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风-莫迪“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爆夭折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近日参考消息网,援引印度报业斯坦集团网和路透社3月21日消息,印度4名高级中央政府官员爆料称,印度莫迪政府朝思暮想、希望以“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的计划,在推行了四年后,终于被爆夭折。
消悉面称,2020年,莫迪政府曾大张旗鼓地推出一份:规模达230亿美元的制造业扶持计划一一即雄心勃勃的所谓“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公开招标鼓励全印度14个领域的制造业企业在印度国内扩大生产,并根据生产情况由政府提供现金奖励。依当初莫迪总理的计划是,到2025年将印度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提升至25%。但令人尴尬的是,4年之后印度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不升反降,已从当年的15.4% 降至如今的14.3%。由于该计划推进未能实现目标,该计划将不再延期。
公开记录显示,当时2020年,全印度曾有约750家大公司申请加入该计划。但许多参与计划的公司,申请得到了“启动资金”后,并未启动实质性的扩大生产措施。也有的个别公司虽然启动,并达到最初年度生产目标,却发现印度政府在发放补贴方面进展太慢,甚至资金不到位。据路透社3月21日,援引一份印度商务部文件报道称,截至2024年10月,参与该计划的企业共实现产值1519.3亿美元,仅为设定原定目标的37%;与此同时,印度政府给付的激励资金仅为17.3亿美元,尚不到承诺款项的8%。
路透社3月21日,援引印度智库印度社会发展委员会的贸易专家比斯瓦吉特·达尔直言,这或许是印度“重振制造业的最后机会”,“如果这么大规模的计划都失败了,印度还指望什么能成功呢?”达尔此前就呼吁莫迪政府为吸引外国投资采取更多行动。但他现在担心,印度可能已经错失时机。路透社3月21日,援引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经济高级官员表示,是印度政府系统过度的繁文缛节和官僚主义的谨慎态度持续阻碍该计划有效发挥作用。
据印度报业斯坦网报道,印度政府官员透露,这一计划的结束不意味着印度政府失去了振兴制造业的雄心,下一步印度可能推出激励制造业发展的改版方案,比如为投资建厂的企业报销部分费用,这样企业能更快地收回部分成本,而不必等到投产之后。
路透社关注到,2020年,印度出台该制造业扶持计划的时机相当微妙,当时正是新冠疫情下美国高呼所谓制造业减少对华依赖的时候,其初衷是为了吸引企业离开中国,并让印度企业能从中受益。报道指出,近年来印度已在药品和手机生产行业成为全球领先者。在2024年4月至10月期间发放的近6.2亿美元激励资金中,约94%流向了这两个行业。不过,钢铁、纺织和太阳能电池板制造等其他行业却未能复制这种成功。目前,印度仍在许多领域面临来自中国等对手的激烈竞争。
笔者志清认为,上述印度政府经济高官的观点,已被印度近四年制造业不升反跌所印证。显然印度总理的“赶超并取代中国制造”的理念,与印度多数制造业企业的近视与“急功近利”对待外国投资、热衷于搞“杀猪盘”有关,从而浪费了印度如今得天独厚的“全球最佳人口红利”的窗口期。甚为可惜!亦为可叹!为此特赋《落梅风》为评为观。
朝思图强夜愁频。
弯超制造寻尊。
可叹莫迪又心焚。
愿随尘。
当初规划成楼阁,
基层懒散趟浑。
政无严控失时辰。
印沉沦。
一一2025年3月25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