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辉:终生呕心沥血育桃李的人》
纪实文学《乡魂2—贾村塬人物》选载(22)
●原创 吴万哲(陕西宝鸡)
来源:西府新传奇
世间有一种“螺丝钉”精神,舍小我、顾大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默默无闻中忘我奉献,顽强进取,成为行业里的翘楚,受到人们称赞。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30多年担任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虽居条件简陋的乡村中学,但教授的学生却成绩优秀,特别在“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知识竞赛”中,指导的学生屡屡荣获全国、省、市奖,许多学生因此被省市高中名校挖走,后来都考进重点大学,成为国家栋梁。曾34次被各级评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模范班主任”“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等,受到表彰奖励。
他叫徐文辉,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钟楼寺村二组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
一
他祖父英年早逝。父亲徐金(1915—1996),有文化,诚实勤劳,解放前在甘肃徽县开酒坊,解放后近20年担任生产队饲养员,多年被评为“五好社员”。他过早承担长兄如父的责任,帮助几个兄弟成家立业,人品高洁。母亲孟秀英(1917—1993),精明能干,厨艺针工俱佳,乐善好施。二人育有3子,长兄为铁路工人,弟弟在市检察院工作,皆优秀成才。
徐文辉生于1951年1月,7岁开始上学。1968年2月初中毕业回家劳动,1970年“文革”后高中首次招生,二进校园,在贾村高中上学。他自小聪慧,成绩优秀,作文常被老师当范文拿到班级讲评。高中时学校组织去广福村社会调查,他撰写的调查报告被推荐到全校师生大会交流,还被选送到县委宣传部在刊物发表。高中毕业后担任生产队会计。他建立规范的账务账本,精心记账,一年两次张榜公布,受到社员欢迎。他们队人多地少,富余劳力多,他跑到市区找熟人,在103库、东货场等地争取到装卸货物的活,让社员多挣钱,使队上劳动日值由上年的0.28元猛增到当年的0.85元。有两位青年社员在某企业搞副业时人身受到伤害,用工方却不予赔偿,他代受害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经过艰难诉讼得到较好结果,受村人赞扬。
1974年,他开始在大槐树和钟楼寺中学担任民办教师。1984年考入陕西省凤翔师范,1986年毕业分配到金河中学任教,一年后与一位在贾村中学工作的同事对调,此后一直在贾村中学工作到退休。他从教38年,一直在一线教书,最大的官职是班主任和教研组长。他将终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初等教育事业。
二
他人生的高光时刻是在贾村中学工作的25年。他语文学得最好,还通过参加全国自学考试取得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文凭,可一到学校领导却分配他教毕业班物理,那时人讲“革命工作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踊跃接受,一带就是20多年。
他认为教师是个“良心活”,也是个“技术活”。要热爱教育,忠于职守,否则会“出工不出力”,同样教书效果却大相径庭。还要不断加强知识储备,深究教学艺术,否则也会效果不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多年坚持订阅有关报刊,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他发现课本上的题都比较简单,但中考题却都比较难。每年中考后他将全国各地物理考题逐一收集,将其中的创新题、特殊题、有深度的题一一择录,认真研究后拿到课堂讲给学生,让学生时刻与中学物理最前沿、最高端知识接轨。上课语言生动幽默,亦庄亦谐,感染力强,深受学生欢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认为差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教学中他“注重实验、观察和推理”,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分析、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坚持“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节课最多只讲20分钟,留下大半时间让学生理解、消化、吸收。“重复是记忆之母”。初三全学年的课程,他第一学期提前讲完新课,第二学期全用来复习、巩固、提高,举一反三,使学生成绩提高很快。
上世纪90年代,兴起了全国性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学生省上获奖,便能被省市重点高中提前录取,报考中专还能加10分,因此社会上非常看重这个竞赛,各校也能以学生获奖为荣,但要获这个奖却绝非易事。他多年担任指导教师,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加班加点指导,因此每年几乎都有学生获奖。1995年有两名学生分别获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1996年有1名获全国“三等奖”,5人获省级奖,获奖学生多被西安、宝鸡高中名校提前录取,后来都考进重点大学,成为国家栋梁。他告诉我《乡魂1》中写到的许多优秀学子好多都出自他任课的班上。一些学生报考中专本来相差几分,因奥物获奖加分成功进入中专学习。无论是学校的期末考试或县区的统考,他所任班级学生的物理成绩大都名列学校或县区的前茅。
