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青叶上露红腮,
绽蕊妆枝熏晒台。
贤内犹言花种好,
怪嗔那朵为君开。
这首七绝《茶花正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茶花的美丽与情趣,同时融入了生活气息和情感互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首句:油青叶上露红腮
·意象描写:以“油青叶”形容茶花叶子的光泽与生机,“露红腮”则拟人化地描绘了茶花绽放的娇艳,仿佛少女的脸颊泛着红晕。·色彩对比:青叶与红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茶花的艳丽与清新。
2.次句:绽蕊妆枝熏晒台
·动态描写:茶花“绽蕊”的姿态被赋予了一种主动的装饰感,“妆枝”进一步拟人化,仿佛茶花在精心打扮自己。
环境烘托:茶花的香气“熏晒台”,将花香与环境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闲适的氛围。
3.第三句:贤内犹言花种好
·生活情趣:通过“贤内”(妻子)的夸赞,引入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场景,增添了人情味。
·侧面赞美:妻子的夸赞间接表达了对茶花的喜爱,也体现了夫妻间的默契与情趣。
4.末句:怪嗔那朵为君开
·情感升华:妻子略带嗔怪的语气,仿佛茶花是为“君”(丈夫)而开,既幽默又深情,展现了夫妻间的亲密与情趣。
·拟人化手法:将茶花赋予情感,仿佛它也有了选择与偏爱,增添了诗意与趣味。
5.整体特色
·语言清新自然:全诗语言通俗流畅,贴近生活,却又充满诗意。
·情感细腻:通过茶花的描写与夫妻间的对话,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情趣。
·拟人化运用:茶花被赋予人的情感与动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6.总结
这首诗以茶花为载体,既赞美了茶花的美丽,又通过夫妻间的对话展现了生活的温馨与情趣。诗中拟人化的手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茶花不仅是一种自然景物,更成为情感的寄托与生活的点缀。刘科全通过这首作品,成功地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融为一体,读来令人会心一笑。
清明前夜骤雨急
作者:刘科全
斜风急促拍柴门,
宵雨袭窗若马奔。
故里人怀清梦见,
像前蜡烛唤心魂。
D.S赏析:
《清明前夜骤雨急》以紧凑的笔触勾勒出清明时节的特殊氛围,通过疾风骤雨的视听冲击与静默追思的内心活动形成强烈反差,展现了传统祭扫时节深沉的情感张力。首句“斜风急促拍柴门”,以动态描写破题,急促二字既拟人化风势,又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柴门作为乡村典型意象,立即将场景锚定在故土家园,为后续的怀亲主题埋下伏笔。承句“宵雨袭窗若马奔”。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的雨打声转化为视觉仿佛万马奔腾的意象,两个动词“拍、袭”层层递进,强化了自然力量的狂暴感。转结句“故里人怀清梦见,像前蜡烛唤心魂”。笔锋陡转,从外部环境描写转向内心世界呈现,清梦一词颇具匠心,既指犹美梦梦见故者人心音容,又暗含清醒之梦,暗示对逝者超越时空的思念。以摇曳烛光为视觉焦点,微弱的火苗与先前的狂风暴雨形成强烈对比,象征记忆的永恒不灭。唤字尤为精妙,既写祭扫仪式的实际场景,又暗含阴阳两界的灵魂对话。全诗在艺术表现上颇具特色:前两句以“斜风、宵雨”构建动荡不安的物理空间,后两句以“清梦、心魂”营造静谧深沉的心理空间,形成外动内静的双重结构。意象选择上“柴门、蜡烛”等质朴物象承载厚重情感,避免直抒胸臆的浅白,符合古典诗“含蓄深远”的审美追求。在节气表现方面,突破清明诗词常写的细雨绵绵套路,而以极端天气反衬永恒思念,可谓别出心裁。
作者简介
刘科全,男,字井泉,昵称涌憨。1957年出生。江西赣州龙南市人。1976年入伍,上校军衔,2006年退役。主要作品有诗词集《亲山吻水醉诗情》,格律诗选编《金山碧水作诗吟》,小说《柏子仁》,医学知识丛书《生命的历程》。
(图文供稿:刘科全)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