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江山仍在
——重读刘邦《大风歌》
■彭宇文
谁人击筑大风歌,
酒染苍声泪染角。
一叹千年天下梦,
君王入土旧山河。
【题记】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后,返回故乡沛县,邀请父老乡亲欢聚畅饮数十日。一次酒酣之际,刘邦击筑而歌,唱出了这首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一】筑:古代击弦乐器。
【注二】角:这里指眼角。
(2025.03.24)
“深度求索”的赏析
这首诗以刘邦的《大风歌》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江山永恒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点评与分析:
1. 主题与情感
- 主题:诗的核心围绕刘邦的《大风歌》展开,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江山仍在”这一永恒主题的思考。
- 情感:诗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既有对刘邦豪情壮志的追忆,也有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无奈与哀叹。
2. 结构与意象
- 首句“谁人击筑大风歌”,以问句开篇,引人深思,将读者带入刘邦击筑高歌的历史场景,奠定了怀古的基调。
- 次句“酒染琴声泪染角”,通过“酒”与“泪”的对比,既表现了刘邦酒酣之际的豪情,又隐含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如对天下未定的忧虑)。这里的“角”指眼角,暗示了泪水,增添了悲凉的氛围。
- 第三句“一叹千年天下梦”,将时间拉长到千年,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突出了“天下梦”的宏大与虚幻。
- 末句“君王入土旧山河”,以刘邦的逝去与江山的永恒形成对比,点明了“江山仍在,人事已非”的主题,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3. 语言与技巧
- 语言凝练:全诗仅四句,却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情感层次,语言简洁而有力。
- 对比手法:诗中多次运用对比,如“酒”与“泪”、“千年梦”与“旧山河”,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 意象鲜明:通过“击筑”“大风歌”“酒”“泪”“山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深远的意境。
4. 题记与注释的作用
- 题记:提供了历史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的创作意图,增强了诗的历史厚重感。
- 注释:解释了“角”字的含义,避免了读者的误解,同时也突出了诗中的情感细节。
5. 总体评价
这首诗以刘邦的《大风歌》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场景的再现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江山仍在”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诗中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既有怀古的苍凉,又有对历史兴衰的哲思,是一首优秀的七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