、窑背上、沙河留坑、大湖江、茅店、洋洞和七鲤鎮。我湖邊子巽公下土圍海鑼形。子兑公老虎坑后裔是也,三子程公衍傳我村鎮公房謝屋坪、牛坑和水東大廟前后裔。
而今胡氏舉國取安定為堂為號,其由來甚遠,漢高祖立國,邊患匈奴時起,建公率录起兵于河東西征,累立戰功,天子詔立安定郡,設安定縣以保邊防,自此建公子孫定居安定郡,以安定郡為始祖。因此邊陲長治久安,族人也為之成為望族。順算九十二世質公加封振威將軍。公為官清儉,子奕公為國鎮守邊關均猝于安定,同時追謚為安定候,故我氏族全國舉此為堂號引為自豪。
順算一○三世藩公任南朝劉宋將軍,元嘉四年遷建武將軍,上賜土豫章(今南昌)愛華林(今奉新)山水之美,逐遷居其地為華林始祖,藩生衍繁子孫六十余,諸子長成后分居各地,歷世不襄成為全國盛族,今江西等省胡氏多出于華林,故今吾胡氏后裔建房時大門上正中書曰「華林世家」或稱「華林世紀」是也。
贛州地區林業工業公司經濟師 三十六世裔孫 澤禧敬撰公元二000年 庚辰孟春
赣州胡氏聯修族譜總序
國有史,省縣有志,皆為記述民族文化之演繹,重大史詩事件之因果,謳歌為中華民族之生存,振興各族精英,弘揚民族英雄氣概,啓迪激勵后人奮發向上,世代相傳。族譜乃氏族源流之史,家族繁衍之記,是聯系宗族血緣之紐術,它記載着家族之起源演變,繁衍生息分支遷徙發展壯大之光輝歷程,共記載着歷史先祖治理家政,為人處事,艱苦創業,開拓進取之寶貴經驗,影射着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之光。
隨着歲月之推移,時代之變遷,我族之譜已六十余年未修,大多殘缺不全,有的甚至毁壞、淹没,當今后裔對本族世系源流一無所知,如不再及時編修,則將貽誤良機。今國内社會安定團結,經濟不斷發展繁榮,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加之目前我們有一批退休人員,他們有較高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并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及領導藝術,為聯修胡氏族譜提供了物質條件及人力資源,借此良機争取時間,修好族譜的確是當前刻不容缓的急務,也是我胡氏在本地域興旺發達象征,是全族團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我辈光宗耀祖惠及子孫后裔的一項壯舉。
今逢盛時,政通人和。上下編史,四方修志,左右异姓熱修族譜,古風古貌猶然諸世。吾族乘此東風順應潮流,應廣大宗親的熱烈要求與强烈呼吁,于一九九九年五月廿九日大棣庭仙兩位長輩通知各房族代表共計二十八人,凝聚在庭仙住宅開會,共商聯修族譜事誼,經過父老賢哲熱烈醞釀討論,成立了籌備理事會,選舉了大棣為名譽理事長,庭仙為總理事長,其它各房族代表為委員和四位副理事長。并擬定了聯修族譜方案及措施,我們依據一九三六年丙子仲秋族譜總序為宗旨,積極開展尋根問祖,沿着前輩的足印順藤摸瓜找宗親,深入各縣、村、組、户開展思想發動及人口調查統計工作,并組織一批人員奔赴太和、信豐、上猶等縣考查,核實胡氏源流世系,經過充分論證,我姓氏確屬满公系舜帝之后裔,自周代將姓氏以來,迄今已三千多年宗脈繁衍天下,我胡姓已成全國漢族十九個大姓之一,世世代代英俊迭起,人才輩出,有祖孫公候,有兄弟尚書,歷代科第任職于朝廷者很多,南唐時胡公霸,由金陵來吉州任職刺史,因治郡有功,封廬陵開國侯。霸公是我姓氏一世祖,傳至南宋九世銓公即忠簡公,簡公生有五子,長曰泳,次曰澥,三曰浹,四曰薦,五曰冲。忠簡公長子泳公生三子,長子櫬公是我福因公之祖,次子榘公是我朝陽公之祖,三子程公是我衍光公之祖,其后裔子孫繁衍,分徙中華多地支脈遍及多邑。
