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童话故事
文/李凡

作者近影
我们每个人每天身边发生的事都很多,繁杂琐碎。正如佛家所讲的,起心动念,一念三千界。每个念头虽然瞬息万变,但都有迹可循。既然可以追溯,那么故事就诞生了。
通常我们会自动选择屏蔽掉生活中一些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事。原因也很多,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事让自己精神内耗,让我们变得颓废,不再积极向上,不再安然快乐。
一些事情通过自我暗示过滤之后就变得简单多了。但如果想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内容记录下来,通常可以选择文字,题材多样。比如散文、小说、随笔、诗歌、词赋、日记等等,也可以选择摄影、电影、书画等其他方式,让故事、心事、思绪,让一切有用或没用的念头在心海中随着浪花泛起,逐浪起伏,像泡泡一样飘在空中,发出瑰丽的光彩。
我发现写童话故事就如同泡泡遇浪而生,它可以直接记录身边孩童的故事,而它不仅仅意味着天真无邪。它也可以记录我们成人心目中的童话。它可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传递正能量。所以在我看来,童话故事不仅仅是儿童看的,它可以供成人看,就像现在的我,虽处于不惑之年,依然喜欢看动画片一样。
在太乙山人老师看来,可能觉得我的童话故事过于成人化,那我想说,我是写给自己的,这不行吗?每个童话故事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童话故事来源于我最最纯真无邪的初心。
就像我写的《小猴子和老照片》这个故事。记得那是毋老师在群里发了一篇文章,里面的几张插图是他青年时期的照片,这几张泛黄的老照片有好几张模糊不清。我看过文章之后,随手下载照片,把它们修复清晰后发到群里。记得我当时在群里还留言:“如果哪位老师有不清晰的旧照片,我可以帮大家修图。”顺便还加了句:“毋老师年轻时还挺帅嘛。”后面又有一位老师接了句,大家笑起来,当然笑在心里。当时他可能会有些尴尬。其实过后我觉得自己这样的言论多少有点冒犯和不尊重,基于这样的愧疚心理,《小猴子和老照片》就产生了。还有《小猴子皮皮上学记》,也是因为毋老师把我拉进一个新群,而我在群里同样因言论不妥,因而感到惭愧而写出来的。
前天发给毋老师点评的《小猪和它的魔术帽子》的创作源头更有意思。
新群里的郭老师丹舟先生曾认真点评过我的《小猴子和老照片》,而且毋老师说郭老师是他的老师,我当时很惊讶,发信息给毋老师询问:“啊,您都耄耋之年了,郭老师到底能有多大岁数?”立马在我脑海里出现了一位白发胡须很长的老学者形象。可惜毋老师没回复我。后来郭老师一篇《班门弄斧谈摄影》的文章,短小简洁精湛,吸引了我,我加了他微信。也给他发过拍的花开照片、童话故事。一般情况下,他和毋老师一样,不点评,不留言。这个我懂,给我点面子,不能打击青年人的创作热情嘛。那我就发现郭老师的微信头像照片有严重的破损问题(当时我肯定不知道这是保护个人信息的一种方式),在他的老旧照片上,老师的脸很模糊,一只眼睛也看不清楚。我当时就在想,能不能用AI帮他恢复这张照片呢?我想,能够用这样老照片做头像,那么这张照片对他来说肯定意义非凡。
照片被我下载后,我用AI处理了好几次,效果都不太理想,我只能暂时放下这件事。但我一直想把这张看起来六十多岁、坐在椅子上、戴着眼镜、安然地带有学者气质的郭老师照片修复如初,并且想送给它两只小白兔,将一个静态画面变为小白兔和他愉快交流的动态视频效果。只要照片修复清晰完美,用于做卡通虚拟人物形象乃至真实人之间的互动视频效果,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知道吗?就在上个礼拜天晚上,我换了个AI软件,竟然成功地将郭老师微信头像上的破旧照片修复成功了。当然这种成功是基于我从没见过他本人的基础上。而且我觉得毋老师和郭老师他们可能也好久没见过面了。我还用你们的照片做成了:你们二老坐在沙发上握手会晤的5秒视频。礼拜一我把修复好的照片给郭老师发过去。
大家可能只知道手机有美颜功能,没用过。但这是我们女性朋友们的最爱,现在如果谁给我拍照,不开美颜,我不同意;谁想把我的照片发朋友圈,不修图我也不答应。
被我修复过的郭老师照片,神采奕奕,气质非凡。他本人第一眼看到肯定会精神一振的。他还高兴地发信息给我,说“你把我修年轻了”。后来他把照片发给每个家人,包括阿姨和女儿,她们一致认为照片不太像本人,但神韵还是有的。我说我也想验证一下AI能不能像网络上所说的那么神奇。
当然这也引出了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照片也算是信息的一部分,对于一个文化名人来说可能不是小事。我肯定将这张照片删了。那么让一位老人坐在沙发上和小兔子的互动画面也泡汤了。而且我曾经做过的魔术帽里变玫瑰花和兔子的视频也用不上了。可是我怎么能让它们用不上呢?《小猪和它的魔术帽子》童话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我写的每个童话故事都有迹可循,它也是我喜欢的一种叙事方式,与真正的童话故事无关,我会坚持下去。
我想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合理的叙说表达方式,只要在不扰他人和自己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我们写故事就如同大鱼在海里欢唱,如同风在叶子上跳舞,如同花儿在阳光下悄悄说话。
2025年3月28日于涝河畔。

【作者简介】
李凡,笔名青子禅香,1976年生,西安人,长安王莽关工委终南文学社社员,计算机培训教师,文学爱好者。 喜欢写散文,供职于鄠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