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烨(陕西)
吃了早饭,我和孙伊凡九点多便驾车向九龙山景区的三清洞天景点驶去。
半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三清洞天景点,将车停在了赭石流水纹样的景区道旁。
我和孙伊凡找了两个空油桶,在路旁的一个小水潭里灌满了水,孙伊凡提着一个水桶略显吃力,于是我拿过孙伊凡手中的水桶,两手各提一个,快步蹬着台阶向上走去,我已到了三清洞天景点,孙伊凡被我远远抛在后面,我心不跳气不喘,我饭量大,劲也挺大,干活时一个人能顶两个人用,徐俊莉曾经说,建平比李帅活干得好。
我退晕子(古建彩绘的一种技法,又叫叠晕法,颜色由深到浅一般三到五道颜色)比李帅做的好,退晕子的技巧是立德粉与颜色调合的体积比为1:1,这样退出的晕子层次分明,色阶清楚,我做的活孙伊凡很是满意。
黑虎的塑像基本快要完成了,可是美中不足的是黑虎手中拿的鞭(马棒)手是扭着的,看着很别扭,让人很不舒服。
孙伊凡在徐立强家屋后的柴堆里找了一根适合的树枝,简单加工了一下,把黑虎手中的鞭重新塑了一下,修补后的黑虎威风凛凛,举鞭高过头顶,也算是成功的雕塑作品。
寒号鸟的窝巢布满密密麻麻的拳头大小的洞,洞里套洞,洞洞相连,洞顶的黑煤烟说明以前三清洞天失过火,至于何时的事就不得而知了。
我捡了些五灵脂的中药,但不多,宝贝似的收集起来。
孙伊凡给塑像设置的机关,用脚一踩黑虎脚下的一块木板黑虎就会动,这是画工智慧的结晶,融入了孙伊凡创新思维的个人创造,挺不简单的。
神像塑好了,进入后期的修补阶段,有充足的时间观赏九龙山景区秀美如画的风景。
对面的山上又看到了两只锦鸡在山涧戏水,半山腰淌着水。
远处山头上正在修建新的景点,工地上动用劳工两千多人,国家向九龙山景区投资几百个亿,据说当年的三清洞天的旅游收入只有六万元,大兴土木,得不偿失,毕竟是国家级的旅游区,其规模知名度前所未有。
又不时有游客来到三清洞天来游玩,孙伊凡和我本身就觉得有些孤单,便抓住机会与游客聊了起来。
"你们这些民间画工都是搞艺术的,个个算得上艺术家了,瞧塑得这神像,跟真的一样,一个塑像一个容貌,服饰也各不相同,塑得太好了。"一个游客说。
"哪能算得上艺术家呢!打工的,和建筑工地上的瓦工一样,但我们这活技术要求很严格,搞艺术是很严谨的,容不得半点虚假,艺术来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我们这手艺不容易学,一般由学徒到出师要三四年呢,不容易学。"孙伊凡说。
另一个游客说:"美术也是上层建筑的一种意识形态,属于高雅艺术,你们是美术领域的全学,雕塑、绘画、工艺美术样样都能行,就是在西安美院专业中只能学一种,你们真不简单呢!"
"说的也是,我们这手艺不容易,到处东奔西走在各地干活,到处都有我们的作品,我们这手艺说难学确实难学,三四年才能出师,有好多人跟着学了一两年学不会半途而废改行了,能坚持下来的是用心学的,终究能将手艺学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会涌现出优秀的人才,我们勤勤恳恳地干活,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事业在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和聪明才智。"我说。
"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精彩纷呈,宗教文明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祖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化与宗教文明相辅相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先辈们的智慧成果我们要继承下来,古建筑彩画分为清旋子彩绘、和玺彩绘、苏州彩绘、西府彩绘、官式彩绘等等,像北京天安门的彩绘是大点睛龙凤和玺彩绘,是最高规格的彩绘,龙凤图案复杂而精彩。
苏州彩绘是明间、梢间、次间三而合一,画包袱梁绘画,苏州园林彩绘风格就是典型的苏州彩绘。
这些也很复杂,像斑竹纹彩绘和海蔓彩绘多在古建筑群如皇宫里才能见到,一般彩绘很少画斑竹纹和海蔓彩绘的。
一字舫心也多画在古建筑群中,三分之一舫心三分之一图案,舫心在三蓝或三绿底色上用墨画一粗杠,即为一字舫心。
这些知识要全部掌握,不下几年苦功夫是学不精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做学问搞艺术要非常严谨,德国人的严谨是世界出了名的,搞艺术何尝不是如此呢!"孙伊凡说。
"搞艺术就不要怕吃苦,艺术容不得半点虚伪与马虎,搞艺术的人和做学问的人同样要有很高的素质和涵养,虽然贫穷但心态很好,人活着就是活个心态,心态好了什么事情都能放下,心态不好,事事都斤斤计较,没有容人之心,就会得不偿失,势得其反,心情也就不好了,每个人对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所理解的结果也就有差异,世上到底有没有神仙,有没有鬼,唯物主义思想理解为没有,这是从人间的角度;从宇宙的角度"封神榜""宝莲灯"神话传说与神话故事是真实存在的,鬼在冥界也是有的,三界有仙界、人界和冥界,即天上、人间、地狱。
现在的人谁还管这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都为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别人,人心不古,世态炎凉啊!”我说。
游客向我和孙伊凡挥了一下手说:"你们塑神像的都是些聪明人,谈吐不俗,手艺又这么好,向你们学习。你们忙着,我们走了!"
游客走了,我和孙伊凡沉默了,好久没有再说话,陷入久久的沉思之中……
2025.3.20 写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刘烨,原名刘建平,笔名朝晖,七零后,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陈仓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村干部,画工;约一年时间发表文学作品二百多篇,作品散见于《西府文学》《县功一家人》《炎黄文学》四大平台、《丝路都市文化汇》《文化艺术报》等文学报刊网络平台;两次获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一次获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从学生时代坚持练笔写作,创作有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大多未面世;炎黄文学社注册签约作家,愿用手笔和画笔写绘人生百态世事沧桑,为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