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散曲 • 大石调 • 初生月儿 • 念
心掀巨澜雨雪风,迅猛无情惆怅同。 撕肝裂肺念念中,念罗公,托梦逢,伤悲痛、泪眼朦胧。
前言作者尹玉峰系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

七绝·悼念罗序伦先生
李侠(西安)
罗公西驾起悲涛,致力诗书品自高。
慈善尽心摶大爱,终生济世铸功劳。
【每诗一评】李侠先生的《七绝·悼念罗序伦先生》以极简语言构建罗序伦的“文化—慈善”双维精神肖像。其“诗书—慈善—济世”的叙事链条,呼应“中国梦伴您”“精神永存”的悼亡诗学新范式,以“铸”字收束,将个体生命升华为民族精神谱系中的永恒符号,实现了悼亡书写从私人哀思到公共记忆的跨越。
一、悲情意象与人格升华的凝练表达:首句“罗公西驾起悲涛”以“西驾”暗喻逝世,借“悲涛”意象渲染集体哀恸,侧重精神永恒。次句“致力诗书品自高”凝练概括罗序伦作为诗书画家的双重成就,呼应其牡丹题诗“写取牡丹呈吉祥,佑我华夏庇苍生”的艺术使命,以及“慈善中国书画院院长”身份所承载的文化担当。“品自高”三字浓缩了“梅、竹、菊、兰、松柏”五重人格象征的审美内核,以青松之姿喻其德操。
二、慈善实践与济世精神的诗化书写:第三句“慈善尽心摶大爱”中,“摶”字极富张力,既指凝聚(如《庄子》“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又暗含躬身实践之义。末句“终生济世铸功劳”以“铸”字强化其公益事业的沉淀性与历史性。
三、全诗仅28字却完成“个体哀悼—事业追述—精神定格”的三重递进,与“天国-凡尘-家国”三元结构形成微型呼应,以“铸功劳”抽象升华,凸显罗序伦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历史坐标意义。诗中未采用传统悼亡诗的幽冥想象,而聚焦现世贡献,体现当代悼亡文学从“悲情宣泄”到“价值重构”的转型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