忠簡公字邦衡,號澹奄,謚忠簡,登第于建炎二年,在南宋朝廷任過兵部待郎,龍圖學士,世端明殿學士等要職,并封為廬陵郡侯,后以資政殿學士,告退還鄉,因祖公剛正不阿,赤膽忠心,敢于同當朝權臣奸相秦檜、王倫等開展堅决的斗争,而揚名天下。
祖公偉業,山高水長,先祖功績,德澤流芳,我胡姓宗親,庇蔭列祖列宗之福,忠孝傳后裔繁昌,代代相傳,弘揚不息。我們這次聯修族譜深得廣大宗親的鼎力支持,加之譜局親族辛勤勞動,奮戰九個月譜牒已告成。這次五堂合修族譜,并非一時之聯誼,實乃千秋之盛事,我們不僅要使后裔明世系知親疏,更重要是后裔了解我族繁衍生息發展歷史,列祖列宗之功德業績,將先輩勤勞撲儉,尊祖睦族,為政清廉,正直剛毅,擁政愛民,遵紀守法,開拓進取之美德和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古人曰“子孫賢,族壯大”,願我族嗣孫“立身孝門,清白傳家规”,共享天時、地利、人和之恩澤,光前裕后,族盛人繁,人文蔚起,再創輝煌! 是以為序。
井岡山大學畢業 市農業局高級畜牧畎醫師三十八世后裔庭振 敬撰公元二000年 庚辰仲春
序
安定堂前,湖邊緑畔,燕舞鶯歌,民豐物阜,耄者壽,稚者樂。廣袤的疆土,一片國祚昌泰,家聲恢宏的景象。國家涵蓋了許多氏族。國泰才能民安,人民才有繁衍生息的可能,故氏族興衰,與國運隆否息息相關,這在我們氏族的发展史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當我們為宗族繁榮而欣慰的時候,熱愛偉大祖國之情,便油然而生。人類的發展,自是宗脈相連,生生不息,承前啓后,繼往開來。為人子者,應常思本溯源,時念先輩創業維艱,繼承先輩優良傳統,俾祖德流芳,垂裕后昆。族譜是正本清源、宗支繁衍的總匯,是根深、枝繁、葉茂的美圖,是縱貫古今、千秋鼎盛的史册。修譜乃是對先世光彩的延續和發揚。
胡氏族譜自乙亥四修至今,已易六十五歲,六十五個春秋,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雖只是短暫一瞬,然其間時代的演迭,人文的變化,后人的建樹,乃不可忽視和低估,而今又適逢盛世,五修族譜,便是應運而舉、具有重要意義的一件大事。族人聞五修之舉,均奔走相告,額手稱慶。足見念祖之心切切,開拓未來之望殷殷。五修成就,定能充分體現族人的心願,虔虔告慰先人,而更能激勵來者。宗室之昌隆,后人之蓬勃奮進,當不言而喻。是為序。
赣州師範畢業 贛縣人民政府縣長 三十八世后裔庭清敬撰 公元一九九九年 己卯仲夏
序 言
譜,古今皆重视,偉人孫中山,領袖毛澤東,有論述。家有譜,猶國有史。國無史,歷朝歷代興衰存亡何以而念。家無譜,何以正本清源,别親了疏,辨同异。修族譜,上溯本根下逮支庶俾昭穆以明倫序。閱族譜,明了世系宗支繁衍生息發展史,借古喻今,承先啓后,激勵后人圖振興謀進取,再創輝煌未來。故修譜是件有重要意義的好事。
