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徐建生讲述省委书记尹弘调研纪事
●杨金高 周荣幸 黄晓明
3月30日,徐建生在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向笔者详细介绍了尹弘书记带领调研组调研的情形。
春和景明,一场关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话在江西东华种禽有限公司展开。2025年3月26日上午,省委书记尹弘率调研组深入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珍稀畜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展开专题调研。在历时35分钟的考察中,传统养殖业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农业传承与产业创新的交响,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种质资源:从濒危到振兴的守护之路
在公司现代化展厅内,全国劳模、公司总经理徐建生向调研组展示东乡绿壳蛋鸡的“逆袭”图谱。这个曾濒临灭绝的珍稀品种,从最初发现时的3羽种源,经过40年持续攻关,已形成年产3000万羽、产值超180亿元的产业集群。“我们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运用基因检测和分子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年产蛋280枚的超高产绿壳蛋鸡品系。产蛋量实现发现时年均120枚到如今280枚的跨越式提升。”调研组人员驻足观看种质进化图谱时,尹弘书记特别关注科技创新细节:“消费者对绿壳基因的安全性是否存在疑虑?”徐建生随即展示中科院院士工作站的技术认证:“这是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等高科技育种技术的结晶,每个技术环节都严格遵循国家生物安全标准。”
●智慧养殖:传统农技的现代转型
走进智能化养殖车间,科技赋能的现代图景令人耳目一新。恒温鸡舍内,自动喂料系统精准投喂,智能传送带将新鲜鸡蛋直接输送到分拣中心。尹弘书记详细询问了种蛋分选技术革新:“现在采用光学检测替代人工照蛋,受精蛋识别效率提升多少?”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现代化光检技术检测,孵化了10多天的180枚种蛋,放在光检设备上30秒钟就100%完成了检测和清除无精蛋,比传统人工照蛋速度提速100倍,由于光检速度快,加上智能化温、湿度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出雏率和健雏率。
“从欧洲第四代福利鸡舍到物联网环境监控,我们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徐建生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养殖管理系统已推广至600余家合作农户,带动形成“企业+科研+农户”的产业共同体。陪同调研的东乡区委书记彭敏群补充:“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全区养殖规模将从60万羽扩展至300万羽,最终达到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产业赋能:小鸡蛋里的大民生
在产品展示区,两款特色产品引发关注:面向大众的平价叶酸蛋和专供高端市场的“华绿君品”。徐建生算了一笔民生账:“通过日常食用叶酸蛋,区域脑卒中发病率下降12%,这比食品添加叶酸更符合国人饮食习惯。”尹弘书记手持检测报告追问:“这种营养强化模式如何惠及普通农户?”得到的回答令人振奋——由东华公司向养殖户提供鸡苗、饲料和免费提供叶酸蛋生产技术培训,带动2000余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4.2万元。
调研尾声出现温馨一幕:73岁的徐建生透露海归儿子看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东乡绿壳蛋鸡产业和叶酸鸡蛋的育种、科研和推广,使他儿子徐斌大大地增强了对发展东乡绿壳蛋鸡产业的信心和发展全产业链的决心,从南昌回到东华公司挑大梁。尹弘书记笑着对徐建生说:“好啊!你不用担心子承父业。这也是产业振兴最好的注脚!”临别前,尹弘书记寄语企业:“要持续推动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让传统养殖业在科技赋能中焕发新生,做强做优绿壳鸡产业。”春阳洒满大众山上东华公司养殖园区,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这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蛋生奇迹”。
【笔者感言】 从保种攻关到智慧养殖,从作坊经营到全产业链,东华公司的蜕变印证着一个真理: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代名词,关键在用现代科技激活内生动力。当院士工作站遇上田间地头,当海归精英对话乡土中国,一幅农业现代化的壮美画卷正在赣东大地徐徐展开。
上图:3月26日,江西省委书记尹弘与全国劳模徐建生在东华公司就做强做优绿壳蛋鸡产业进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