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与热爱中书写人生
文/王侠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毫不夸张的说,我似乎感觉自己宛如一颗跃动的石子,在水面上激起了层层涟漪,而那些涟漪便是我丰富多彩的爱好与经历,它们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画卷,见证着我一路走来的足迹,见证了我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行者,当然,不是孙行者。
自幼,我便与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可能与父母亲的遗传有关系,他们那会为生存与生活奔波,为地下革命斗争工作,冒着危险,传递信息情报,仿佛身体里有着无尽的能量。我虽然乎于解放之后,但已是生在蜜罐里,长在红旗下,接受着红色的教育,我自小就通过奔跑、跳跃来释放,很不安分守己。爬树上房,成了我童年少年最喜爱的“游戏”。那些高大的树木,对我来说,是通往神秘世界的阶梯。我手脚并用,像一只灵动的猴子,在枝丫间穿梭,感受着风从耳边呼啸而过,俯瞰着脚下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征服的快感。屋顶之上,更是别有一番天地,我可以躺在瓦片上房顶上,仰望蓝天白云,漫天银河,任思绪飘向远方,飞向宇宙,也可以在上面奔跑嬉戏,与小伙伴们一起追逐打闹,欢声笑语回荡在街院的上空,好爽,好快活。
跑步,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晨,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我便踏上街道,开始一天的奔跑。那是一种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每一步的落地,都像是在敲响生命之鼓,节奏分明,坚定有力。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丝毫没有减缓我的速度,反而让我更加清醒。我享受着那种身体被挑战到极限却又不断突破的感觉,仿佛每一次奔跑,都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一次洗礼。在宣武大花园里,在136中(也叫校场口中学)的校园里,我曾无数次奔跑。在操场上,为了校场口中学与十四中在先农坛体育场的比赛,我刻苦训练,每一次冲刺,都是对胜利的渴望,每一次超越,都是对自己潜能的挖掘,每次都是要抬高腿,迈大步,克服与纠正步小速慢的缺点。当我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为荣誉而战时,那种激情与斗志,至今仍在我心中燃烧。
单双杠、腹肌训练,这些看似枯燥的项目,却也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享受着肌肉在力量作用下紧绷与舒展的感觉,那是身体在向我诉说着它的坚韧与力量。每一次的引体向上,每一次的仰卧起坐,都是对自我的磨砺。我看着自己的肌肉逐渐变得紧实,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这些运动,不仅塑造了我的体魄,更磨砺了我的意志,让我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收获成长。
后来,插队到延安的日子,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旅程。那里的生活条件艰苦,但我的热爱从未熄灭。进入工厂后,业余时间,我最爱提着枪上山打猎。山林间,是大自然的怀抱,我穿梭其中,感受着泥土的气息、树叶的沙沙声,还有那清新的空气。打猎需要耐心、勇气和智慧,我学会了如何在山林中隐蔽自己,如何观察猎物的踪迹,甚至是我离猎物几米,它们都没发现到我。几十里的山路,对我来说,不过是日常的行走,我背着猎枪,踏着崎岖的山路,只为那一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快乐,而且,山沟沟里山岇岇上,我是陕北民歌高吼,国内外名歌高唱。在那片土地上,我收获了无数珍贵的回忆,也锻炼了自己的生存能力,也逐渐的性格开朗坚强。
我在延安发电厂十年,工作之余,我依然保持着对运动的热爱。在那个上班充满机械轰鸣声的地方,我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每天不是打猎,就是骑着单车,几个小时的骑行,让我能够欣赏到沿途的风景,感受着山野的脉动。单车成了我的伙伴,后来我到了西安,也是它带着我穿越大街小巷,去探索那些未曾涉足的地方。骑行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岁月流转,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城市,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似乎是我应该惬意的好地方,令我的文学素养大为增长,文学作品修成正果,文如泉涌,潺潺不休。而我,也依然保持着每天运动的习惯。现在,已过了七十岁,每天行走万步左右,成了我生活中的“必修课”。我漫步在古城墙上,感受着历史的沧桑;我穿梭在大唐不夜城的璀璨灯光中,领略着现代与古代的交融;我行走在护城河边,聆听河水潺潺,享受着那份宁静与美好。很多容纳上万人的大型超市,我也是一一去过,虽然说口袋羞涩,兜里比脸还干净,但这穷酸,并不影响我的好心情,在楼上楼下不停的欣赏若狂,这些行走的日子,让我更加热爱这座城市,也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内心的宁静,很多很多的灵感也是油然而生,很多人很奇怪,你它妈的那么的穷,笔头子却十分能写,那么富有,咋就冒充出来了你个"作家“?!敢和陈忠实,路遥,贾平凹去比试一下吗?!我当然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怎么就那么不自知之明?!
在运动的同时,写作也真成了我生命中的一束光。从年轻时起,我就一直坚持写作,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甚至是多次逃学逛大街,逛公园,对天安门、对故宫、对北海公园等等,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了如指掌。这些年来的几十万字、近百万字的作品,出自我手,有的还获奖,获奖杯,获奖金,实际上是我对生活的感悟,是我对世界的思考,是我对自我的表达。写作让我能够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思绪,将内心的波澜化作文字,跃然纸上。那些文字,或许很不完美,但却真实地记录了我的成长轨迹,见证了我一路走来的风雨兼程。至今,我依然每天忙碌于写作之中,因为我知道,这是我的热爱,是我与世界与生活与宇宙的对话的方式。我没别的本事,不会开飞机不会驾轮船,三百六十行,行行找不到我。简直是个等外品,是个饭桶。
说到了吃,在饮食方面,我同样有着自己的固执与坚持。我历来注重多吃蔬菜水果,这不仅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更是对生活品质的一种追求。在延安的十年,在那段单身的无忧无虑的日子里,我每天必食三斤胡萝卜(一毛钱)、两斤苹果(一斤两毛钱)。那简单的食物,却成了我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一毛钱的胡萝卜,两毛钱的苹果,对我来说,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生活的味道。而同在一个厂的漠河(柳彩萍),后来见到我,说她那时是绝对吃不起的。那些日子,虽然物质匮乏,但我却过得充实而快乐,因为我知道,生活从不在于物质的丰富与否,多大的官,多么的有钱,也不如我也,在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在于多多的健康的活在世上,活在热土上。
这些经历,这些爱好,共同塑造了今天的我。它们让我拥有了良好的心态,让我心胸开阔,不计较上下,不在乎溜须拍马。我瞧不起市侩小人、小肚鸡肠,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坦然面对。天大的事,在我眼中,也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该吃吃,该喝喝,这就是我的生活哲学。我相信,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在岁月的长河中,我将继续以运动为舟,以热爱为帆,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让生命在运动与热爱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当然,能够长期跟我做朋友的,也应该或多或少是我这个样子,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