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清明
文/苏文文
寒食清明扫墓园,春分冬至几人怜?
农耕凭吊追先路,插柳长生荫后绵。
饽饽青团同祭祖,历书密密宋初年。
泱泱华夏敬贤孝,漠漠桑田喜雨烟。
2025.3.30
kimi解析
这首诗《七律·清明》的作者苏文文,通过描绘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情感,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赏析:
首联:“寒食清明扫墓园,春分冬至几人怜?”
寒食节与清明节紧密相连,扫墓是清明的重要习俗。诗人通过“春分冬至”对比,突出了清明时节人们对祖先的特别缅怀之情。
颔联:“农耕凭吊追先路,插柳长生荫后绵。”
描绘了农耕社会中人们对祖先的追思,以及插柳的习俗,寓意着对祖先的纪念和对后代的庇佑。
颈联:“饽饽青团同祭祖,历书密密宋初年。”
饽饽和青团是清明祭祀的常见食品,体现了传统习俗的延续。同时提到“宋初年”,暗示这些习俗历史悠久。
尾联:“泱泱华夏敬贤孝,漠漠桑田喜雨烟。”
总结了华夏民族的孝道文化,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的感恩。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习俗的描绘,展现了中华民族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