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旧忆(一)
作者-武稳祥
理余及大家好!
根据你的提议,把故乡的一些往事回忆如下,供你编写村史 作为参考。
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艰难岁月,农村广大的农民、缺吃少穿 生活极其困难。当时是生产队体制,一年四季 天天都要干活,除过下雨下雪 才有闲暇 方可歇息。干一天活 记10分工,每个劳动日价值2毛钱左右(还是只记账 不兑现)。
特别是家家每天基本生活必须的 油盐酱醋等日用品,因没一点经济收入、就没有钱购买。那时候,你要搞个无论啥副业,都不准搞。即就是鸡下个鸡蛋,也要一律交给供销社。不准到黑市卖(价能略微高些),一经发现 就立即没收,把这还叫“割资本主义尾巴”。
但 ‘天无绝人之路’。听说‘草帽’可以给国家换外汇,因而那时 唯有“掐帽辫”可算为公开的正当的家庭副业。环境逼人,掐帽辫的风潮自然而然就蔚然成风。
我们北方以种小麦为主,掐帽辫的‘麦秆’来源 得天独厚。每逢天气好,听到队长一声令下 ‘今天摊场’,几个青年闻声就端来梯子上了高高的‘麦集子’,用两股铁叉就往下撂‘麦个子’。每逢此时,但见妇女们蜂拥而上 争先恐后,争抢整齐一点的好麦个子,拉到大场的边沿,高兴地坐下‘抽麦秆’。整成把后 先剪去麦穗,抽好了后 再扎成捆,队上派专人称重量连记录,到忙罢分麦柴时扣除。
下来的工序是‘摘麦秆’,只取最长的上一节,其余的全都扔掉,再按粗 中 细 分三类,扎成捆。用时取一撮先在水里(涝池水最好)浸泡半小时,使其变得较软 方可好用。
“掐帽辫”是纯手工活,左胳膊窝夹着塑料纸包的潮麦秆,双手并用,四根麦秆起好头后(留一个尾巴),左三右四、即把最右边的硬折到左,再把最左边的硬折到右,反复不停,帽辫逐渐变长。有时几个人在一块都掐,就故意各在一边留一麦秆头作记号,称作“搭马”。这也是当时掐帽辫比赛,看谁掐得快的一种游戏。
到后期,为了节约原材料,有人还发明了一种“破眉刀”。可把一根粗麦杆划破成3支或4支,用破眉掐成的帽辫 可卖到3毛钱。加工成草帽 戴上更轻,虽划眉比较麻烦,但工艺更进了一步。
‘工’字形的木头拐子一尺三寸五长,帽辫整齐地围绕20圈为一把,一把可以卖2毛到2毛5分钱。
若现在说这事,2毛钱都要惹得多少人笑话,现在的年轻人肯定是连见都没见过。但在那无可奈何的艰苦的岁月,“掐帽辫”是多少农村家庭的唯一经济来源。可怜微薄的收入、解决了千家万户购买基本生活的油盐酱醋等日用品,实在功不可没啊!
那时 我村紧跟形势,也成立了一个社队企业‘草帽加工厂’。有5台轧帽机,一台倒线机,负责人是武兴让和呼兴虎,工人全都是青年女工,分两班倒。由大兆供销社领回帽辫,先用硫磺熏白,草帽加工好后、再交到大兆去。
70年代初,我们青年人奉命都上许家沟修水库,住在侯官寨村。那时极为艰苦 没一点收入,每人每天仅2毛钱的伙食费。但一般男的毕竟要买个烟等,女的要买个卫生纸 雪花膏等。每天傍晚下班吃了饭后,我们就成群结队,徜徉在侯官寨的街道或村边小路,不论男女 都掐帽辫。多年之后,候官寨的刘德明老师曾对我说:“我村的人 掐帽辫、还是跟你鲍陂人学会的。”
浮想往事、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正是:
1
不 堪 回 首 忆 当 年,
家 家 生 活 都 艰 难。
大 多 经 济 没 来 源,
无 可 奈 何 掐 帽 辫。
2
欣 逢 改 革 春 风 暖,
天 翻 地 覆 换 新 颜。
抚 今 追 昔 多 感 慨,
怎 不 令 人 颂 歌 赞!
