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杯“抗战胜利暨商河解放80周年征文069
革命的“刘氏二兄弟”
刘玉峰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革命前辈,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付出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他们默默无闻,却又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莱芜早期的革命先驱者之一、莱芜党组织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刘舜卿、刘子正兄弟,就是这样一对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英雄人物的代表。他们用胆识和智慧书写了自己光辉的一生。他们的事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沧海一粟,但他们对革命的贡献却是重大而关键的,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奋力前行。
刘舜卿、刘子正兄弟出生于济南市莱芜区刘封丘村一个耕读继世的富裕家庭。父亲思想趋前,观念开明,母亲朴实厚道,乐善好施。全家人恪守本分,家风祥和。优渥的家境使刘舜卿、刘子正兄弟二人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养成了自信而鲜明的个性。刘舜卿性格刚毅,沉稳内敛,善于思考,刘子正则性格外向,敢于斗争,做事敏达。兄弟二人性格虽异,但思想一致,从少年时期就追求真理,向往革命,对当时腐败的社会制度深恶痛绝,隧萌生了“驱逐黑暗、追求光明”的理想,最终成为莱芜地区革命斗争的中流砥柱,为莱芜、泰安乃至山东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舜卿在学生时期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他曾三次领导并参加学潮,沉重打击了腐败的旧教政。这些学潮不仅仅是对旧教育体制的反抗,更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挑战。刘舜卿这种勇敢斗争的精神赢得了学校进步老师的喜爱和同学们的尊敬,但也因此被迫辍学。然而,辍学并没有让他放弃革命的理想。辍学后,他回到家乡,联合进步青年,大力揭露恶霸势力为富不仁的暴行,领导群众为打碎封建精神枷锁和反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斗争。刘子正则始终站在身后,默默支持他的革命行动。尽管他没有像其兄刘舜卿那样直接领导学潮,但他积极参与到各种进步活动中,成为刘舜卿的得力助手。
1930年1月,刘舜卿参加莱芜县农民协会,在同窗刘仲莹、鹿省三的指导下,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反对封建压迫和反动政权的革命斗争,壮大农会组织,领导农民抗租、抗税、抗债,取消地主武装,动员社会力量救灾济贫,为民除祸。对于这些斗争,刘子正积极支持,踊跃参加。兄弟二人还同心协力,团结一批革命青年志士,发动广大群众声援和参加党领导的县师学运和全县反贪官劣绅的斗争。1933年,刘舜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当月,就介绍了刘子正入党,从此,兄弟二人志同道合,并驾齐驱,共同奋斗,成为终生战友。他们以刘封邱村为中心,大量发展党员、团员,建立党团支部,组织青年和妇女外围团体,广泛联络四乡民众,积极开展进步活动。这很快使他们家成为我党在封邱一带的活动中心,并成为与莱城、牛泉、口镇、鲁西、台头等地的联络点。
在莱芜党组织的创建初期,特别是刘舜卿、刘子正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其家庭就成为了县委领导刘仲莹、鹿省三等秘密召开会议,商定革命斗争方略,讨论创建党团组织的重要场所。许多县内外的革命志士如赵建民、刘居英、黎玉等经常来往于其家,或指导工作,或躲避险情。1934年1月,刘舜卿之妻吕明亭参加了共产党,成为莱芜最早的一批女共产党员,同月,侄子刘勉之也加入了共青团,成为莱芜境内最早的一批共青团员。从此,他们的家也就成为了我党在莱芜北部地区的革命活动中心和莱芜早期的革命摇篮。刘舜卿、刘子正兄弟领导的革命斗争震动了反动地方当局,也鼓舞了人民群众。“造反兄弟”、“造反家庭”的称谓在莱芜大地到处相传。这也使他们家多次遭到敌人残酷地毁灭性地破坏,全家被迫在外流浪十年,其年迈的父亲在流浪中因担惊受怕,遭受欺辱,罹患脑梗,忧愤而殁,刘舜卿的妻小三人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四个孩子也在流浪中被活活地冻饿而死。
1935年10月,代理县委书记刘伯戈叛变革命,莱芜县委遭到破坏,许多党员被迫流亡。在这一艰难时刻,刘舜卿、刘子正兄弟坚贞不屈,毫不动摇。刘舜卿一直在莱芜坚持斗争,建立与上级和临县的联络点,并与县委书记刘仲莹等保持着联系。许多失散的党员,都来其家打探消息,借取路费,暂时躲避。他们的家被广大党员群众称之为“红色堡垒”而多次惨遭敌人破坏和洗劫。刘子正则在外地广泛联络失散流亡的党员,并通过书信与刘舜卿保持往来。兄弟二人为莱芜县委的重建和党组织的恢复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双双成为县委的重要成员。在血雨腥风的艰苦岁月,刘舜卿始终心不离党的事业,身不离战斗岗位,一次次接受完成县委指派的重要任务。兄弟二人的坚守和努力,使莱芜党组织浴火重生,为恢复整理莱芜党的阵地,重树党的威望,稳定党员情绪,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之后开展的抗日武装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刘舜卿和刘子正兄弟遵照省委的指示,一起组织发动抗日游击战争。他们广泛宣传抗日救亡,深入发动群众,筹措枪械,组织热血青年参加抗日武装,并积极参加了莱芜县委领导的莲花山起义以及1938年1月1日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为徂徕山起义的组织发动者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刘舜卿和刘子正兄弟一直是莱芜县抗日民主政权和中共莱芜县委以及县武装力量的主要负责人。刘舜卿任县长兼县大队长,刘子正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他们的领导下,莱芜县成为鲁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中心。1944年,在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上,莱芜被山东省政委会(省政府)评为抗日模范县,刘舜卿因抗战有功而被评为模范县长。兄弟二人为创建、巩固和发展莱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莱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们的威武不屈既震慑了日伪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莱芜人民的抗日斗志。2020年11月20日,济南市鲁中电视台《民生广角》以“兄弟二人齐心抗战,革命精神传佳话”为题宣传报道了他们的英雄事迹。