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见义勇为往事(散文)
李长风
刚过而立之年,1.82米的个子,体重竟突破了200斤,站到了“胖子”之列。每有赶火车之类的急事,便常常感到行动不便。当下传媒几乎清一色的骨感男女走俏,更让我时常有落伍之感。看到减肥广告,挨饿长大的我有时也会怦然心动,几次都想一试。但一次偶然事件,竟也让我体验了胖大、强壮的自豪。
1995年春节前,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访学。寒假,妻子陪着刚上小学的儿子到京游学。在陪儿子去军事博物馆在复兴门地铁站转车时,人山人海。我抱着儿子幸运地站在了地铁车门前,此时根本无暇照顾妻子。车上的人还没下完,急欲上车的人像潮水一般向车门涌进,因为两手怀抱7岁1米多高的儿子,我庞大的身躯被推挤得只能随着人流的强大惯性向车内漂移。就在此时,我突然发现脚下有个约三岁的小男孩儿正哭嚎着喊“妈妈”。突然一个强烈的念头涌上心头:我必须得像一座山,坚定地挡住后面拥挤的人流,否则这个孩子就会泥石流般的人流踩踏而死!我不假思索、近乎本能地把儿子向车箱内一扔,用上全身的力气,以宽阔的后背顶住后面的人群,努力使两条“牛腿”像千斤顶一般与身体形成牢固的三脚架。一把抱起小孩高举过头,转身高喊:“谁的孩子?”身后不远处一个矮个男人说:“我的,我的!”我从人群头顶把孩子递给他。那一刻,心中感到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神经一放松,便被刚才惊人的一幕放松下来的人潮重新释放的劲头挤上了车。我顺势弯腰捡起了脚下的儿子。联想到民间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了这孩子一命,心中有无限的自豪!
回泰安的路上,车厢过道对面两座坐着一对中年夫妻,男的也算高大、强健,戴宽边眼镜,很文气的样子。腊月二十八了,大家都急着赶回老家过年,车上特别拥挤,走廊上人也挤得满满的。有一个南方小伙子也许是站累了,居然坐到了中年男子的座位靠背顶上,手扶车顶行李架。随着列车颠簸、摇晃,他的屁股时常碰着高个中年男人的头顶。看样子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窝囊气了,他要求小伙子下来,那小伙子竟毫不理会,两人很快就从口舌之战发展到了动手搏击。小伙子一家十几口都在车上,三、四十岁身强力壮的兄弟四人都疯狂地一拥而上。有两个人已经开始合伙殴打那中年男子了,另一个手拿酒瓶冲上来,要往那中年男子的头上抡。而他们的父母,看上去有六七十岁,应该是走南闯北经过世面,不仅毫无喝止的意思,而且还鼓噪、煽动,喊叫“狠揍”!我一看那架势要出人命啊!便挺身而出站在了过道的正中间,企图用庞大的身躯挡住抡酒瓶子和冲在后边的两男子。抡着酒瓶的男子大概没想到在此情此境还有人敢站出来制止他们的疯狂,脚下刹车,抬头冲我吼道:“管你什么事?!”我说:“伤着孩子!我就是不让你过去!”我惊奇自己平日憨直愚钝的头脑在如此紧张的情势下竟然迅速找到了理直气壮的理由。抡酒瓶的青年身躯后仰,端详了我片刻,无奈中选择了放弃。到站下车,身后一个帅气的军人追上我,说要知道我也是泰安人的话,联合起来教训一下那些人,看得出他言语间对我在车上的义举,充满了佩服和赞叹。
三国故事、水浒英雄,从民间传说到戏剧、小说各类文艺作品,关云长、秦叔宝、鲁智深、武松等雄强英武、见义勇为的人物顶天立地千百年。然而,不知从何时居然流行起男子奶嫩的审美倾向;更常看到一些见义勇为的人时常不得好报,甚至英雄流血再流泪。一起又一起因“多管闲事”引起的官司缠身、巨额赔偿事件,常使英俊少年面对老人倒地不敢出手相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此,围观的人多是敢怒不敢言。回想十多年前自己还年轻力壮——似有霸王项羽“力拔山兮”的气概、鲁提辖倒把垂杨柳的实力,并且还有人想与我联手惩恶、扶善,而今已过知天命之年,体力逐年下降,又常惦念靠我经济支撑的高龄病母,近10多年社会风气虽有明显好转,各地、各种类型交通状况更是大为改善,但潜意识中还是经常思考:假如再遇到当年的类似情境,我还能够见义勇为、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担当正义吗?
定稿于 2014年
作者简介:李长风,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讲文艺理论、美育等课程,在《语文建设》《北京师大学报》《写作》等报刊发表论文、文学作品100余篇。主编、著作《文学概论》《美育概论》等著作、教材、论文集10余种,数十项成果获教育部及全国性、国际性奖励,2024年受聘教育部国家级专家,2021年 12月被评为“绚丽年华”全国美育教学名师,2024年11月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评为全国语文“四项全能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