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阴符经》大白话解读(2)
(上篇续)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
杀机,是消灭与惩治,是不再允许存在的发心和动机。老天为什么发杀机呢,是因为违反了天道,天条就如人间的法条。违者必诛,杀机毕现。
黄帝爷在《阴符经》中有几句十分恐怖的文字,如"五贼""杀机"等,让我们要清楚天道是无情的。这与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天道视"万物如刍狗"一个意思。在天道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什么圣贤皇帝,叱咤风云的英雄。草民,乞丐一视同仁。你顺着大自然的规律往下活,就安全,就吉祥如意。逆着来就触动老天的杀机。消灭你没商量。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黄帝爷的描述是文学化的。破坏了宇宙的秩序,老天的规矩,那无形的手就惩治你。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宿,万物各自所占的空间位置。无限大的宇宙中谁的活动空间都是有限的,是精切无漏的设计。无论是庞大的银河系,还是深空其它的星系,谁乱来,必遭毁灭。移星易宿,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儿。我们平时仰望到的流星闪烁,天体相撞等现象,就仿佛人世间的地球灾难等,这就是老天爷动了杀机,惩治违背天道的星体物质。谁捣乱谁遭毁灭。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在宇宙的大规律之下,黄帝阐述时,又具体切分为天地人三界。也就是我们说的天道,地道,人道。天发杀机,是老天爷管理太空的星系,如果它们在运转中不听话了,触怒了天条。就动用杀机,让其不复存在,或重新调整它们的空间布局。
相对天上星空,地界有其特定的运行轨迹,万物有序存在。一旦违背了大地的运行规律。"龙蛇起陆",是大地的秩序混乱。龙和蛇不是天上的灵物,是大地的生物。地上如妖孽作怪,龙和蛇被惊扰,不能有安宁日子,它们就会发狂,也会失去本性,给大地带来灾难。龙和蛇是灵性十足的生物,感受上苍的信息。龙蛇一旦乱了套,地震,水灾,飓风,干旱等自然灾难会接踵而来。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人是自然世界的产物,依天道而行,人就可以顺天应命,岁月静好。人违背了自然规律,逆天而行,除了受到天地的报复,自己也会触发杀机,自作孽,不可活。俗话说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类胡折腾,"天地反覆",破坏天地的生态系统。白天不干白天的事,夜晚不休眠,被欲望绑架,肆意妄为;自然人间不得安生,黑白颠倒,是非混淆;追求野蛮,悖离文明,必是人间的灾难,老百姓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叫祸福无门,唯己自召。所有倒霉的根源是自己。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天人合发,发,生发,发动。意思天地人都照着宇宙的运转规律行动,一致朝既定的方向努力,不擅自作为,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中规中矩。"万变定基",万事万物在无常的变化之中,不是杂乱无章的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天道,地道,人道,都绕天枢运转,基调不变,就可以各得其所,各从所欲。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的规律有了,在永恒的奠基石上活动,天地人才有充分的自由和张力。才活的丰富多彩。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黄帝爷跳跃性思维,急转其下。话直落到人性上讲事儿。“性有巧拙",巧,精明,脑袋瓜儿灵动。拙,笨拙,反应相对迟钝。天性使然,有聪明的人,就有愚蠢的人。"可以伏藏",伏,埋伏,不露声色。藏,是隐蔽,不让人看到。但凡道家的各路文化中,伏藏是高频率使用的词儿。如老子《道德经》中多次阐释伏藏。如大辨若讷,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等等,大概源头就是黄帝爷的《阴符经》。黄帝没讲为什么伏藏。阴符,就是不动声色的符合,合天合地自然也合人。你有没有智慧,你愚笨,这都不要紧,关健词儿是记住"伏藏"。至于为什么要伏要藏,大可慢慢来琢磨。这是天道的奥密。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比我们现代人说的七窍多了两窍。一个意思,算数的不同。窍,即通道。两眼,两耳,两个鼻孔,一口,阴部大小便各一孔,共九个通道,称之为九窍。
邪,汉语解释为非正常,带来灾害的因素。中医解释是致病的原因,如邪气,邪淫等。
