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诗词》2025第六期
总第0022期
花海新城共赏海棠征文专辑(二)
鹧鸪天 彩虹铺春色正浓
词林正韵 晏几道 体
朱龙江
彩虹铺春色正浓,柏城花市映晴空。
满枝珠玉冠霞色,遍野绫花映日宫
粉白紫,艳容同,梳妆嫘祖展芳容。
迎宾朋笑娇姿展,美景人间三月逢。
贴梗海棠花开
朱龙冮
春风拂面妙颜开,贴梗海棠花自来。
红艳满枝头似火,粉团沾露玉肌腮。
蜂飞蝶舞欢歌起,水秀山清乐意裁。
此景此情无限好,何须远道觅仙台。
据崔宝轩摄影所写
仲春抒怀
(中华新韵)
宋乃良
杨柳悠然拂绿荑,好风入景在催犁。
麦波滴翠刚浮垄,桃杏飞红恰掩堤。
樱色满林莺不卧,晴光盈室燕难栖。
花香怎阻膏粱味,未饮三杯客已迷。
西平海棠花开抒怀
宋乃良
唤错刘郎未错栽,崔公应晓改时来。
花妆十里西陵梦,锦绣千村嫘祖才。
凤鹤疑为霞缕落,星云则认月宫开。
莫怜春过红颜老,须顺自然天地裁。
海棠
赵长远(河南)
阳春三月斗芬芳,媚态英姿优雅妆。
粉嫩娇羞呼瑞气,丹心妙手细思量。
西平海棠欢迎您(新韵)
赵春燕
风香云舞柳如烟,十里棠花两岸燃。
三月春光拦不住, 八方搔客雅吟添 。
紫燕传语(新韵)
陈广岭
春深芳菲透清明,马叫人欢闹作耕。
蜂舞为谁甘受累,紫燕剪翠语髫翁。
浪淘沙令.流水过乡城
刘玉超
流水过乡城。一路花明。海棠夹岸送香清。疏影新姿红映树,君忘归程。
绮陌蕙风轻。燕语莺声。游人留恋画桥行。谁道春光无觅处,君见西平。
柳梢青.故里莺花
刘玉超
故里莺花。海棠映岸,红树依霞。雨润风香,燕飞鱼乐,春绿蒹葭。
乡山自在心涯。水流处、烟村日斜。归棹长风,一犁新雨,诗写春芽。
蝶恋花•闻家乡海棠花开寄怀
幻墨如烟
风递乡音花正好。粉面轻匀,树树盈新貌。娇蕊还争枝上眺。迎朋结客铺香道。
且入繁丛同醉倒。赴此情浓,只把芳心盗。聊慰羁途昏与晓,韶华却怕和春老。
蝶恋花·赏棠花
张飞(福建)
春到城乡花绽早。嫩蕊含情,粉面迎晖笑。风抚柔枝姿韵妙,蝶蜂频顾添喧闹。
不羡高枝栖凤鸟。自在芳丛,守得初心好。纵遇雨狂香渐杳,曾经烂漫留诗稿 。
小城春色
超 然
云湿河堤杨柳烟,昼晴潕水海棠天。
春光常驻明三径,风景依随绿一川。
且喜寒轻芳树合,长怜香动好花妍。
留将诗句在心上,剩有乡情寄酒边。
迎春观海棠
任风
三月心中事,西平观海棠。
你约亲朋来,我将琐事放。
车辆满地停,五彩缤纷装。
男女老幼携,镜头留春光。
香气粘衣衫,人人喜洋洋。
十里洪河岸,只为花儿忙。
西平美如画
赵冰莹
(一)
西平着锦海棠韵,如画裁诗满目新。
曲径烟霞香气绕,幽林仙子步芳尘。
和风留影驻韶华,丽日网红开视频。
最是一年春好处,出门迷醉赏花人。
(二)
西平三月美如画,海棠争妍万木华。
花密枝繁荣盛景,小河两岸染红霞。
杨妃醉酒含情目,脂粉轻匀容丽嘉。
熏得暗香盈袖底,春光旖旎入咱家。
海棠赞(新韵)
姚世杰
日照花林秀美添,遥看大海浪潮翻。
繁花似锦迷人醉,疑是仙都玉帝欢。
西陵赞(新韵)
姚士杰
西陵文化史悠长,荟萃贤才铸炳煌。
剥茧缫丝功累祖,封国置制绩先皇。
龙泉宝剑锋天下,冶炼韩炉火万邦。
宋塔淳风今又在,海棠斗艳酒飘香。
临江仙(贺铸体)
张伟丽
梦起三月繁花事,抬眉尽揽棠红。
满眸深似落霞浓。醉随风拂墨,字字韵香融。
惊觉鸟啼人乍醒,小窗还锁愁容。任由帘外翠千重。沉浮春一味,都付瘦词中。
景点攻略西平城
诗六首
文/康发坡
(一)塔园
宝严寺内一游览,塔林诗廊聚其间。
柏国文化真厚重,七级浮屠作证言。
(二)洪河花廊
