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应邀参加交城县城西初中举办的“追寻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即将结束时,与学生分享了一段写作经验。
亲爱的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晋绥边区第八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参观活动中,相信大家的内心和我一样,被深深触动。那些陈列的文物、泛黄的照片、生动的故事,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感受到先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坚定信念。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将参观时的这份感动,转化为一篇饱含深情、生动有力的革命题材文章。
一、素材收集:让历史细节在笔尖复活
1. 巧用参观记录:参观时,我们做了不少记录吧?这些笔记是写作的宝藏。看到的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可能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比如,纪念馆第二展厅角落里那个裂痕累累的瓮,它曾在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战斗,那是抗战时期,义望村村长李凤鸣为解决根据地硝和盐的问题,开办了盐场。没想到在一次运输时,战士们被日伪军包围在了盐场,他们奋起抗击,终因弹尽而全部壮烈牺牲。而这口瓮,就是这次战斗的见证者,每一个弹孔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我们要把这些细节详细地记录下来,在写作时,它们就能成为生动的素材,让文章更具画面感。
2. 深挖背后故事:不要仅仅满足于展板上的文字介绍,多向讲解员提问,了解更多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有些无名英雄的事迹,可能并不广为人知,但却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些独特的故事,能让我们的文章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首任平川工作团主任,就静静地在烈士墙上看着我们,他的牺牲经过,史志没有任何记载,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四伯父那儿听到了他的事迹,并找到了爷爷埋葬烈士的墓地。我便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吕梁日报》上,英雄的事迹得以被人传颂。
二、情感共鸣:将内心触动融入文字
1. 捕捉瞬间感受:在参观过程中,相信有一些瞬间让你印象深刻。是看到烈士们简陋的生活用品时的感慨?还是听到他们英勇事迹时的热血沸腾?又或是在烈士墙前,内心涌起的那份崇敬与庄严?把这些瞬间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写作时融入文章,让读者也能感同身受。
2. 结合自身思考:思考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而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这种结合自身的思考,能让文章更具深度,引发读者的共鸣。
三、结构搭建:打造清晰的文章脉络
1. 开头引人入胜:可以用一个震撼人心的场景描写作为开头,比如“踏入晋绥边区第八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我看到了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革命先辈们坚毅的身影……”这样的开头,能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下去。
2. 中间有序叙述:按照参观的顺序或者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依次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那些最让你感动、最能体现革命精神的部分。可以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加生动丰富。
3. 结尾升华主题:在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升华,再次强调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并表达自己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的决心。比如“参观虽已结束,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我将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语言锤炼:让文字充满感染力
1. 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能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比如“革命先辈们如同一座座灯塔,在黑暗中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那一面面飘扬的红旗,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壮丽史诗”。
2. 引用名言警句:在文章中适当地引用一些革命先辈的名言警句,或者经典的诗词,能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比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句诗就很好地体现了革命先辈们的豪情壮志。
同学们,每一次对革命历史的探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希望大家能将这次参观的收获,化作笔下的文字,用文章传承革命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相信只要大家用心去写,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革命题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