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掌血
文/李广昌
在陪同老科协卫生组的老同志们前往左拨调研岗梅基地生长情况的过程中,我在山间沟边意外地发现了一株飞龙掌血。出于兴奋与好奇,我俯身仔细观察:这株飞龙掌血是常绿木质半藤本植物,枝条及分枝上长着向下弯曲的皮刺;根部粗壮,外皮呈褐黄色,内部则是赤红色,宛如布满鸡血的鸡血藤;叶子互生,为三出复叶,小叶呈倒卵形,边缘有着细密的锯齿,两面光滑无毛,揉搓时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花朵为白色,也有的带着青色或黄色。
望着眼前的这株飞龙掌血,我不禁回想起小时候的往事。村里有个老烟客,不知从哪里砍来一根长满如龙鳞般的飞龙掌血藤茎,他用烧红的铁丝在树茎上烧出一个洞,做成了一根独特的吸烟杆。每次吸完烟后,他总是故意用烟杆在地上大力地敲倒烟灰,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一根与众不同的烟枪。他还常炫耀烟杆里的烟油,说外搽能治疗蛇虫咬伤,效果特别好。那时我们不懂,只是满心羡慕。
后来,我上了卫校,才了解到飞龙掌血是芸香科的一种蔓生藤本植物,早在清朝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就有记载。它又叫黄椒、三百棒、飞龙斩血、见血飞、血棒头、飞见血等美名。飞龙掌血味辛、微苦,性温,具有散瘀止血、祛风除湿、消肿解毒、止痛接骨、解表等多种功效。它的根常用于治疗跌倒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肋间神经痛、腰痛、胃痛、劳伤吐血、衄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状;外用则可治疗骨折和外伤出血;叶子一般捣烂外敷,用于治疗痈疖肿毒和毒蛇咬伤。
在民间,人们喜欢用飞龙掌血的鲜叶捣烂外敷来治疗刀伤出血和痈疖肿毒;用其根适量水煎或浸酒服用,来治疗风湿肿痛、外伤疼痛、肋间神经痛等症状。现在,有厂家将飞龙掌血制成注射液,通过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来治疗慢性腰腿疼痛;还有的将飞龙掌血与其他中药配伍,制成复方伸筋胶囊,用于治疗痛风引起的关节红、肿、痛、热以及屈伸不利等症状;以飞龙掌血为主药制成的复方血藤药酒,则用于闭合性组织损伤的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飞龙掌血的根含有白屈菜红碱、二氢白屈菜碱、飞龙内酯、小蘖碱、飞龙碱、飞龙次碱等多种成分,还有挥发油、谷甾醇和树脂;树皮中则含有簕钩内酯。药理实验证明,飞龙掌血的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病毒活性等作用。其中,白屈菜红碱对神经肌肉有毒性,对心脏也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如豚鼠)证实,小量可引起流产,大量则可导致麻痹甚至死亡。
因此,孕妇应严禁服用该药。内服时还应忌食鱼腥和豆类食物。
“李药师,你发现了什么好药?”同伴的一声叫喊将我从遐想中拉回现实。我缓缓站起身,笑着回答道:“发现了飞龙掌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