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青年宫的门票
——清明时节忆姆妈
作者 中玉(上海)
编辑 刘耀华(桂林)
七绝
念母恩
白衣天使善慈心,茹苦含辛恩义深。
皓齿明眸犹在目,春晖难报泪沾襟。
1975年的夏天,蝉鸣撕扯着滚烫的空气。我攥着期末成绩单跑回家,汗水在的确良衬衫后背洇出一片深色的地图。推开房门时,玻璃板下突然闪过一抹淡蓝——那是上海青年宫的门票,像一片被压平的天空,静静地躺在泛黄的报纸和粮票之间。 妈妈是我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这肯定是学校给妈妈的!
“姆妈!”我举着票冲进灶披间。她正附着身子洗苋菜,白衬衫的后背湿了一大片,齐耳的短发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紫红的菜汁从她指缝间渗出,在搪瓷盆里晕染开来,像极了弄堂口晚霞的颜色。
“一张票怎么去呀?”我踮着脚,鼻尖几乎要碰到她汗湿的衣领。
“大人能带个小孩。”姆妈头也不抬,手指在菜叶间灵活地穿梭。
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旋转木马的金色鬃毛:"那......"
“给楼上小姐姐的。”她直起腰,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她爸爸病了,家里很久没笑声了。" 母亲蹲下身子,扶着我的肩“我们做事要先想想别人,对吧?”
我的眼泪“啪嗒”砸在水泥地上,溅起一朵小小的水花。远处似乎传来青年宫钟楼的报时声,当当当——整整十二下,敲碎了我所有的期待。
木门被敲得咚咚响时,我正把脸埋在被子里。姆妈的声音穿过油锅的滋滋声:“虹虹,给你做条新裤子。”她的沪语总是这样,像包馄饨时捏紧的褶子,把爱意严严实实地裹在里面。
红底橙格的布料在缝纫机上铺开时,整间屋子都亮了起来。姆妈用顶针轻轻点我的额头:“一歇哭一歇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两只眼睛开大炮。”她眼角的笑纹里还沾着午饭时炒牛心菜的香气,是我感到温暖。
这条裤子我穿了三个夏天。膝盖处的补丁越摞越厚,像一本记录成长的日记。很多个夜晚,我趴在桌上写作业,抬头就能看见姆妈就着十五瓦灯泡穿针引线的剪影,她的身影投在墙上,和青年宫尖尖的屋顶奇妙地重叠在一起。
多年后,当我在博物馆看见同样款式的门票时,突然明白——那年让出去的不只是一张纸片。是姆妈把“公”字拆成丝线,一针一线缝进我的生命里。那针脚细密整齐,比红烧肉的酱色更醇厚,比新裤子的布料更耐磨。
如今每到清明,我总会想起那条红格子的长裤,想起苋菜紫红的汁液,想起姆妈说“要先想着别人”时温柔而坚定的眼神。这些记忆像一颗颗冰糖,在岁月的茶水里慢慢化开,甜中带着微微的涩,却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