歲月推移,時代變遷,我族譜年久失修,嘉慶乙亥本和民國丙子本僅存唯一,損缺頗多,四七丁亥年續修稿撰未成册,時至今日,不少人對宗族世系源流一無所知。險遭淹没蕩盡之族譜,若再不搶修,實屬當代遗憾之大事。當今,國泰民安,生活改善,為修譜好時機,恰逢一批休閑聚鄉的有識之士顧大體,議事辦事,節儉而從。續譜既是當代好事大事,又是務需速辦之急事,無可非議,何樂而不為。
陸佰多年前,宗祖福因公由吉徙贛,辟里林堡而構居,圍山嶺修葺,化瘠土為膏田,辛勤耕耘,艱難創業,厥后子孫繁衍,各立基宅,待人財兩旺時,更地名稱湖邊。聚落着五、七、八甲,下土圍和謝屋坪五支,世稱湖邊五堂。五七八甲基祖福因公,下土圍與海螺形基祖為子巽公。謝屋坪基祖為鎮公。樹大枝茂,人丁興旺,遷移開基乃常事,大海公則開基于長村五雲一帶,天啓公則開基于社屋而水東羅巷口,還有散居贛縣、南康、萬安等處。過去分宗支修譜,丙子年,前輩賢能大愷,有職遲赴任,弃私利為歲族,倡議聯合修譜,身體力行,堅持團結共事,同心協力,志者事成,為我族樹立榜樣。今年再度聯修,團結就是力量。憶族史,世系宗支遠流長,子孫繁衍代代顯,工農兵學商或文武各界人才代代榮。文,過去有秀才、廪生、舉人、進士,現有高中、中專、大專、本科、學士、碩士、工程師、經濟師、醫師、高級工程師。武過去有武舉,現有連長、營長、團長、師長。政界,過去有主任、知縣,現有正副科級、縣級、地級干部,教育界有小學高級教師、中學一級和高級教師、大學教授,人才輩出,競秀争艷。繼往開來,借祖宗功德業績培養,教育后代,吸取前人愛學文化科技,重視德智體全面發展培養人才的經驗,繼承先輩勤勞儉樸,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團結互助的優良傳統,發揚前輩正直剛毅,敢與人競争,為政清廉,愛國愛民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積極參與社會競争,為建設祖國多做貢獻。同時搭强國富民之舟,乘風破浪,和衷共濟,建設好族和家。讓我們的族興家興國興,更加光輝燦爛。是以為序。
赣州師範畢業 原環保局局長 三十八世后裔 庭茂 敬撰公元二000年 庚辰年春月
赣州胡氏聯修族譜凡例
贛州胡氏五次聯修族譜宗旨是為承接舜帝至今三千余年,一百七十余世之胡氏歷史,弘揚胡氏祖宗功德及其傳統文化,并將本地的歷史及當今的人口繁衍變遷情况編定入譜,是為國家研究民族、家族及社會狀况提供資料為子孫后代承繼有可信服的依據。
我赣州湖邊胡氏族譜有資料可查悉知,就近百年而言,一修族譜於康熙戊子年,再修於乾隆乙亥年,三修於嘉慶二十年,一百二十年后即民國乙亥年又四修,本次續修譜即為第五次續修譜。在譜牒形式上仍沿襲歷史格式按蘇式安排,老谱中傳統精華原版照載,并充實了新資料,具有較珍貴的歷史價值。
世系瓜瓞舜帝至滿公傳霸公為始基祖并尊為江西一世祖,依次對各房標明世序瓜瓞傳綫延至現有人口,各房(村)從現今出生最低一輩(含最低一輩)往上推八個世,一律有明柱譜,并在明柱譜前依照「父親接父親」一直往上接譜柱,族人如是均瓜瓞綿綿一脈相通。若遇個别自然斷后裔者,一般只列綫譜而省略明柱譜。
為體現國家男女平等政策妻或媳均填寫完整姓名,女兒承嗣者也可上明柱譜與男士平等相待。
吾族血源聖人舜帝、滿公、璵公、廬陵開國侯霸公像、忠簡公及其原配劉夫人像刊入譜内以垂千古,住居村示意圖等集中部份入譜,以便后人查封,另我族當今名人或具一定學歷者同樣入譜以示褒奖。
