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诗和远方”
让我们拥抱阅读,书写闪光人生。--作者题记
人间四月菲芳尽,正是全民阅读时。
在这万物生长的春日里,迎来散发浓郁别样气息的节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 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以节日的仪式感提醒:希望散居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2025年4月,我又一次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赏读世界汉语作家同事赵一臣,为《当代作家》杂志编著《世界读书日特刊》文集。业内人士赞许赵一臣是一位敬师德,念师恩的行家里手;文友赞誉他是一位勤奋读书酷爱写作、善于思考和交流,用作品立身的“草根”作家。我阅读“特刊”倍感清新悦目,精辟走心,开悟人生,凸显出三个看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文学的力量。
看点一、特别策划“诗和远方”这个标有特别节日,富有创意的《世界读书日特刊》,是由赵一臣主笔,同事参与策划。“特刊”立足钢铁业,辐射多行业,突出津西,围绕主题“阅读”二字。内容丰富、题材新颖,有《读书角:津西绿建关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链探究》《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与中国式现代化》论文研究的“重头戏”,也有报告文学、散文、随笔、摄影等作品,还有世界汉语作协会员、书法家侯宪台书法《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和知名画家张世才国画《旭日东升》作品,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向往“诗和远方”,展现崭新阅读风采。
最是书香能致远,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跟随本期特刊,引导读者,能在阅读中走向美好未来、让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溢满书香。同庆世界读书日,为阅读欢呼!
看点二、一起奔向 “诗和远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生最美好的事,就是拥有诗和远方。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阅读可达。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拓宽灵魂的广度和内心的深度。如《毛泽东故居游记》《戳力铸魂薪火传》《蛇年闹春浭阳添岁》《海上仙都—太姥山》《石家庄博物馆印象记》《趣说化学元素周期表》等作品都是作家采风活动,耳闻目睹,追寻的“诗和远方”,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好的人生。
什么是“诗和远方”?特刊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多彩诠释。“诗”泛指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作家创作的每一篇文学作品,就像一首诗,传递思想和见解,读者阅读作品,能像读诗一样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美感。
“远方”是指未知和探索,作家带领读者去探索他们还不知道的知识领域,为他们描绘一幅幅生动画面,让他们仿佛能够亲身经历那些远方的事物,读者在阅读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感受到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的乐趣,为读者带来是一束光,引领寻找诗和远方。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读的书。赵一臣及同事们在采风活动中,深刻体味了世界不缺少美,只要人们热爱生活和阅读,有发现美的眼睛,诗和远方就在身边,且处处都有。
看点三、聚焦传承“诗和远方”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变得更加重要。特刊启迪读者,如何筛选和处理信息、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如何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品味等议题,引导读者享受到深度阅读的秘籍,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使阅读成为人生中最美的风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特刊聚焦传承开拓“诗和远方”、与读者分享阅读写作文化的乐趣。
特刊中的《从未认真的年轻》与《马来西亚求学记》《小荷尖尖/我的聋爷爷》两文,真情实意,活灵活现地记叙赵一臣津西情怀和家人,血气方刚,步入青春荡漾之年的女儿赵 丹、天真活泼,刚到七岁的小孙女赵梓延、祖孙三代携手同台传播传承阅读写作,开展文化交流,向往“诗和远方”,乐之融融。
文中故事情节动人,仿佛是一首优美的诗篇,让人陶醉其中。在平凡生活中,保持热爱、奋斗的精神,都可以奔赴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赵一臣语)。他将“想要向上生长,必是向下扎根”,立为座右铭。文学创作,扎根生活,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开始。他每次参加国内外文化采风活动,不忘阅读写作,坚持讲述故事,分享经验,传递声音,撰文见诸于网媒和报端,不断传承赶往新的“诗和远方”,找到属于自己力量与方向。
共度第30个“世界读书日”,阅读不止这一天,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手上有温度,记忆有深度!
2025年2月25日(作者谢吉恒,系中国冶金行业知名作家、世界汉语作协河北省分会主席、中国CCTV央视新闻官网荣誉院士、世界汉语作协中外文化交流研究院荣誉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