洪河穿城十里弯,海棠花树夹两岸。
堤顶走秀模特队,堤下串连文化苑。
(三)洪河公园
碧波荡漾月亮湾,少儿戏水划舟船。
岸柳花树拉围屏,天造地设快乐园。
(四)嫘祖广场
走过宫阙举头看,恍惚圣母落云端。
华人寻亲姥姥家,匍匐跪拜嫘祖前。
(五)海棠园
花林之最海棠园,春风阳光喜笑颜。
远方客人叹观止,再无他意去阆苑。
(六)凤凰大桥
凤凰桥畔打卡点,人流涌动车马喧。
要问西平有多牛,鲲鹏展翅冲云天。
海棠心语
陈广岭
我深爱这里的山水,我钟情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有上百个理由不离不弃。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丝绸文化在此肇启,农耕文化在此腾飞,冶铁铸剑文化在此风生水起。这里的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书写了一部部优美的传奇。
走进新时代,文化底蕴厚重的西平又一次迸发出无限的青春活力。
西平人的淳朴热情,给我带来巨大的活力;这片丰腴的热土,给予我无穷的营养和希冀;棠溪河、小洪河甘冽的泉水,滋润着我饥渴的肌体。风那么香,雨裹着蜜。温润的阳光、甜美的空气,给我以力量,给我以勇气,这是我灿烂绚丽的底气。
走进新时代,我在团结奋进的西平落地生根,吮吸厚爱、静待风起。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回大地,这是我展示青春魅力的好时机。把我耳濡目染的绿水青山、风正气顺、景美宜居、人民幸福的西平,印在花瓣上,送上高铁、装入宽带,传递到祖国各地。把豫坡的甘醇、棠河的温润、鼎力的辉煌、瑞航的远航、金凤的腾飞、嫘祖服装的绚丽融入我的血脉里,踏上高速、坐上飞机飞到世界人民的心坎里。
十里海棠,花香四溢;万亩林海,百花争艳,争妍斗奇;嫘祖公园,音乐喷泉,依韵跌宕多姿,风光旖旎;海棠公园,绿草如茵、水波粼粼、繁花似锦、扑朔迷离;湿地公园,芳草萋萋、鸥鹭翩飞;奇花异卉,妖娆妍丽;凤凰桥畔,秀株阴翳、长河如练,游人如织;城市乡村环境优美、阡陌交通、委婉迤逦、物华天宝、百业鹊起。
说不完道不尽的美景,看不完数不尽的妙趣。可谓三步一盛景,十里不同天。
整个县城驻足绿中、车在花中、人在画中、举手投足,如在梦中。人人都说天堂美,我说西平赛天堂。
那宽敞明亮的街道、耸入云端的雕梁画栋,错落有致的现代化工厂、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无不彰显西平的新气象。
人车如流的马路上、千杆垂钓的河湖旁、悠哉游哉的公园里、商贾云集的生意场,人们把幸福的喜悦都写在脸上。
这里的人民有信仰、有目标、有干劲、有理想。
他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把传统的农业县建成了名扬神州的花园城市,全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令世界人民为之向往。国际服装盛会连续在这里召开,农村题材影视基地在这里落户。不同肤色的客商来这里投资兴业,许多产品漂洋过海,登上国际舞台,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正蓄势待发。小康路上,西平人民正意气风发、以冲天的干劲、豪迈的英姿,奔向更加美好的前方。