[强][强][强][玫瑰][玫瑰][抱拳][抱拳][抱拳]
一一 北堡 武 稳 祥
2025、3、25、午

作者简介:
武稳祥:男 系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三益村(大鲍陂村)人。于1953年11月17日出生于少陵原上一个普通农家。8岁上学,1966年在本村学校高小毕业。恰逢文革,无奈辍学,回乡务农。自学木匠,服务城乡。苦谋生计,四处漂泊。栉风沐雨,历尽艰辛,暑来寒往,二、三十年。 自幼好文爱诗,常常忙中偷闲 练笔习写。1992年底,在陕南惨遭车祸,九死一生。十几个昼夜昏迷不醒,水米不进,日夜竭力抢救,终于起死回生。医治十载、重伤转轻。仰天长啸、不甘消沉! 拙手抖笔、泪洒毫端,三个春秋、苦成长篇回忆录《蹉跎年华》,约30万字。赠送亲朋好友,多获好评! 2002年8月13日在长安作协常务副主席王渊平的带领下,长安电视台闻讯前来摄像采访。后来播放了4遍。2002年8月20日《长安报》专题报道。2004年春,在长安区残联会长张萍的带领下,一行五人前来专访。后来此事被收录在《共创美好明天》之书中。无论炎夏寒冬,坚持笔耕不辍。2012年紧随国家 农村城镇化的形势,在众友的鼎力协助下,为故乡撰写村史。起名:《千年沧桑古鲍陂》。朝乾夕惕,呕心沥血,春华秋实,终于报捷。图文并茂,争相传阅。桑梓流芳,聊慰平生!数十年来,每逢要事,触感动心,无论悲喜,辄有笔记,积稿成摞。屡屡喟叹:时乖命蹇 但是总不甘心!由于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因而习作只能以顺口溜居多,无奈之间 只好望洋兴叹了。但不论优次 每一篇都是竭尽全力,煞费苦心 修改再三,无一篇不是倾吐心血凝结而成的。因而,且不管别人如何看法,甚至不屑一顾。但他自己永远是敝帚自珍、弥足珍贵的。2016年冬集结成册,取名:《诗苑雅韵》。诗选书成,引起多方关注,备受左右好评。2017、2、17、长安电视台前来摄像采访,2、20晚及后来长安新闻播放了多遍,并发到了腾讯视频网上。2016、12、入编由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编辑的《长安文学集结号 — 长安作家及作品名录》。仅一农民 又非作家、忝列风雅之班,都岂不有辱大雅之堂?惭愧,惭愧! 2017年春末夏初,有幸赴北京一游,大开眼界。归来乘兴撰写游记《春暖京华》,意为留念。也可为没去过北京的人作一些简略介绍,亦乃初衷。2018、5、4、在“京兆文学”网上首刊(第一期)。实在没料到,反响强烈,评价颇佳。第一天就有500多人阅读,这些天来阅读者陆续竟逾千人。还有许多人抒情留言,热诚点赞。喜出望外,甚感欣慰!微信,wxid_5j1qn239n2k012
电话,18066825685作者相关诗文武稳祥 | 残月淡影(下)
武稳祥 | 孤雁苦斗(上)
武稳祥 | 孤雁苦斗(下)武稳祥 | 父亲节
武稳祥 | 淞沪抗战武稳祥 | 屡挫碰壁武稳祥 | 岁月磨炼(上)武稳祥 | 岁月磨炼(下)武稳祥 | 鲍陂于家武稳祥 | 岁月磨炼(续)武稳祥 | 生死漫谈武稳祥 | 话电遐想武稳祥 | 辛丑说牛武稳祥 |《 和君秋露 》武稳祥 | 清苦砖厂(上)
武稳祥 | 清苦砖厂(中)武稳祥 | 清苦砖厂(下)武稳祥 | 感恩节武稳祥 | 辛勤耕耘(上)
武稳祥 | 辛勤耕耘(中)武稳祥 | 辛勤耕耘(下)
武稳祥 | 漫谈陈世美
武稳祥 | 献牛救国
武稳祥 | 传说趣闻
武稳祥 | 华严寺轶事
武稳祥 | 花木兰传奇
尊敬的各位读者朋友,请您动一动您发财的小手,继续点个关注。您的每一次关注都是对本平台最大的支持和对作者莫大的鼓舞。小编在此向大家致敬,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