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乡土情四首
故乡
故乡,长在思念的飞翔中
但,何尝不在生活的扎根处
那里有家、有妻、有儿、有岗
有青春的朝霞,暮年的夕阳
故乡的温度,盛开的比鲜花还旺
坐在缠绵的乡愁里
望长江、黄河,像扑进娘的怀抱
那一块秧田、那一束稻穗,都举着故乡的春与秋
我的故乡长着翅膀
被我会飞的鞋底磨得发亮
每座山、每条河、每寸土,都是我孝敬的爹娘
我牵春风,扛着阳光
为故乡流多少汗,故乡就用多少美,打扮我的形象
铁路两侧的鸟窝
列车飞着,目光捉住两侧树上一个又一个鸟窝
那里没有街角、乡屋与炊烟
却生出一串家的情节
漂泊天涯,家在谁边,静数春秋多年
今见路边的鸟窝,日子像跳进故乡的火焰
心中燃起一缕缕的温暖
小时,我是树上猴,我是云中雁
树林为我的世界,编织一个碧绿的网
和鸟结友,对鸟的捣乱,结构成童年的方言
乡愁,被鸟窝炼成一块老玉,是心灵的挂件
昨夜星辰昨夜风,一直披着路的青霜
我与鸟、与路,牵手多年仍不够
岁月绷紧木叶萧萧,山水迢迢
我泊进地面,鸟泊在树上
它们就是故乡的鸟啊
叼万里明月与千年故乡将我追随
一路望不尽的鸟窝,装满乡愁会呼吸的密码
从起点到终点,人生沉浸在破译的激情里
寂静的乡村
走在乡村里,走在变化的事物中
不见当年的老屋
乡村入住新楼,卧于寂静
劳动的号子与耕地的鞭声
尘封于昨天时间的印章里
走在乡村,走在三百多人的名字里
人在谁边?寂静问谁
两条狗向我狂吠,一只猫给我作揖
不见猪羊的身影,没听鸡鸭的问讯
一个无人的新村
再新又有何益?为城市拧紧发条的手
把城的一角,捏在故乡
家在乡下,人在城里
乡村矛盾
一母所生的俩兄弟,叫宣传与学习
母亲生前栽的三棵树,让浓浓的血脉悠悠下沉
三尺宽的宅基地,缝死了骨肉情
近在咫尺,心,隔着万里白云
他们时常选择近,一寸寸押着吵架的韵
封存吮过乳头的娇艳与香
童年牵手的手,摸着无底的仇的深
一对亲兄弟,多年读着命运的盲文
与他们父亲同爷的二叔朱海军
举着巴掌,想让亲情潜回血肉上
几声长辈的吼,恰似树上鸟鸣,接不上地气
几十年溃决的缺口,依旧淌着透明的恨
警察来了,舌头卷来六尺巷的倒影
那是前辈人,宅基地上踏出的坦途
几百年解决矛盾的主题学
在这里,成了一种憋死的空
协调、劝架的人全部走了
兄弟俩卷旗收兵,积攒明天继续斗的决心
百度图片 在此致谢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铁道兵七师任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人民铁道》报,任记者、首席记者、主任记者。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建设报告文学的写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中国作协会员。
主编 李汪源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