嫘祖河水,汨汨流淌,她将西平人民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传递到四面八方,让世界人民清楚地看到西平速度!西平力量!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西平海棠赋
谢文华
夫西平者,昔天中之域柏皇旧地西陵古国也。太昊画卦而分野成,禹贡导淮而地理彰。豫州之中,天地正气所钟;淮海之腹,阴阳交泰所藏。左控秦岭伏牛余脉之险隘,右望黄淮千里沃野之坦荡。南接潇湘而望岭南奥海,北依中岳又通塞北幽燕。其地也,土膏腴而气清淑,山川秀而日月明。其人也,性朴善而聪慧多智,民俗淳而辛勚劬劳。浩浩远古,柏皇绍续伏羲拓垦于蛮古洪荒;煌煌仰韶,蚕神肇启缫丝制衣于天地玄黄。轩辕毗邻,娶嫘祖而成俪皮之礼;欧冶淬锋,铸棠溪陆断牛马之刃。蚕神祖根之国,金火淬砺之墟,文脉绵延之所。故有柏皇圣地,嫘祖故里,冶铁铸剑之乡谓之。今又以海棠花盛而晋“花海新城”之冠而著彰也。海棠花事盛于中华大地久矣。李清照词云:“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今之西平海棠,较之易安笔下遑论依旧,甚平添之十分汪洋雄阔。当其阳熙三月春和景明之时,洪河十里长堤,花蕊竞相开放,棠云蔽野,红紫粉白,淑气氤氲,霞绮弥疆复杂沓如潮。潕水碧波如练,蜿蜒若玉带绕萦九曲回肠;棠林载堤夹岸,连绵似锦帐覆村野笼纱。有“二乔”并立之雅,呈湘云“醉卧”之娇,见贵妃“胭脂”之艳,皎“雪妃”纯净之洁,真可谓"千娇百媚,竞态争妍"矣。一宵春雨海棠花开:曦光初露,垂珠欲滴,花瓣含烟,如美人出浴冰清玉洁;蕙风徐来,摇曳似玉女款行千娇百媚。恍若仙子曳霓裳而袅娜轻舞,风流如太白临风把酒飘然邀月。 飞霞流丹夕阳红:漫天遍野,地袅薰风十里香雾笼纱,暮晖飞漫与飘袅花雾堆拥,长天春水与盎然大地浑然洇染,恰似飘缈瑶台降瑞霭而来,若醉人入绮丽仙境梦幻般界境。
西平海棠品类众且繁矣:西府者、垂丝者、铁梗者、木瓜者凡近百种,万娇百媚垂丝流香,随风作曼妙之舞,凌空奏铃铎之音;其间烟柳翠幕与棠花掩映,紫燕穿树和啼枝鹂鸟唱和。十里洪堤翻绛雪,九曲潕水泛琼芳。恍若姑射仙人,振素衣而天降;又似瑶池阆苑,移玉树而婷立。此等造化神奇,真仍千里莺啼绿映红之胜景,虽蓬莱仙境琼楼玉阁亦当逊色矣。
稽考旧典,溯源流芳:昔者周穆王会西王母,植瑶草于弇山;汉武皇求长生药,移异卉于建章,然皆神仙皇家气象不遑论焉。然此间海棠,虽居中土小城,却独承地脉之精日月灵气别具风骨蓊蔚成林,有柏皇拓荒玄黄气势之伟岸;临风而立,怀嫘祖眷顾天下苍生缫丝针黹之柔情;铁干虬枝,含棠溪寒气凌人之剑气;胭脂绛萼,带欧冶红星乱溅冶炉之紫光。至若唐宗驻跸,赐名“解语”;宋祖巡幸,敕封“无双”;陆放翁骑瘦驴探寻幽香,元好问惜其芳心臆轻吐:千年文脉,尽化琼苞玉蕊;百代沧桑,皆凝绛雪玄霜。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题诗填词吟咏者无算。如李清照之“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杜牧之“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苏东坡之“夜深唯恐共落去,故烧红烛照红妆”,皆借海棠抒发离愁别绪和惜花惋春之情哉。