本次續修族譜對輩份排行精心研討,重温「大庭敦禮義……」五十字排行詩文深遠搏大含義。聽取各方面人士意見,一致同意延續用下去,無變動之必要。
立柱明譜記載標明:世系父傳子,柱名下書寫出生時間等内容,配娶加填生兒女及適出者填清某地某名等項内容,排大小則以長次順列,整體上遵照舊譜格式内容編定。
參加修譜者自古有例須自行付幣,族人中經濟甚困者,經譜局决定免繳,還有個别户,經再三勸説不交費者,則將其名列其母欄内,不另立柱譜。
修譜非易事,今成譜則為喜事。往后須妥善保管,小心珍藏,目的在于今后有效利用,要求各房須矮選賢德管理并要求每年清明節前后吉時翻曬拜讀,以增進族人賢孝之心。
赣州地區林業工業公司經濟師三十六世后裔澤禧 敬撰公元二OOO年 歲次庚辰孟春
轉抄湖邊祖先名人詩選(清朝)胡相良公
和八境臺八景詩
三臺鼎峙
層臺百尺倚雲端,八景參差八面看。
勢聳朝天長近闕, 雄臨南鎮宿登壇。
仁恩自昔留遗愛,勝迹于今有大觀。
瞬目高樓烟雨罩,天然圖畫出江平。
二水環流
章貢雙流一柱擎,安流咸頌禹功成。
波收閩粵縈金帶, 派□東西鎖虎城。
树擁殘雲連岸白,雁回寒影繞沙明。
錦帆高挂看摇曳,好向長風鼓浪行。
玉岩夜月
幽岩層叠數峰連,不夜長看皓月懸。
樹静光寒凝遠翠,天空雲淡散輕烟。
青虚本映高人色,皎潔光輝學士箋。
露坐忽開青籟發, 頓思此地滌塵緣。
寶蓋朝雲
寶蓋層層逼紫霄,白雲出岫挂山腰。
雨餘猶帶寒光潤,日上輕含宿霧飄。
席帆参差烟外现,崆峒缥缈望中摇。
卷舒自是無常態,一派清暉映座遥。
儲潭曉鏡
澄江浪静散盤渴,潋灧朝涵碧一窩。
朗似冰壶懸太乙,光疑白練浸銀河。
龍藏水底衔珠卧,烏集天空拂鏡過。
百叠儲山浮幻影,更收斜照漾晴波。
天竺晴嵐
迢遮東皋曙色開, 巍然天竺望中來。
龍蟠古洞丹霞擁,虹矗孤峰紫氣回。
遠樹蒼茫籠翠靄,碧天高迥蕩氛埃。
當年楚唱隨雲散, 一徑春深護緑苔。
馬崖禪影
水東東望即東林, 錫杖飛來法雨深。
雲護珠龕藏妙相,日含寶塔照禪心。
佛燈己逐青燐暗,香皂惟馀古木森。
會得真如梅正熟, 更從何處覓金針。
雁塔文峰
浮閣高塔入雲中,仰见文光跨郡雄。
彩筆寫天箋似錦,孤峰落照影疑虹。
舊瞻奎璧腾珠像,题名差不負明公。
竊喜雁行雙奮翼,新會蛟龍起泮官。
塵外亭次東坡刻石詩韵
時聞平定金川捷音
孤臺何突兀,缥缈在山厲。
塵外有高人,孑然獨遗世。
錫杖忽飛来,襌踪亦偶憩。
極目倚欄干,江山洵壯麗。
水見蠻氛息, 禧武不斬雍。
儒生復何為,喜罷安邊計。
太平無以報,何嗟日月逝。
願借風雲力,憑虚思奮袂。
赣州市政協宣傳部長三十七世后裔贊謀
于一九九九年六月在赣州圖書館查尋轉抄
赣州胡氏聊修族譜祖先名人詩選
我族輩份仍按原一字一世派行詩繼續延續使用
大庭敦禮義 元善必貞祥
繼傳虞舜世 恢宏五典章
叙時惟百揆 映日好重光
詩書開甲第 四海永清揚
民國丙子年仲秋三十七世裔孫 叔綸薰沐敬撰
赣州胡氏聊修族谱親族輩份
先祖遗迹
一、九疑圣地
九疑圣地,德孝之源。九疑山舜帝庙,位于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城南30公里处。现在的舜帝庙建于1371年(明代),占地面积五万平方米,是中国始祖(中华民族共五大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誉为“华夏第一陵”。