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刘舜卿、刘子正兄弟同时被调入泰山专署和泰山地委担任领导职务。刘舜卿先后任副专员、专员兼支前司令员,刘子正任地委组织部长兼支前司令部副政委。领导泰山地区人民成功地支援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及渡江战役等,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陈毅元帅亲自为刘舜卿授勋,以表彰他为支前工作所作的贡献。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使刘舜卿、刘子正兄弟和莱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莱芜人民亲切地惯称他们为革命的“刘氏二兄弟”。 这在当时的莱芜民众、泰安地区的广大干部及在该地区战斗、活动过的部队中广为熟知。这一称谓对敌人如咒符,使其闻之丧胆,对人民群众则是无形的旗帜和号召,使其随之奋战;这一称谓也不仅仅是对他们革命功绩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在莱芜人民心中地位的认可。莱芜早期著名的中共党员孙启明1980年8月曾这样评价兄弟二人:“在中共党史上,兄弟多人同时参加革命的为数不少,但能经受住恶劣环境考验,坚持革命斗争的却不多,有的妥协投降,有的叛变革命,而‘刘氏二兄弟’则是最坚决、最革命者之一!”
1948年,在新中国行将诞生的前夕,经组织推荐,刘子正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后留校任校(院)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中直机关党委委员。后因遭到康生的排挤与打压,被迫于1964年1月南下浙江工作,先后任浙江省人事局长、省高级法院院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刘舜卿则继续担任泰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第一政委,1954年建国初期,支援东北重要工业建设,先后担任中共鞍山市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市委常委、监委第二书记,中共鞍山市委书记等职。期间,他同市委一班人同心协力,总结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大型企业管理经验,被毛泽东主席批示为“鞍钢宪法”,成为了新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解放后,刘舜卿、刘子正兄弟虽然身处异地,但依然书信频繁,往来不断。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宵衣旰食,孜孜不倦,继续为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共同努力着。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刘舜卿、刘子正兄弟因同时担任了副省级以上领导职务,受到了家乡人民的广泛关注。
然而,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十年特殊时期,“刘氏二兄弟”因坚持革命真理,抵制极左思潮,受到了残酷地迫害。刘舜卿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失去人身自由,后被周恩来总理点名解放,担任了鞍山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为鞍山驻军39军军长张峰)。为了实现周总理的嘱托,尽快恢复濒于停产的鞍山工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他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1969年12月,他抱病率团去沈阳参加重要会议,因长期受到不公正地对待,心力交瘁,突患脑溢血症,溘然长逝,年仅58岁。刘子正则锒铛入狱达十年之久,胳臂被拧断,牙齿全打掉,后被平反昭雪。不幸于1994年2月14日病逝,终年80岁。“刘氏二兄弟”虽然晚年都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们始终坚守着革命的初心不变。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刘氏二兄弟”是中国革命史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从少年时期的革命萌芽开始,到加入中国共产党,再到残酷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始终秉持着为革命事业奋斗、为人民幸福谋生的执政理念。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的事迹也告诉我们,革命不仅仅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更是一种对信念的坚守和对人民的无私奉献。今天,我们缅怀“刘氏二兄弟”,不仅是为了纪念他们的革命功绩,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刘氏二兄弟”的后代英才辈出,不乏青云才俊。他们承继前辈之志,铭记家训之言,谦虚谨慎,奋力拼搏,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成就。有的成为了我们党的高级干部,有的成为了享誉世界的行业巨擘。
新闻链接:
“今朝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商河县解放80周年和济南今朝酒业创办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讴歌新时代,特举办“今朝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济南市文联
济南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商河县作家协会
商河县教育体育局
商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协办单位:山东麦德森传媒集团
济南飞鹤玻璃制品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独家冠名: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10月3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
王连勇13210500123(微信同手机号) shwynj431@163.com
诗歌投稿联系人、电话、微信:
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手机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分设成人组和学生组,其中,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学生组另设优秀组织奖1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024年10月3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