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3点,由苏州当代美术馆主办的“空间生产力”系列活动之“胡佳艺:侧面 正面”行为剧场演出在苏州工业园区南部市民中心一楼多功能厅正式呈现。
艺术家胡佳艺带领来自上海、杭州及苏州本地的16位不同领域的参与者一起,共同探索身体与空间的动态关系,最终完成这场约40分钟的演出。活动吸引了来自长三角与西南地区众多艺术从业者、爱好者、媒体代表及市民观众前来观看。
苏州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王晓松介绍了项目发起的初衷。他说,在数字化高度发达的当下,美术馆更应重视个人身体的真实感,而非将人简化为可被计算的数字参数。因为人对世界、气味、声音的感知,是来自于生命本能的珍贵的偶然。“美术馆将持续关注包括行为艺术在内的不同创作类型的研究、讨论与展示,为苏州的观众提供一个多向创意与体验的链接平台。”
胡佳艺是目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她对身体相关议题有着长期深入的思考。在本次项目中,胡佳艺将建筑内部设想为一个被不同方式反复编写的空间,通过15个小时的交流、实验、设计与排练,这场空间编写的成果在这个下午得到它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现场呈现。
整场演出以三幕剧的形式呈现。第一幕,伴随着计时器的规律声响,参与者们围绕整齐堆叠的一立方米砖堆形成一圈传送带:拿取、传递、码放的动作循环往复,构筑起流水线式的空间秩序。随着参与者陆续退出流水线,集体协作逐渐演变成静默独坐。
第二幕,所有人转向新一轮的个体化空间建造——他们拿起砖块,构建属于自己的空间,有人用砖块垒筑矮墙蹲坐,有人仅用三块砖建立极简休憩处,形态各异的砖块构筑物在空间中次第生长。此后他们经历了五次位置交换,在别人的构筑物基础上重新构建,呈现流转、拆除、重建的往复过程。在最后一次砖块构筑物轮换后,大家将砖块还原回一立方米砖堆,一切似乎回到原点。
第三幕,参与者们开始使用更常见的纸板、胶带、记号笔等材料分组协作进行构建。纸板被折成纸箱,大的纸箱内或被数个小纸箱填满,或被两三个人填满,并有参与者用身体轮廓在纸板上留下记号。最终,参与者在纸箱构筑物旁休息,胶带撕拉与计时器的规律声响如同摇篮曲,大家逐渐进入休憩状态。
在整场演出中,材料与身体的互动既呼应了工业化社会的群体协作,又呈现了作为个体的个性化表达。在观演的过程中,观众也经由行为剧场的艺术表达形成对自身生命经验的深刻反思——那些常见的物品、日常的行为、隐秘的情绪,都能够经由“行为”放大。
艺术家胡佳艺向观众介绍了本次项目的创作历程。她表示,这场演出历经了两天的工作坊和两天半的排练,直至演出当天上午仍在打磨细节。她感谢所有参与者的付出,正如在之前的访谈中她提到的,“行为艺术应该是一种比较自由而开放的艺术媒介与表达方式,并非离我们那么远,难以理解。”这次的行为剧场,也源于工作坊的自由探索,参与者在其中尽情尝试,逐渐发展成最后的演出。
这场由艺术家和16位跨领域参与者共创的行为剧场,经历了个体灵感的碰撞与群体创作的沉淀,最终形成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群体表达。而在现场的观看本身也构成了另一种“行为艺术”方式的参与——当观众在脑海中重构那些被艺术解构的生活片段时,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经验创作独特的“剧场空间”。
据悉,此次行为剧场的整个过程,后续将以线上展览呈现给大家。
[小贴士]
胡佳艺的创作类型包括行为、影像、摄影、装置、绘画等。胡佳艺所使用的材料或者说她的行动,非常自然、真诚,带有强烈的直觉,她通过行为、影像、摄影、装置、绘画等媒介进入日常社会的不同领域。作为个体的胡佳艺常被人用不善言辞、冷酷等词汇来形容,作为女性,她身上从未贴上过柔弱的标签,这与她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力量有直接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