观夫天下名花,珞珈樱花,烂漫似云霞,粉白相间,如云似雾,于微风中花蕊轻扬,尽显柔美之态,然多娇而少骨;洛阳牡丹,雍容娇艳,富丽堂皇,尽显王者风范,却又奢华富贵而腻于脂粉。唯西平海棠,兼收并蓄并二者之长,既有樱花之灵动婉约轻盈,又具牡丹之端丽富贵雍容,特立俊美风姿独呈神韵。花姿绰约,花色缤纷,红如晓日,粉若粉桃,白似冬雪,各呈其美,相得益彰。其花朵小巧玲珑,却又开得热烈奔放,在枝头簇拥着,绽放成一片花的姿肆浪漫汪洋,真可谓“占尽春色最风流”,名动天下,不负胜名。其尤与樱花之珞珈秀丽,牡丹之洛阳富贵,南北呈三点一线,尽三美各具千秋,引四方宾客,纷至沓来。“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杨柳绿如烟”,但见游人如织,稚子嬉闹,于花丛放飞风筝以纵浪漫情怀;情侣双双,鬓耳厮磨酥手相牵沉浸温柔乡里爱河共浴;白发翁媪相视相携笑谈风生,折柳哨为笛临风奏吹以追童趣梦想。游人至此,潕水为弦,弹落英之清韵;洪堤作纸,写飞红之华章。或吟诗作对,联语抒情;或挥毫泼墨,摄影留念,皆真谓"此心安处是吾乡"。尽日中红男婧女逐蝶影而踏香尘,折枝拈香牵衣袂而醉幻乡,溺漪旎春光和曲水流觞中而尽欢歌。彻夜里,则又月上柳梢婵华柔洒星斗隐现,秉烛夜游轻弹曼舞至月斜西山晨鸡唱晓,袖染馨香醉而携归皆陶然忘机矣。
值此棠月佳期,又适逢嫘祖圣诞。八方宾朋,云集柏城;四海衣冠,星聚棠林。嫘祖苑里先蚕灵前,奉三牲而祭女祖;念祖湖畔寻根树下,循祖根而追血脉。白发归侨,掬热泪而捧故土;青衿学子,抚胸臆以诵遗文。更有丹青圣手,挥毫写生花妙笔;骚坛俊彦,寄怀咏掷地金声。夜来,霓虹喷泉彩灯涌突于念祖湖心,疑星河倒泻如神幻迷宫似梦花天外。此等盛况,非独草木之幸,实乃天上人间。昔者兰亭修禊,只不过已曲水往矣流水远逝;滕阁盛宴,亦唯余昨日杳影孤鹜落霞。孰若今日之棠会,融古铸今,贯通天人?此时之西平,恰似火树银花,繁华若梦,呈现出一派太平繁荣之盛景矣。然海棠又名断肠花也。有龙王陪嫁女于人间“断肠”留恨,因佳女虎口救父“肠断”血洒,故为后人抒发男女离别悲伤情感而寄托之。尤李太白《花杂句》写下“寄语单于秀才,重看海棠满院,花落每飘妩媚,在帘栊香气暗销”,更强化了海棠花与爱情苦痛的关联。且由其瓣娇嫩如纸且具透明之质感契合爱情的脆弱与易逝,故成就成为爱情疼痛象征的断肠草形象也。夫天地之道,阴阳互长福祸相倚,草木之理荣枯互生也。春阳三月乍暖还寒,锦簇堆里犹有凋残。昔屈子佩兰,终沉湘水;渊明采菊,空对南山。岂无内蕴玄机哉?窃臆为:海棠称断肠不唯象征爱情相思绝恋与别离之苦矣。古人曰天道有恒,又谓人生无常。曹雪芹《红楼梦》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也。花无百日红,繁华极尽,盛极必衰。芳花鼎盛之际,一场风吹雨打,枝头满目粲然妖冶即会飘然凋零残红遍地,姹紫嫣红枝头顿然花容失色雨恨云愁。凡实则是即无风无雨,但天道轮回,来者无拒去者依来,故断肠之苦则天下常道矣。遥想唐之藩镇割剧之变,棠溪炉冷;冶城兵燹,欧冶技绝。铁马踏碎海棠雨,战尘漫卷中原月。今者海棠虽艳绝天下,然犹存风雨之虞;神州纵安,亦莫忘板荡之殷。观花岂独为悦目耳?实乃鉴史明心矣!君不见当下世界,强权虎狼横行阡陌于道,八方列强环眈四边如虎;乌俄反目相残正罹参商之战,中东鹬蚌相争沦为黄雀渔翁之利。更念繁华似锦大国崛起,海峡两岸虽同根连理一水暌隔共仰冰轮,却萁豆相煎惨忍黍离之苦;城乡贫富鸿沟社会裂痕触目惊魂,社会腐败顽疾难除硕鼠逞欢,更加资本大鳄无视民瘼血口鲸吞虹吸有限资源挤占低层劳众生存空间。目及凡此种种者,不一而足。海棠虽艳绝天下,又岂不令人嗟叹!谁念板荡黍离之悲民生之舛之难之艰?对花伤怀岂敢独悦已耳目耶?殊不为之断肠哉!
