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座雕像文/蔡枝强
朋友,你想了解文安县波澜壮阔的人文历史吗?你想领略璀璨历史星河中文安先贤的风采吗?你想聆听文安先贤可歌可泣的故事吗?请到文安县城东的水系工程岸边来。这里矗立着十一座雕像。他们分别从古代、近代、现代走来,述说着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其中囊括文安的政治、军事,司法、教育、体育、水利、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他们是文安县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代表,也是文安县历史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当你有幸直面文安先贤雕塑群,就如同读完一部文安县浓缩了的历史。走进文安几千年的历史画卷。文安先贤雕像均为三米高,底座半米。塑像的巨大突出了先贤们的高大形象。材质有花岗岩的,有汉白玉的,有铸铜仿古的。艺术家根据人物的职业、性格、年代的不同特点,刻画出人物的不同形象。经过艺术大师的精雕细琢,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神韵俱佳,令人叹为观止。
第一座塑像是赵夔,西汉时文安县令(文安第一任县令),政绩卓越。值县大旱,为祈雨自焚。县人感慕,为之立祠。其雕塑是赵夔为民求雨自焚的场景。黑色大理石强调时代的沧桑和历史的悲壮。塑像后面的石碑上浮雕是以汉代雕刻风格,穿插文安八景和卓越历史人物图,展现文安丰厚的历史底蕴。
第二座雕像是王之涣,字季陵,唐朝著名诗人。天宝元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逝于文安任上。享年五十五岁。塑像是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为基础,展现在任期间,执法破案、刚正不阿的形象。塑像左手握剑,寓意执法。右手拿书卷,象征辉煌的文学成就。用汉白玉材质为材料,凸显出诗人高瞻远瞩、豪放浪漫的气质。
第三座塑像是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以文学著称“三苏”。北宋嘉佑五年,任文安主簿。劝课农桑,造福乡里。修建木桥,后取名为“苏桥”,以作纪念。塑像是用汉白玉雕成其任文安主簿时期的形象。身背雨伞和书箱,象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俯首听看手指前方,表现他徒步田间地头,倾听乡里民声的情景。展现出文学家亲民及洒脱的大家形象。塑像的背面浮雕《苏洵教子》,是《三字经》中广泛流传的一段佳话。展现苏洵注重教育,父子三人苦读,最后并列“唐宋八大家”。
第四座雕塑是周惠达,字怀文,文安县人,自幼举止有节,操守高尚。北魏至西魏重臣。南征北战,传奇一生。身兼朝中重臣和将军于一身,身居高位,为人谦和。隋朝开皇初年,追封为萧国公。雕塑展现的是其西魏时期的重臣形象。佩剑意寓将军。右手拿文卷、低头沉思,展现其深谋远虑、境高睿智的重臣魅力。铸青铜仿古效果,追求久远沧桑、质朴厚重的形象特点。
第五座雕像是邢表,字居正,文安县龙街村人,明天顺元年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博学经史,为官清正,政声廉明。先后在河南、山东、四川多地任要职,广受拥戴,离任后均为其立碑建祠。在四川征剿贼寇期间,八个月未脱铠甲,染搭背疮,逝于山中。百姓护灵回文安,皇帝为其御赐祭文。雕像表现邢表巡抚四川的情景,身着铠甲,手提马灯夜巡军营的瞬间。雕塑的背面是邢表勤政为民,受到不同地域苗、汉等人民欢迎的情景。用黄色花岗岩材料,制作成碑状和凹进去的庙门形状连接,将局部处理成残破,突出人物的刚毅和历史的沧桑。
第六座雕像是陈仪,字子翙,号一吾,文安县西码头村人,清康熙五十四年进士,曾任天津同知、佥都御史,经世济民,学识渊博,精于治水。雕塑表现他站立船头视察水患的情景。身穿清朝官服,手握大清水域图,思考治水方略。展现出其历史地位和心怀天下百姓的家国情怀。用铜铸造寓意丰碑永固。
第七座雕塑是朱大官,原名朱化麟,文安县小齐观村人,西河大鼓朱派创始人,表演典雅细腻,唱法俊俏,自成一派。雕塑也是用铜铸成,表现其为大众倾心演唱的瞬间。在曲艺界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第八座雕塑是董海川,原名董明魁,文安县朱家务村人,八卦掌拳术创始人,臂力过人,擅长技击,嫉恶如仇,济困扶危。雕像展示的是董海川动态八卦掌博弈的瞬间。目视对手,动感飘逸,气贯长虹。用铜浇铸,寓意八卦掌永传后世。
第九座雕像是鲜灵霞,原名郑淑云,文安县丰各庄村人,评剧鲜派创始人,表演风格自然洒脱,高亢激越,朴实豪放,声情并茂。1956年演出时,曾受毛主席接见。塑像是由汉白玉雕成,展现其身着戏装表演的瞬间,突出精美细润、洁白儒雅飘逸的人物扮相特点。
第十座雕像是褚国恩,文安县小王东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任文新县县大队长,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曾参与指挥县内许多次著名战斗。雕像是用铜铸其骑马的雄姿,展现其抗战期间胸怀民族大义,与日寇周旋、血战到底、成竹在胸的英雄气概。
第十一座雕像是任云阁,文安县兴隆宫村人,抗战时期我国飞行员,坚毅奋发,自幼博览群书,酷爱兵略,1937年,在淞沪会战中架机轰炸日本军舰阵亡,葬于南京航空烈士陵墓。雕像用铜铸,其身着飞行员服装,面带微笑,目视前方,意为魂归故里,欣慰而自豪之情永驻人间。塑像背面是高浮雕形式,展现抗战英雄任云阁投弹时架机向敌舰俯冲的壮烈瞬间。
以上十一座历史名人雕像的作者——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中国壁画学会会员陈万秋,也是我们文安县蔡黄甫村人。笔者曾在二O二一年庆祝七一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应邀参加人民日报社为其举办的专题画展开幕式。从画展中了解到,陈万秋不但是我国卓有成就的雕塑家,在我国许多重要公共环境中,如井冈山红色历史景区,老挝的两座中国烈士陵园,中共中央办公厅,民政部机关,北京航天城,香港特区政府,北京地铁、解放军总医院等六十多个单位部门,都长期展陈矗立着他的雕塑作品。而且他在设计、版画、中国画等诸多艺术领域都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版画曾被国务院文化部选送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许多作品在全国美展中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今年初,他创作的六座中国援老抗美铸铜组雕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此次他为家乡创作的这十一座历史名人雕像,既充分展示了这些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们的精神境界和不朽风采,也彰显了陈万秋对家乡的热爱感恩之情。
如今,这十一座雕像就矗立在文安的大地上 。恰似十一座历史丰碑,彰显着文安人的骄傲与自豪。
塑像一经安放,就迎来了文安人民欣喜赞美地目光。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家乡先贤们的雕像如重现先贤的音容笑貌,缅怀先贤们的丰功伟绩,提高了文安人民爱国爱家的民族自豪感。
先贤的形象永驻文安人的心中! 2025年3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