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汉口烟火味吉庆街作者耿国新
走进武汉市汉口吉庆街烟火味
仿佛走进了
一幅生动生活画卷
在这条古老的街道
犹如历史的见证者
静静地诉说着岁月沧桑
清晨阳光洒在石板路
上
斑驳的光影摇曳带
淡淡的怀旧情感
从两侧的古老建筑
可以看到那些岁月
留下的痕迹
镂空雕花破旧的砖瓦
仿佛都在低语着往昔故事
每当清晨街道上便热闹起来
街头巷尾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仿佛是一首充满活力的交响乐
沿街的商铺里
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
有传统的手工艺品
新鲜的水果蔬菜
香气扑鼻的烤肉串
琳琅满目商品
透露出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见证
而那些穿梭在人群中的市民
在他们的笑容和眼神里都充满了
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期待
而最令人难忘的
是吉庆街的那份独特的文化氛围
你可以看到武汉人民的热情与真诚
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无论是街头的艺术家用画笔
描绘出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还是那些街头小吃摊
上飘出
诱人香气都让人不禁为之驻足
如果你在这条街上漫步
你会不自觉地
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
那些独特的风土人情
那繁华的市井气息
那深邃的历史底蕴
它们都让人心生感慨
仿佛
能够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灵魂
吉庆街火电影自今年上映以来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
但导演齐追航及剧组成员
始终坚持以故事打动人心
展现武汉独特的街头文化和民俗风情
影片通过细腻刻画街头艺人的坚守与梦想
传递出对生活的炽热爱恋
洋溢着浓郁的烟火气息
吉庆街是一条街道
充满生活气息的缩影
它让人感受到武汉的魅力与韵味
被它所深深吸引
特别是吉庆街的夜晚
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当夜幕降临街道两旁
灯光逐渐亮起
这条古老的街道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
来到这里享受夜生活
街头巷尾
烧烤摊小吃摊热闹非凡
香气四溢的食物让人垂涎欲滴
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食
聊着天享受着这份独特的夜生活
在这里你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们手牵着手漫步在夜色中
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安详
有年轻的情侣
他们手牵手走过
留下了一串串欢声笑语
还有那些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
他们在这里放松身心
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
武汉吉庆街是武汉美食的聚集地
热干面 武汉的标志性小吃
以其劲道的面条和醇厚的芝麻酱而闻名
豆皮另一种武汉经典小吃
三鲜豆皮 虾仁蛋光豆皮这都是老通城推出的新口味豆皮
汤包四季美的汤包是武汉小吃中
另一大亮点轻轻咬破包皮
吸允汤汁美味至极
年糕 德华楼以其独特
绿豆汤和包子而闻名
年糕是其中的经典小吃
水饺谈炎记被誉为水饺大王
其水饺馅足味美
是武汉人的共同记忆
饼子汪玉霞的饼子以其独特
绝酥口感而受到广泛喜爱
香草蛋糕 冠生园的香草蛋糕
经典的武汉蛋糕芳香味十足
酸梅汤 老万成的酸梅汤是武汉夏日清凉的经典饮品
这些小吃不仅价格便宜
而且味道独特
是体验武汉饮食文化的绝佳选择
吉庆街的夜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
你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此刻吉庆街的烟火暮色刚染红江汉关的钟楼
吉庆街的石板路便开始冒起炊烟
青瓦屋檐下油渍斑驳的招牌次第亮起
像一串被夜色浸泡的灯笼
拐进巷子深处大排档的塑料棚
连成霓虹迷宫
光着膀子的汉子拎着冰啤酒碰杯
女人们的笑声混着油焖大虾
辛香在晚风中飘散
穿堂而过的晚风掀起塑料布帘
露出后厨火光冲天的灶台
映得整面墙的瓷砖都泛着琥珀色的光
午夜时分老巷口的卤味
卖鸭脖的王婆婆总在这时哼两句汉剧
沙哑的唱腔惊飞电线杆上的麻雀
穿堂风卷着芝麻酱的浓香掠过整条街,
与某个窗口飘出的古琴声撞个满怀
晨光微熹时卖糊汤粉的李婶开始
熬新一天的骨汤
青花瓷碗里堆着雪白的米粉
浇上稠滑的鱼汤
撒上金黄的馓子碎
早起晨练的爹爹们端着搪瓷缸蹲在门槛边
看薄雾里渐渐苏醒的吉庆街那些在夜色里蒸腾的烟火气
原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呼吸
随着时间的推移
吉庆街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新的商铺新的设施
新的活动不断涌现
为这条古老的街道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无论怎样变化
吉庆街的那份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情味始终不变
每当我走在吉庆街上
我都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情感
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那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我相信无论何时何地
吉庆街都会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
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
这就是我眼中的吉庆街
一个充满生活气息
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
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来到这里
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
体验这份独特的情感
作者简介:耿国新,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原企业局人事干部,本人性格随和,喜以文自娱,喜欢诗词格律。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辽宁文学,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中国凤凰作家网,以及大型网络平台等诗刊杂志发表作品,现为凤凰作家网会员,湖北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作家网诗词版主,中国凤凰作家网诗词版主,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文学大赛多次荣获各种奖状和奖杯,系桃李传媒常驻作者。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金鹤园小区73拣1单元602室。身份证420106195404070430
邮政编码,430060,收件人耿国新,电话15972181372
长江文学诗韵文艺编辑部
总编:吳梓谷 .朱定文.李秋堂.路兴录.
主 编:何承藻.耿国新 .陶家宗.周方红.李爱林.
文学顾问:胡兴武. 彭安文.张泉河.杨汉群.胡平.彭儒华.徐文新.南春莲.黄兴洲.聂国弼.
网络运营:耿国新
微电影制作者总导演.王汉光.
资深编辑:
彭根林.林火润.彭宏春.李静.刘楚森.曾佐宽.曾凡华.何厚仁.陈洪阅.汪求明.方小齐.宋金虎.丁乃忠.吕传慧.徐莲芝.刘桂莲.闵小琪.聂国弼.向新民.方仁念.肖凤仙.周红.国兴权.刘年邦.师秀龙.李玉梅.彭军.
资深诵读:夏燕.刘英.林火润.师秀龙
长江文学诗韵文艺编辑部
投稿邮箱quoxin66619@qq.com
微信号ggtu19890326
[投稿须知]
一、投稿务必同时发作品、作者介绍、作者照片 (生活照)。
二、投稿发邮箱作品优先采用,一稿多投者不采用。
三,如果引用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请尽量声明,有侵权。
可以联系本社删除,系作者自己沟通,与本社责任无关。该作品为作者原创作品,授权我们平台独家打原创并首发,由作者承担一切责任。如有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四、投稿题材不限,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军事、国际,舆情、财经科技优先用。
五、本刊审稿周期为5个工作日,节假日顺延。
六、投稿作品拒绝抄袭,如投稿作品系抄袭侵犯他人权益者,所有责任由作者承担。由于部分作品可能含有腾讯和网络禁止发布的敏感字眼信息,本平台保留对部分作者作品修改的权力,作者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平台规定。
七:作品刊发后两周赞赏金10元以内作者没有稿酬,归平台维护费用。赞赏超过10元后部分,50%归作者稿酬,50%归平台。
最终解释权归于本平台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