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带着微寒,又到了缅怀的时节,今天朗诵的是《冰血长津湖战歌》。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是一首志愿军战士的绝笔信,他叫宋阿毛,来自上海,在长津湖战役中,他们部队20军50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 三个连的勇士全部冻成了冰雕,后人称他们为 “冰雕连。”
那是朝鲜战场最残酷的一战,是美军永远的痛。1950年冬天,朝鲜迎来50年不遇的寒冬。志愿军九兵团 十多万人 脚穿胶鞋,身穿单薄棉衣,啃着冰冻土豆,夜行晓宿,在美军 侦察机的眼皮子底下,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指定位置。他们以无比坚强的信念,无比坚定的意志,趴在零下40度的极寒冰山雪原中,忍冻熬饿,整整三天三夜。

11月27日晚,听到嘹亮的 冲锋号响起,10多万志愿军 从雪地里 一跃而起,如下山猛虎,怒吼着 向美军冲去,把敌陆战一师、七师,从北向南,分割 包围成了5块。当冲锋号吹响的时候,很多志愿军战士 在埋伏处 一动不动,再也没站起来。在睡梦中的美军,被惊醒后 面对的是志愿军 饱含愤怒的子弹和贴身刺刀 肉博战,让敌人恐怖、惊惧、胆寒。号称天下无敌的敌人 试图凭借空中和地面火力 负隅顽抗,志愿军 冒着大雪和密集火网 进行顽强战斗,彻底击溃了敌人,北极熊团 被打成了狗熊团,被团灭 还被缴了团旗。敌人 开始从柳潭里 向南逃亡,路途燃烧着 他们丢下的物资、汽车和坦克。志愿军昼夜追击,饥饿和风雪 无法阻止他们,敌人的飞机和炮火,也阻止不了他们,看着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他们来不及悲伤,全化作杀敌的力量。

在水门桥拦截的战士,一批批牺牲,又一批批冲上去,先后3次 炸毁了桥梁。敌人修复桥梁,仓皇逃跑,逃去了海面上。死鹰岭上 冻僵的一百二十五名志愿军战士成了永远的丰碑,全部保持着 战斗的姿态。小高岭上,一声巨响,震颤天地,杨根思拉响炸药包,与40多名敌人 同归于尽!长津湖的冰雪,见证了他们的勇气和精神,看到了他们的鲜血和牺牲。
美军战史称:“陆战队历史上,从未经历过 如此悲惨的艰辛和困苦,这简直 是一次地狱之行!” 美军伤亡7000多人,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7300多人。志愿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

远东美军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 在此战后说:“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九兵团司令员 宋时轮将军 评论此战役:“艰苦程度超过长征。”“寒冷比敌人的子弹、炮弹更可怕。”伟大领袖毛主席称赞:“九兵团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 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这次胜利,志愿军收复了 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将美国人彻底 赶出了朝鲜东部 元山平原地区,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 奠定了重要基础。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这些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宁愿冻死 也绝不暴露目标?宁愿战死 也绝不后退一步?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抗美援朝革命精神。今天,岁月静好,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先烈 负重前行。是他们,用一次次坚守 换来今天的一切,正如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句台词:“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72年前,志愿军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 在中国边境筑起一道 钢铁长城,用铮铮铁骨 照亮了祖国 万里山河。72年后,山河无恙,人民安康。那群最可爱的人,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致敬英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朗诵者、音乐合成:陈岚,网名城南旧事,湖北省朗协新会员,武汉市经开区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川江池千鹭之声朗诵社骨干成员。愿用声音传播温暖,用文字传递大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