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哲寓,又称哲庐,其中的一副原创楹联:“哲学本无我;寓庐常有朋。”它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深邃思想与温暖人情世界的大门,初读时只觉简洁,细品之下,却韵味无穷。
上联“哲学本无我”,宛如一记重锤,敲醒了人们对自我认知的迷梦。在哲学的浩瀚海洋中,“我”往往是一个复杂而又模糊的概念。人们常常执着于自我的欲望、利益和观念,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然而,真正的哲学追求是对真理的探索和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们放下自我的偏见和执念。“无我”并非是要否定自我的存在,而是提示人们要以一种更加客观、超脱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就像庄子所言“至人无己”。寓(庐)主认为:当摒弃了自我的狭隘,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哲学的真谛,才能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感受到一种超越个体的宏大与深邃。
在现实生活中,“哲学本无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人们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不能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而应该尝试站在他人的立场,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避免陷入自我的困境。
下联“寓庐常有朋”,则为这充满思辨的哲学世界注入了人间温情。即便哲学思考常是孤独的旅程,但哲学本身却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着志同道合者。苏格拉底的学园中,汇聚了柏拉图等一众青年才俊,他们围绕着道德、伦理、知识等话题热烈探讨;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虽在哲学观点上存在分歧,却因对哲学的热爱相互砥砺。在追求哲学真理的寓所里,人们跨越年龄、身份、地位的界限,以思想为纽带紧密相连。在这里,每一次观点的碰撞都是思维的火花绽放,每一次心灵的交流都是灵魂的深度交融。哲学之朋,不是酒肉之交,而是在精神上相互慰藉、相互启发的知己。
品悟这副楹联,于生活亦有深刻启示。在生活的喧嚣中,我们应秉持“哲学本无我”的心态,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以豁达、包容之心面对生活的挫折与不如意,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同时,以“寓庐常有朋”的热忱,寻找那些与我们心灵共振的伙伴,在思想的交流中共同成长。无论是探讨宇宙的奥秘,还是分享生活的感悟,朋友的陪伴都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再孤单。
“哲学本无我;寓庐常有朋”,它是哲学精神的凝练,是人生智慧的结晶。让我们珍藏这副楹联所传达的思想,在哲学的滋养下,既拥有超脱自我的精神境界,又能享受真挚纯粹的友情,书写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篇章 。(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