人们都眼羡他的成绩,可哪里知道这全是心血熬出来的。他告诉我,作为一名老师,要全身心投入在教学上,呕心沥血、一丝不苟、全心全意辛勤工作。他说,奥物竞赛每次都累得人蜕一层皮。他像一枚螺丝钉,一头老黄牛,当拧上机器,架起了辕,就永远“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工作,拉车向前不止。
他在担任学校理化教研组组长期间,带领教师一起探讨、研究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使全校理化成绩不断提高。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物理名师,一些外校老师有问题也向他请教。他的论文《论“猜想”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获全国征文壹等奖,受到有关方面重视。
三
徐文辉还多年担任班主任,面对“改开后学生受社会影响、思想多元、叛逆行为增多”的实际,他像一位慈父般关爱每个学生,用全部汗水、心血浇灌孩子们茁壮成长。
一次有个学生无端辍学,父母劝说不听,请来亲朋做工作也无抵于事,还拿起菜刀说再逼他念书就自杀。他及时家访,和学生贴心交谈,方知该生在学校受到一名外班学生霸凌。搞清原因后,他严厉批评了霸凌者,并让他给同学道歉,写保证再不霸凌。此后这名学生心情舒畅继续上学。一个女生学习很好,还担任班长,初三最后一学期却突然辍学,他找到家里,家长说“没钱供了,再说女孩终究是人家的人,念念能睁开眼就对了”。他严肃批评了家长的错误观念,反复做工作,将辍学学生带回课堂,后来其还考上了高中。有两个女生是姑表姐妹,不知何原因在家中突然服了大量的安眠药,他听说后急忙跑到家中了解情况。家长说这事与学校无关,不要他管,他却说非管不可。经再三追问,家长才告诉孩子要钱,家人没给,便悲观厌世,与姑家女儿一起寻短见。他听后赶紧跑到医院做工作,教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好好学习。经他耐心说服教育,两个孩子又安心上学,后来还有一名考上高中。
班主任是个十分辛苦的工作,他一当就是多年。他“勤跟班、勤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成绩优秀,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好评。
四
他一生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默默无闻、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上级也曾几次欲提拔他当领导,可他却都婉言谢绝。按说他早该评上高级职称,却因大学文凭是汉语言文学,实际却一直教物理,专业不对口而未评上,每月工资相差五六百元,可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教学积极性。有一年奥物竞赛上级规定每生收5元报名费,有人给他建议多收一点,留给自己买烟抽,他却坚决拒绝。有些外班、外校学生物理差,有时校长说,有时家长找他补课,他都给补了,家长要给他费用感谢,他却一一拒收。
(主人公和夫人留影)
因他文化程度较高,处事公道,热心公益,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村组红白喜事,找他收礼、算账、写挽幛,他从不推辞。每年春节为群众义务写春联,忙得不亦乐乎。退休后组上土地确权,找他帮忙,他不畏酷暑,奔波田间地头,积极参与,顺利完成300多亩重新分配任务。同时说服乡邻,将每户人家过去的溜溜田,兑调成较大地块,方便耕种,受到群众好评。村组推荐他参与村上财务管理,他乐此不疲,当了十多年不拿报酬的义务会计。
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容乖梅,勤劳吃苦,做事干练。他们3兄弟都在外工作,妻子上孝父母,下抚儿女,里里外外一把手,而且与村人关系非常好。有一年麦收,他在学校给中考学生补课,邻居麦田着火,他家割的麦子还在地里堆着眼看就要殃及,妻子一声吆喝,全村人争相放下手中农活,争分夺秒将2 亩地的麦捆全部抢出拉回。他培养了3个优秀的子女。长子徐尧,自己创业,经营一家高科技公司,效益良好。次子徐卓,副科级干部。女儿徐辰,宝鸡文理学院毕业,考取上海理工大研究生,又考中西安交大博士,毕业后作为访问学者留学英国,现为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2024年评为武汉市“优秀青年人才”。
他退休后,每日练书法、打乒乓球、拉二胡,当志愿者,生活丰富多彩,幸福快乐。在采访中,我望着他34份获奖证书,不无遗憾地说:“你如果早点宣传,以你的实力或许能评个省市劳模。”他却笑说:“咱一辈子低调,不爱抛头露面。”他告诉我,当每到春节,学生们来探望他,这一刻才是他最喜悦的时候。
徐文辉用默默无闻、忠于职守、顽强敬业的“螺丝钉”精神书写了最美人生。
吴万哲,陕西麟游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一级编剧、高级政工师职称。陕西作协、戏剧家协会、编剧协会、文化创意协会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当过教师,从过政,做过企业政工,办过杂志。有影视及各类文学作品300万字。主编纪实文学《奔梦》《人间正道谱春秋》《风韵》、散文集《硕果满枝》等。编剧拍摄电影《秦火》《吕建江》等5部,电视剧1部,微电影30余部,栏目剧100余个。报告文学、散文等若干。出版著作有27万字纪实文学《西府奇人》和30万字《乡魂——贾村教育40年纪事》。电影《秦火》《吕建江》、报告文学《燃烧到最后》,散文《难忘的跪拜礼》,微电影《墨宝》《万家酣梦》《追梦》《新生》《生命的托举》《寻根》,喜剧小品《灭鼠》《山妹》等50余次在国际、全国、省、市获奖,荣获“宝鸡市劳动模范”“宝鸡市优秀文艺创作奖”“秦岭文艺奖”。近年有独创优秀人物宣传品牌“西府奇人”,被誉为“宝鸡文化新现象”。电话、微信:15891078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