世界者,人为圣杰万物之灵也。纵天道有恒世事无常人心惟危道心惟危,造化终将惟精唯一允执厥中,此谓正道有仁如砥人间大义有情耳。我华夏子孙者恒有循天道之睿智,亘崇愚公移山之精神,素怀夸父追日人定胜天之豪情。方今圣世,当赓续柏皇驾六楷出搏桑之阳之余烈,承绍嫘祖肇启剿丝制衣荫芘天下之遗泽,重振欧冶熊熊之冶铁圣炉之炀火,再淬干将莫邪直射斗牛之锋芒。神思妙手,织就锦绣山河;铁血热汗,润泽海棠之乡。乡村振兴工业赋能,解城乡之暌违贫富之落差,以杼乡愁以解民瘼以正人伦;怀柔施策,收台膨令游子归里,“慈母手中线”化作高铁疾驰;耄耋望乡,“明月照我还”"以慰轩辕。继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外御仇寇于国门之外,内惩腐恶还乾坤以清风朗月。棠溪剑器,光耀于斗牛寰宇之间;嫘祖丝路,泽被辐射于东西南北五洋八荒。让五千年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神州疆域三山五岳巍然于世界屋脊之巅。待得金瓯完璧日,更植万株解语花。海棠之花,必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辉共耀。届时四海归心,九域同庆:看铁梗愈劲,不惧雨骤风狂;花簇更艳,更妆盛世清明;棠华锦英永驻,长伴日升月恒!郁香历久弥馨,永远盛世繁华。伟哉,让海棠之花在西平,在大自然界,在世界民族之林长盛不衰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绝冠千古! 夜不能寐,单衣便履舒步于潕水河滨海棠深处,游人幢幢不绝如缕;春月半斜婵光如水,棠花影动蕊簇牵衣,夜静花香馥郁袭人欲醉矣,不由心旌荡漾神思飞扬临风而歌之,曰:醉潕水兮清且涟,沃西陵兮碧野田。柏皇六楷驭荒古,干将剑光斗牛寒。嫘祖缫丝泽千古,衣被黎苍社稷安。 三春烟景花如海,霞蔚云蒸彻晓天。 好借东风唱盛世,西平海棠天下冠。
作 者:谢文华
单 位:
西平县炎黄文化研究会(西平县委院内)
通讯地址:西平县柏城镇王司庄小学后
电 话:16639737180
西平县诗词协会
微刊编辑委员会名单:
顾 问:
焦凤群、邵兴治、
敬新友、衡进宇、
陈富山、宋乃良
主 编:宋国俊
副主编:
崔宝轩、刘振宇、
朱龙江、张建伟、
孙秋鹏、王俊才、
陈伏生
编 辑:
乔洛平、赵春燕、
陈广领、王秀臣、
沈安民
美 编:
宋学良、范春丽
本期责编:陈广岭
编审:
张建伟、王俊才、
陈广岭、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