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的黄巾起义
刘孟领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3月5日,一场震古烁今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正式爆发!起义军领袖张角(钜鹿人)率领的三十六方、数十万农民军一时俱起,轰轰烈烈,声势浩大,惊天动地。正如史书所载“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当时,黄巾起义军的主力分布在三个地区:北方中心活跃在冀州地区,由张角及其二位弟弟张宝、张梁率领义军主力成了起义中心之一;中心之二由张曼成带领的黄巾军战斗在南阳地区,形成南北地区的区域中心;而东方地区的主力,是波才、彭脱等人率部转战于颖川、汝南一带,是起义中心之三。各路黄巾军所到之处烧官府、打豪强、攻坞壁、占城邑,给东汉王朝、官僚地主以沉重打击。虽然这次震撼九州的农民起义失败了,但其影响巨大,各地义旗频起,天下大乱,成为之后“三国乱世”的开端。
官 逼 民 反
东汉末年,有宦官与外戚两大集团把持的朝政,社会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加剧,赋税日趋沉重,社会动荡不安,再加上天下大旱,颗粒不收,广大人民沒吃没穿,生活极其困难。此时,起义军领袖张角挺身而出,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救治病人;同时,他广泛宣传《太平经》,反对剥削,反对贪官,主张平等,主张互爱,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天公将军”张角借鉴了佛教经验,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教徒,开创了太平道教。此后,张角派出弟子八人,去往四面八方宣传教义,发展徒众,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拥护,而朝廷受到了群众反对。十多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荊、扬、兖、豫八州,徒众达到数十万,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为了实现起义的计划,张角派遣大方首领马元义,往来于京都洛阳和各州之间,谋划调集数万人潜伏邺城(今河北临漳),并积极联络洛阳皇宫中的宦官信徒充当内应。可正当很快就要起义的关键时刻,黄巾军内部出了叛徒——济南人唐周向朝廷上书告密,使得起义计划全部泄露。汉灵帝闻报后,下令严厉镇压起义军,搜捕起义领袖人物。突如其来的变故,只得提前起义。张角派人星夜通告各方同时行动,并规定起义军以黄巾缠头为标志,一个月内的二十八个郡都发生了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奋勇拼搏,东汉的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惊了京都。
拼 战 官 军
汉灵帝见黄巾军攻势猛烈,慌忙派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镇守京师,同时拿出皇宫钱财与西园的良马,赠与军士以提升士气。这时,朝廷派遣庞大的官兵奔赴各地分头镇压黄巾军。由于黄巾军叛徒泄密起义仓促,由于黄巾军缺乏战斗经验,分散行动,各自为战,给了东汉王朝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之机。面对庞大的东汉官军以及各地豪强的武装,南阳起义军,颖川起义军先后战败,张曼成等将领壮烈牺牲,几十万大军被杀戮遣散。此后,战争的中心转移到北方冀州。张角在巨鹿发动全国起义后,东汉王朝先后派遣卢植、董卓围剿巨鹿起义军,但旷日持久,无所进展。八月间,黄甫嵩接任官军统帅,率主力扑向河北战场。在这关键时刻,黄巾军首领张角突然病逝,起义军在张梁、张宝率领下,坚持同官军浴血奋战。尤其在广宗县一带,黄巾军与官军黄甫嵩部激烈交战,数次挫败敌人的进攻,迫使黄甫嵩“闭营休士,以观其变”。当时黄巾军轻敌松懈,以为敌人已停止进攻。谁知道黄甫嵩瞄准机会,黑夜发起突然袭击,黄巾军仓促应战,惨遭失败,张梁被斩,义军三万多人死亡。是年11月,皇甫嵩成功杀害了张宝,俘虏黄巾军十多万人,至此"黄巾之乱"被平息。
黄 巾 余 光
张角兄弟领导的黄巾起义虽被东汉王朝镇压,但汉室威信自此遭到严重打击。昏庸的汉灵帝却并未重视此事的缘由,不思悔改,而是继续享乐。此时,各地还不断发生小型叛乱,产生许多的割剧势力,黄巾余部和各地的农民武装,仍坚持斗争,一直坚持到八年后即公元192年,最后的黄巾势力消亡。
回顾我国历史上有道教组织的最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能够撼动东汉的根本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有宗教外衣,起义领袖张角利用道教、利用“天书”、利用治病,发动了起义;二是有民众支持,张角散施符水,为人解除病痛之苦,得到了群众的参与;三是有严密组织,全国八大州、三十六方起义教徒有将军领导,形成了庞大的组织力量;四是有统一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五是有朝人内应,皇宫内的常侍封谞马应元支持黄巾军起义;六是有施政纲领,张角弟兄仨化身为“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人公将军”,率数十万义军,顺天从政,以乐太平。
1800多年过去了,黄巾起义遗址尚存,就在河北省巨鹿县闫疃乡黄家屯村。东汉时的瓷片、砖、瓦等仍然可见,古井已平。当年黄巾军首领张角,站在黄家屯村后十字街西北角搭起的点将台上,率众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口号,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传说黄巾军起义领袖张角,现场施展太平道法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让起义军眼前生光,士气大振。当时,村里村外到处是头裹黄巾的起义将士,村庄成了黄巾军的屯兵之地,故称黄巾屯。黄巾屯后又叫顺民屯,一直到明朝的万历年间,黄巾屯村黄姓人家上告朝廷改为黄家屯,一直沿用至今。
这才叫——
【黄】天当立大势逼,
【巾】缠头部举反旗。
【起】伏跌宕八大州,
【义】无反顾破旧篱。
【震】天动地战东汉,
【古】迹名胜证神奇。
【烁】亮明光黄巾军,
【今】来古往更无比。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联系电话:1536993375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