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里的黄色小脸盆
——2025年3月28日,致我们曾经走过军旅生涯的战友
晚上,与一群昔日的战友围坐一桌,酒杯碰撞间,聊起了军旅生涯的点滴。有人提到军营里那个黄色的小脸盆,瞬间勾起了大家的回忆。那是每个士兵的标配,不大,却承载了无数回忆。它静静地躺在床底下,陪伴着我们从新兵到老兵,从懵懂到成熟。
每天清晨,号声未落,我们便翻身下床,拎起小黄盆,排着队去接水。刷牙洗脸,毛巾拧得四方整整齐齐,牙缸和牙刷也要摆成一条直线,这是军营的规矩。洗漱完毕,小黄盆被整齐地放回原位,床铺上被子叠成四方砖一样的“豆腐块”,桌子上一尘不染,一切井然有序。
晚上,训练结束,我们再一次端起它,这次是用来洗脚。大家围坐在一起,端着盆子泡脚,热气氤氲,脚底的疲惫慢慢被热水驱散。有人讲笑话,有人吹牛,更多时候,我们聊的是家乡,是那些远方的亲人,还有我们未来的梦想。那时候的快乐是纯粹的,简单的一盆热水,就能把一天的疲惫和思念融化在水雾里。
小黄盆的“使命”不止于此。在军营,每个连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地,我们每天都会去打理。菜地的垄是用线拉出来的,整整齐齐,就像操场上的队列,笔直划一。连菜苗的种植,也要沿着线摆放,不敢有一丝偏差,因为兄弟单位时不时会来参观学习。那些绿油油的蔬菜,我们不舍得吃,只是等它们老了,才偷偷折下几片叶子,作为补充。
那片菜地的浇灌,也少不了小黄盆的参与。每天,我们用它从水池里舀水,一排人整齐地往菜地浇水。偶尔,为了让菜长得更壮实,我们还会拎着小黄盆去挑粪水。新兵时,谁都嫌脏嫌臭,可日子久了,大家都练就了“鼻子自动屏蔽”的本事,笑着相互调侃:“洗一洗,回头还是洗脸盆!”
军营里不仅有菜地,还有养猪场,每个连队都养着几头猪。每逢节日,连队会杀一头猪,让大家加餐。可是,总有一头最大的猪不舍得杀,那是给兄弟单位参观的“形象工程”。等到老兵退伍时,那头猪已经长成了五百多斤的“精猪”,和战友一起,披上大红花,送别一批又一批的老兵。退伍的日子,战士们站成一排,眼含热泪,猪也被牵出来,仿佛是军营的一员,送走了曾经陪伴它的主人。
周末时,连队组织包饺子,这是最热闹的时候。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包饺子。南方人不会擀皮,更不会捏褶,但时间久了,也慢慢学会了调饺子馅、包饺子,甚至还能和北方的战友较劲,看谁包得更快更好。那时候的小黄盆,又成了调馅的工具,一盆盆的饺子馅拌得香气四溢。饺子下锅,熟透后,又被倒进小黄盆里,大家围坐一桌,端起盆子,抢着吃那滚烫的饺子,嘴里呼着热气,心里却暖得不行。
当兵的日子,有苦有乐,苦的是严格的训练,乐的是战友间的情谊。这三年的军旅生涯,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辈子最深刻的记忆。或许,退伍之后,我们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生活中少了那份铁血与纪律,多了琐碎与奔波,但只要聊起那些年的军营生活,心中仍会涌起一股热血,一种归属感。
致我们曾经的军旅生涯,致那些年陪伴我们的黄色小脸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