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军垦乡土苑

天山南麓的胡杨
——记李永康与不朽的胡杨精神
文/戴恭义
那天,兵团零距离的公众号推送了一则消息:《兵团党委追授李永康同志"兵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我点开链接,屏幕的光映在脸上,窗外是乌鲁木齐的寒冬,而文字里那个叫李永康的人,永远停在了五十四岁的秋天。
许多人的留言像一串珍珠,串联起这个素未谋面之人的一生。十二师纪委的肖录称他为"曾经我们的纪委书记",字里行间透着年轻人对长者的敬仰;人社局干部顾艳敏引用了臧克家的诗,说他"死了,还活着";而三师伽师总场的孙保山只简单写道:"一位可亲可敬的领导",却让人想起戈壁滩上那些沉默而坚韧的胡杨。
我翻阅着这些文字,仿佛看见一个身影在兵团大地上行走。2012年的夏天,他在烈日下派车接一位带孩子的女干部加班,三小时逐字修改材料,眼里布满血丝——那是昨夜查岗至凌晨六点的痕迹。他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很晚,照亮过多少年轻干部的心?如今这灯光熄灭了,却在更多人心里点燃了火种。
十二师工会主席高丽萍的诗句跃入眼帘:"赤子忠诚勇担当,初心本色好男儿,青山为枕松做伴,清风映照熠党徽。"这诗句太像他,像天山北坡的云杉,笔直向上,把根系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他走时,正是胡杨金黄的季节,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一片灿烂,那种金黄,是耗尽生命最后气力的绚烂。
一位曾在三坪农场工作过的干部回忆,李永康下基层调研时,"面对普通职工群众儒雅温和",坐在主席台上却"雷厉风行"。这让我想起胡杨的性子,生在沙漠,却把温柔给了路过歇脚的旅人,把坚韧留给自己对抗风沙的岁月。新疆中瑞丝路物流公司的徐菲说:"为您的牺牲感到惋惜,对您的精神由衷敬佩。"这话朴素,却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六师五家渠市社区工作者张磊的留言格外触动我:"李永康书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深深地感动了我......"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普通社区工作者的承诺,要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要温暖困难家庭。看,这就是传承,像胡杨的种子,随风飘散,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
一师幸福城监狱的民警孙晓克写道:"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话语如此熟悉,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份入党申请书中找到,但此刻读来却格外有分量,因为它们是从一颗被触动的心灵里流淌出来的。
夜深了,我关掉手机。窗外飘起今冬的第一场雪,雪花轻轻覆盖着城市。李永康同志已经走了,在2017年10月的南疆,他倒下时,天山的雪峰正开始积雪。如今,他化作了兵团记忆里的一棵胡杨,虽然不再生长,却以一种精神的姿态挺立着,提醒着后来者:在这片土地上,怎样才算真正地活过。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街道,覆盖了车轮的痕迹,但有些东西是覆盖不住的,比如天山的轮廓,比如胡杨的影子,比如一个共产党员留在人世间的——那份初心。
总 编:王立春
副总编:魏赋光
主 编:戴恭义
图 片:网络如侵即删
编 审:周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