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582》「飘舞的剑」(7760辑)

晨间寄语
才记得人们争相在元宵节里的祝福,烟花爆竹的热闹,小程序里看着潮汕的英歌舞、踏火、赤身滚刺,孩子们在大年里的欢腾、嘻嘻哈哈…。一转眼,离这思绪万千的清明节,只有三天。毛主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诗句,天当然不会老,天若老了,万物生灵怎么办?人的沧桑便是日子,数着数着,一个月,数着数着,又一年。岁月流逝人亦老,一年一年清明不回还。
母亲在世时,临近清明节,总会不厌其烦的念叨:外公喜欢吃什么吃什么。外公是晚清过来的人,有着清政府软弱无能的痕迹,吸食鸦片到终老。但新政府严令禁止,类似老人在七、八十年代,躲着藏着、藏着掖着,“饥一顿饱一顿”的,在鸦片面前,苟延残喘。母亲在清明节上坟时,一边烧着纸钱,眼里泛着润泪,告诉外公:多抽点饱烟(鸦片),凡此种种…。
母亲生性要强,操持家务十分精明,最爱干净,我的同学朋友战友都知道这一点。母亲做的饭菜是典型的小城味道,花钱不多,却十分上口,吃到的朋友们啧啧称赞。现在,越是临近这清明节,自觉或不自觉地,又轮到我们来回忆念叨爹妈在世时的历历种种。
我曾在短文中怀念父亲一生的清廉,老人家1983年在公安局长任上去世,我拿着电报到部队政治处去请假,到家时已是青灯蜡烛…。给父亲清洗身上的人说,没想到,一个公安局长穿的短裤竟然也是补丁破洞。我把军装脱下,跪在父亲灵前只有长哭的分,无言以对,心里有着无法形容的苦处、滋味…。父亲是小城第一个花圈排满人委大院的人,是小城几乎倾城出动送行的人,是全体公安干警争着抬棺上山的人,是满山站满人看着下葬的小城公安局长。小城流泪哭泣的人有多少我们不知道。但时隔这40多年,还有人记得那场花圈、人流、送行…。
父亲为人忠厚挚诚,一辈子勤勤恳恳,朴实无华,自律善良,和普通人交朋友,扎根基层,是个得到小城人和组织上肯定的人。分管政法系统的书记为他致的悼词,我们把悼词全文复制在了老人家的碑上,借以告慰老人家在天之灵,也借以告诫我们家的后代子孙。
近来的白天黑夜,我也时时想起父母亲健在的日子,小时候的陪伴,长大后的自身差池,从父母身上学到的、没有学到的,那些那些…,现在都变成了回忆、怀念、追思……。
这是个遥望和需要担待的日子,用心,内容很多,即便不太留意,也会受到影响,亦如我写过,人都在互为影响中过生活。凡是要做、想做、或在做的事情,都是为了生活、亦在生活。
新的一天,早安!
202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