黄帝说人体受外界的感应,新陈代谢,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无非就是我们的这些个感觉器官。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在乎三要",九窍中最为关健的三个要素,是眼,耳,口。姜太公在解读《黄帝阴符经》时,强调过三要。与我们现代科学对三个主要器官理解的大体一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双目摄取外界的有形物质,及时捕捉大自然的变化。也是每个人精、气、神的体现。口是心之门户,一切的思想,意识,想象力都要靠舌头卷出来,靠语言获得认知,又要靠表答与大自然万物交流。伟大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名言:"语言即世界"。没有口来表述语言,人大概也成不了高级动物。三要之一的耳朵呢,中医讲耳朵是人的全息反应,声音,触觉是辨识大自然的最主要器官,声音,音乐,风雨雷电声及艺术等,没有了耳朵摄入,统统没有感应。
所以黄帝爷强调了口、眼、耳三种器官的重要。人体鼻子是嗅觉很重要,阴部的大小便2窍同样重要,但相对来说器官功能单一。
只要应用好口眼耳三个器官,"可以动静",就可以有动有静,动时可感应外界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向。静时也不会断绝与外界联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该说就说话,不该说就缄默不语。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在阴阳五行中,水火才相克。火生于木,一般是不相克的。黄帝爷是朴素的辩证思维,他说任何事物到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发生转化,不要一根筋,死脑瓜子。这句话与后句的"奸生于国"是前后照应的。火是能点燃木头的,木生火,但平时肉眼看不到火的隐藏,只有到一定的温度,木才能熊熊燃烧起来。燃烧的结果是,火把木消灭了,相生就变成了相克。"祸发必克",平平常常的事物,看似互不打扰,相依为命。但一旦到了一定的条件,就会祸乱,产生破坏作用。原有的平衡打破了。事物就会重组。火把木烧完了,就剩一堆灰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子能可以造福人类,可控核聚变有巨量的能源。但原子弹就不一样了,可以毁灭人类于一旦。

"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黄帝阐述"火生于木",是用自然界的相生相克喻意人道的。"奸生于国",奸,是祸乱,不干好事的坏人。
国,在黄帝时期,5千年前,那还是原始部落的社会,起码的方国还没形成。黄帝也就是部落领袖。国字的运用,到商代才见。黄帝这里说的国,不是今天国家意义上的意义。是说特定的一片地域,可以近似地理解为有人群聚集之地。
"时动必溃",时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而然的爆发。平时也与木与火一般宁静不燃,看不到,感觉不出来。人的欲望是膨胀的,变化是无法逆转的。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动。溃,溃塌,崩溃。欲望的火焰燃烧起来,这国,这安定的绿州就会冲突四起,崩盘崩溃难以避免。
简单的理解,民心一旦乱套,国家一旦发生动荡,距离灭亡就不远了。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修炼,是道家文化中最为核心的文词。修,是与大自然的磨合,融合。有外修,内修。人是无法改变自然的,也没有能力抵御外界的变化。但人是有主观力量的,本自具足。有想象的力量,欲望的力量,自身是个小宇宙。要存在,顺利的活下去,不能与命运抗争,就必须修理自己,有外修,肉体与自然的适应和契合。强身健体,抵御各种冷暖风寒袭扰,摄取自然能量,延长寿命,好好的对付一生,这就是外修。修,就是学习,追求,完善。最好的外修,就是师法自然,融于大自然,通达无我之境,达到天人合一。
外修的四肢的有形锻炼,人真正的修炼是内修。
黄帝爷讲的知之修练,侧重是内修。人区别于其它生物,是因为人有心。之所以人是超凡的生物,因宇宙有多大,心就有多大。现代科学扫描人的大脑,模样儿就是一个宇宙模型。心不是脏器概念的心脏,心是每个人具有的广阔无比的意识世界。也可以用今天的量子力学解读,人活一世,充其量是和宇宙力量量子纠缠的过程。但人不修炼,就不能充分开发自己。有些能量就终生沉睡不醒。内修就是用心来挖掘自己的潜意识力量,唤醒自有的能量,觉悟天道地道,明晰人道。能做出这些的男女,就叫圣人。

阴符,就是暗自吻合,惊人的重叠。谁和谁阴符呢,是人和大自然规律的符合。参透自然,又彻底认识了自己,搞明白自己的人,就是圣人。
《黄帝阴符经》的上篇,就是告诉我们天道不可违,人道不可逆。宇宙规律就是老天爷,顺之昌,逆之亡。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