圣祖其母握登氏感大虹生聖祖於姚圩(今山西永濟縣),因此以姚為姓。舜帝年六十五受襌,在位四十八年,國號虞,長子義均公封於虞,以虞為姓,傳至二十四世孫滿公,周武王以元女大妃妻之,封於陳(今河南淮陽),謚為胡,次子以封陳為姓,至陳敬仲奔齊,齊桓公賜食采於田,以田為姓。然則姚、虞、胡、陳、田五姓皆聖祖重華公之苗裔。
二、妫水之滨
古人最初是没有姓,往往以居住地山水或封地为姓。
先祖满公,居住在妫(读音同“规”字)水边。所以称“妫满”。周武王赐滿公長子姓胡,后人才称“胡公满”。
妫水,位于北京延庆区西北,为延庆两大主要河流之一。延庆主导产业为文旅业。主要景区有八达岭水关长城、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十多处景区。
三、陈胡公墓
先祖妫满,陈国首任君王,以国为姓,也是陈姓的得姓始祖。逝世后葬于陈(今河南淮阳),谥号胡公。是为胡姓始祖。
淮阳柳湖东建有陈胡公墓,其墓因城壕水长期注浸,后人以铁锢之,俗称铁墓。
后世为纪念陈胡公功德,在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南郭建有胡公祠(今三元宫)。
四、华林书院
华林书院位华林山,为江南四大书院之一,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齐名。华林山位于江西奉新、高安、宜丰三县交界。
《宋史》有胡仲尧、胡仲容兄弟的传记。为胡公城五世后人。
胡仲尧在雍熙年间兴建了著名的华林书院。当时文学家徐铉在《华林书院记》中写道:岂直豫章之间气概,以占皇宋之文运矣!
华林书院,据徐铉书院记“肄业者常千人”,可知规模宏大。还首开召收女生的先河。晏殊、苏轼等当时的大学者,都曾为书院题写诗联。华林胡氏一族就有进士12名之多。
胡氏家谱有宋真宗赞华林书院(堂)诗: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
他族未闻有,朕今止见胡。
胡仲尧去世后,其墓志铭是宋初大词人、宰相晏殊所写。
可惜书院如今只有遗址,胡仲尧古墓还在,据说,当地政府已建了一些新纪念建筑。
五、陂下古村
吉安青原区富田镇陂下村,村中鹅卯石巷道纵横,联结180多栋明清建筑,共有祠堂36座,其中“敦仁堂”(建于明万历年间)位富水河边,号称祠堂之首。村外古樟树连片,沿河有千年古樟十多棵,有“樟树之村”的美誉。陂下村2012年成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南宋初年,参军胡晃(霸公八世孙、银光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胡盛四世孙)徙居陂下,渐成胡姓聚居村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胡盛为北宋狄青元帅参将,因军功卓著,宋仁宗赐予銮架48件,现仍保留有45件,实为稀世珍品。
附注:2025年3月10日,庭森、敦铃、敦钢、敦杰赴湖边查阅族谱,湖边老家海峰、海干、海槟、敦林等接待,查阅2000年版五修族谱(联修,计一、二、三册),依手机拍照图片并查阅相关资料,三十九世后裔敦铃整理以上摘要资料。
(2025年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