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江竹海等您来》
(副歌)
桃花江畔竹海绿,等您来,等您来,
春风拂面笑颜开,乡村振兴梦满怀。
山歌唱响云天外,等您来,等您来,
深情厚意竹海里,共绘美丽新未来。
(第一节)
桃花江水流潺潺,竹影婆娑舞翩然,
乡村振兴号角响,竹海深处有宝藏。
竹笋鲜嫩香四溢,竹编工艺传千年,
等您来,等您来,共品竹乡好时光。
(副歌)
桃花江畔竹海绿,等您来,等您来,
春风拂面笑颜开,乡村振兴梦满怀。
山歌唱响云天外,等您来,等您来,
深情厚意竹海里,共绘美丽新未来。
(第二节)
竹海深处有人家,炊烟袅袅映晚霞,
乡村振兴路宽广,竹乡儿女志气扬。
竹笛悠扬传情意,竹舞轻盈展风华,
等您来,等您来,共赏竹乡好年华。
(副歌)
桃花江畔竹海绿,等您来,等您来,
春风拂面笑颜开,乡村振兴梦满怀。
山歌唱响云天外,等您来,等您来,
深情厚意竹海里,共绘美丽新未来。
(尾声)
桃花江竹海等您来,等您来,等您来,
乡村振兴梦飞扬,竹乡美景共分享。
等您来,等您来,桃花江竹海等您来,
共绘美丽新未来,乡村振兴梦飞扬。
2 《水调歌头·永清正街 》
资水奔流处,古巷映斜阳。
永清正街如画,石板印沧桑。
拱券撑墙犹在,错落灯笼馆巷,一线入天光。
邀月楼台远,江畔晚风凉。
三国事,墙上语,话兴亡。
非遗交响,琵琶声里诉衷肠。
甜酒飘香巷陌,灯火辉煌夜市,烟火满街坊。
漫步千年路,心醉古银乡。
这首《水调歌头》以益阳明清古巷的永清正街为主题,描绘了古巷的建筑之美、历史之韵与烟火气息。词中融入了“拱券撑墙”“灯笼馆巷”“邀月楼”等特色景点,以及“三国文化走廊”“非遗表演”等文化元素,展现了古巷的独特魅力。结尾以“烟火满街坊”点题,呼应了古巷的繁华与温情。
3《新山乡巨变》
清溪的水依旧流着,流过周立波笔下的村庄,流过岁月的褶皱,流过时代的裂痕。那些文字像溪水一样清澈,却承载着山乡最沉重的记忆。
暴雨来了。狂风撕扯着茅草屋顶,闪电劈开漆黑的夜空。这不是文人笔下的诗意,而是农民脸上的皱纹里深藏的苦难。土地在呻吟,庄稼在哭泣,山乡在暴风雨中颤抖。周立波站在雨中,他的笔是一把锋利的镰刀,割开旧时代的阴霾。
山乡在巨变。不是柔风细雨的渐变,而是狂风暴雨的骤变。茅草屋倒塌了,新瓦房立起来了;泥泞的小路消失了,宽阔的马路铺开了。铁与血的岁月里,战士的脚步踏碎了旧世界的枷锁,作家的笔尖描绘出新生活的轮廓。
清溪的水流得更急了。它流过铁血风流的年代,流过人民作家的纸页,流过战士的呐喊与农民的欢笑。周立波的文字,像一场暴雨,冲刷着山乡的每一寸土地,冲刷着人们心中的蒙尘。
新山乡在巨变。风雨过后,阳光洒满田野,稻穗低垂,果实累累。清溪的水依旧流着,流过新时代的门槛,流过每一个人的心田。
山乡的巨变,不仅是茅屋变瓦房,不仅是泥路变马路,更是人心从蒙昧到觉醒的蜕变。周立波的笔,战士的血,农民的笑,交织成新山乡的画卷。
清溪的水,永远流着,流向更远的远方。
4《古风 千年古樟》
千年古樟立,苍翠映苍穹。
根深扎厚土,枝茂拂云中。
风霜刻年轮,岁月写峥嵘。
树洞藏神像,传说寄情浓。
韩愈曾驻足,文星照古榕。
寿佛栽此树,福泽永兴隆。
象山樟岙里,古木护村风。
上虞琵琶洲,香樟忆谢公。
千年风雨过,绿意更葱茏。
树下棋声远,悠然岁月融。
古樟今犹在,傲立天地中。
愿作长青树,守护乡土同。
5《苏慕遮·桃花江修山》
桃花江,修山翠。碧水潺潺,倒影峰峦美。
古木参天云雾里。鸟语花香,仙境人间比。
步幽径,心自喜。忘却尘嚣,静享清幽味。
修竹茂林风细细。醉卧山间,梦里诗情寄。
赏析:这首作品以桃花江修山为背景,通过描绘碧水、峰峦、古木、云雾等自然元素,营造出幽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作品中,“鸟语花香”、“步幽径”、“静享清幽味”等词句,表达了对于自然之美的沉醉与向往,以及对于宁静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6《临江仙·石牛江油菜花节》
十里金波翻浪,一川香雾迷空。
春深何处觅芳踪?石牛江畔路,油菜正花浓。
蝶舞蜂飞莺啭,人来车往声通。
欢声笑语乐融融。田园多美景,盛世庆年丰。
赏析:这首作品描绘了石牛江油菜节的盛景,通过“金波翻浪”、“香雾迷空”等意象展现了油菜花的绚烂与芬芳。下阕以“蝶舞蜂飞”等生动画面,传达了节日的欢乐氛围。尾句“田园多美景,盛世庆年丰”则升华了主题,赞美了田园风光与盛世的繁荣。
万里霜天,凭栏处,江声未歇。
惊回首,少年鞍马,竟成传说。
匣底吴钩凝锈泪,樽前燕月窥华发。
笑浮生,纸上缚苍龙,终虚话。
云水阔,鸥盟结。
松骨瘦,春难借。
纵南山可种,菊荒三径。
老病岂关风雨事,疏狂自向烟霞写。
唤青鸾,驮我过昆仑,拾残雪。
赏析
1. 上阕:以“万里霜天”开篇,营造苍茫意境,回望少年壮志,感慨时光流逝。“匣底吴钩”与“樽前燕月”形成对比,既写英雄迟暮,又写岁月无情。
2. .下阕:转入当下心境,“云水阔”象征豁达,“松骨瘦”暗喻坚韧。“纵南山可种,菊荒三径”反用陶渊明典故,表达归隐亦非解脱的复杂情感。结尾“拾残雪”以冰冷晶莹之物收束,喻指暮年对生命本真的回溯。
这首词以豪放之笔写暮年心境,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的感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