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兄传佳话一一我的两位爷爷的故事
文/何万志
何玉斌(1880-1932),河北文安土桥村(今西新桥村)人,受先辈熏陶,从小习文练武,少读私塾,成研《周易》,拜师学医,对《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医学名著理解愈深。躬身采药炮制,以察其色,辨其归经;品百味,以鉴其性;用银针扎遍自身穴位,以体针感;用易经之理,释人体相应五脏六腑系统、经络血脉之运行,使患者明理;用望、闻、问、切诸法诊病,使其准确;用药剂、针灸、按摩、拔罐、刮沙、手术相结之法医治,以显疗效。将中医之理用于治疗之实,因人因地因时,探究个体康复最佳方案,治愈诸多疑难杂症,在医界有较高声望。
清末,而立之年的玉斌.执意去大兴安岭访名医,采草药,欲在医学上达到更高的造诣。遂带行李,一路打板算卦看风水,辗转跋涉,到达大兴安岭。在深山老林里访名医,采草药、行医。有老两口,无儿女,住两间茅草房,瓮患重症.不吃喝,呻吟不止。经玉斌诊治,几剂汤药,加之针炙、按摩诸法精心调理,病情渐好,感激不尽,认玉斌为干子,让其住自家。
其间,家中杳无音信,家人寝食不安.其弟何玉忠年二十,青春年华
,血气方刚,自告奋勇,去寻大哥。带上行李,备足干粮,日夜兼行,直奔东北。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溪水,累了,困了就找个遮风避雨的地方睡一觉.一路打听,跋山涉水,抵大兴安岭。玉忠于原始森林里探路行走,忽从林中窜出走镖之人,为首手一挥,群人将玉忠团团围住,二话未说,将玉忠打倒困绑,掳到山寨。山寨王问:“你哪里人!到此何甚干?”待如实答后,王忽转怒为笑,令松绑赐座,设宴款待。原来,前不久山寨王患风湿,腰腿疼厉害,无法活动,派人寻医,曾找到几位,疗效甚微。找到玉斌,把脉诊之,内服汤药,外敷药膏,针炙拔罐诸法医治,几天痊愈。遂山寨王与玉斌结为玉兰。今见到斌之弟,同见自家兄弟。
经多方打听,玉忠遂找到了大哥之干娘家,说明来意后,干娘日:“大哥已出去几日,不知去向,汝需在此耐心等待,大哥一定会回来的。”玉忠等得不耐烦,遂于山沟转悠,恨不得立见大哥。等久,玉忠发现远处山坡上出现一个人,遂加快脚步,果然是大哥。竟没有想到哥俩能在此相见。哥俩抱头痛哭。彼此诉说分别后之情况。经弟耐心劝说,又出于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玉斌遂告别了他的干爹娘,带着不满足的“收获”,与弟回到家中。
民国初,玉斌在大柳河开店行医,治愈诸多危重病人。为其送匾“华佗在世,扁鹊重生。”患者认其为干爹,只李庄村,就有九位女子。民国二十一年,玉斌在李庄行医,得知婶母(何光芝妻)病重,安顿好病人,急赶回家。婶母失去了治疗时机,不能挽救。玉斌因长期在外行医,延误亲人,觉得有愧,不能懈脱,不久抑郁而逝.
尚有一事,值得一表:玉斌闯关东,带去自抄伯门族谱,回家后珍藏于木匣中。玉斌逝后,由其子孙珍藏。文革“破四旧”,红卫兵将谱统一收缴烧毁,族人誊写谱亦不知去向。改革开放,由其曾孙景云献出,为家族继谱之依据。为我族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此事已过近百年,但千里寻兄的佳话和精神传承至今。鼓舞着后人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战胜困难,不断进取。
赞曰:读诗书,研周易,攻医学,尝百草,试银针,访名医,其尝试也,可谓志气矣!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千里寻兄,其手足之情也,天地可见矣!治愈诸多疑难杂症,救死扶伤,其功名也可谓成就矣!身为名医,能治百人病,而未能治亲人及自身症,可谓惋惜矣!总曰,其事迹也,可歌可泣矣!
2025.清明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