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叔叔其实是族叔,我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早就过了五服。也许是因为接连几代都是邻居,两家的房子只隔着一堵土墙,所以一直走得比较近,其亲密程度显然超过了其他亲戚。
我们叔侄俩有个比较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叔叔出生的那天凑巧我也降临人间,并且还比他早了半个时辰。按理说凡事都应该有个先来后到,可是我却硬生生地反而矮了他一辈,成了侄子。——这到哪里讲理去?
叔叔是早产儿,听说我小祖母(叔叔的母亲)因为常年营养不良,前面怀了几胎都流产了,这一胎好不容易坚持到8个月,家里总算有了一棵独苗。因为先天不足,叔叔的身子骨一直很弱,就像一根豆芽菜。可是大脑却出奇的好使,从小村里人就这样说他:“这取债鬼,吃到肚子里的东西专门滋养脑瓜子了!”说起他的聪明,随便拎出一件事来都是经典——
记得在小学二年级的那年夏天,一个炎热的中午,他在村后的小河里玩水,不小心裤衩被水冲跑了。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一条裤衩半斗米,回家肯定少不了要挨一顿胖揍。他光着屁股不敢回家,只好一直在河里泡着。都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家里还不见他人影,小祖母就来问我晓得他的行踪不?我二话不说,自告奋勇出门去寻他。寻到他时,他还泡在河里,只露出一个脑袋来和我说话。我按照他的要求,先是赌咒发誓,说若不为他保守秘密,罚我下辈还当他的侄子;接着又跑去村后的小学校,从他课桌里帮他把墨汁和毛笔取来。他爬上岸来,抓起路边的稻草擦干身子,用毛笔蘸上墨汁,在身上给自己画了一条黑色的裤衩。还别说,这办法在朦胧的夜色里居然成功地骗过了大人。小祖母见他回来,先是骂他一下午疯到哪里去了?接着又自言自语道:“这裤衩缩水怎么会这样厉害?紧绷得不成样子!”
很可惜叔叔的聪明没有用在学习上。幸好我俩同班,他作业做不来可以抄我的。小学六年,他不抄作业是偶然的,抄是经常的。
小学毕业那年,我父亲工作调动,全家随着离开了玉山,去了数百公里之外的异地他乡。从此我和叔叔天各一方,难得见面,只靠书信联系。叔叔每次来信都很简短,有事说事,说完搁笔。
我读初三那年家里装了电话,从此与老家的联系方便了一些。只是叔叔家里没有电话,我每次打电话回去都要打到村口的小商店,请店老板去喊叔叔来接电话。在电话里叔叔也是话不多,就像在做简答题,几乎从没做过论述题。
我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当天给他去过一个电话,告诉他我录取在哪所学校,同时又问他高中是在哪里读?他回答说:“反正已经完成了九年义务制教育,还是回家干农活算了。”——原来,他没考上高中。
若干年后手机渐渐普及,叔叔不知从哪里弄了一只二手的老人机,于是我们之间的联系就再也不用劳驾商店老板帮忙了,只是没法视频。
高三上学期,我祖母过七十岁生日,父亲因此回了一趟玉山老家。父亲从老家回来后,告诉母亲和我们几兄弟,这些年叔叔家的日子过得很不如人意。小祖父随着年龄的越来越大,腰间盘错位的毛病日见严重,稍重一点的活就干不了。叔叔那种体格从事体力劳动也是勉为其难,到广东打了一年工,可是因为既无特长又无力气,赚的钱除了自己开销所剩无几,最后只有回家继续务农。说起来家里有两个男子汉,却没有一个壮劳力,加上小祖母一直是个药罐子,一家人在村里算得是“弱势群体”。我父亲有时会寄点钱接济一下,但俗话说救得了急救不了穷,叔叔家的日子一直都是过得紧巴巴的。母亲很是为叔叔担心,说这样下去,日后恐怕连老婆都很难讨得到。
我高中毕业考上了江西师范大学。碰巧班上有个同学是玉山老乡,又是我村的外甥,家就在我老家隔壁的村子,他与我村里很多人都熟,也认得叔叔。从他那里我了解到一些关于叔叔的情况,其中有些是我以前不知道、并且是叔叔本人不可能告诉我的。老乡同学听他舅舅家里人说,叔叔家的生活拮据,本来是烧饼上的芝麻明摆着的,可叔叔就是死活不认账,因为他觉得贫穷是件很丢脸的事情。因此他会时不时地装作不经意的样子,向外人透露家中的伙食状况,说餐桌上从没断过荤腥。为了佐证自己所言无虚,竟然做出非常搞笑的事情来。在每次放下碗筷要出门之前,都会像女人涂口红那样,往嘴唇上涂抹开塞露(一种以甘油为主要成分的外用通便药),目的是让嘴唇变得油腻腻的,似乎刚刚吃过大鱼大肉。没料到这个秘密一次意外败漏,成了村人的笑柄。我听后没觉得好笑,而是心酸不已。我见这位老乡同学的信息要比我灵通,便拜托他替我关注一下叔叔家的情况。
大二那年寒假过后返校,老乡同学告诉我,家乡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扶贫(家乡的扶贫工作是分层次推进的,前几轮的帮扶对象都是比叔叔家还要穷的),叔叔家被列为该轮的扶贫对象。
可是我还没来得及高兴,老乡同学又说:“你肯定不会想到,你叔叔竟然不肯接受扶贫,硬说自己不属贫困户,还拍着身上的衣服对乡政府下派的扶贫干部说,这是前些天在县城大商场买的,不会比你们公务员穿的差吧?难道这也算贫困户?据说,他当时穿的是一件藏青色的毛呢中山装,料子笔挺,一看就很高档,奇怪的是款式已经明显过时,你说如今大街上哪里还看得到几个穿中山装的人?”我判断,这件衣服很有可能曾经是我父亲的。因为春节期间在家听母亲说过,前些日子她把家里的衣柜清理了一遍,把平时不穿的衣服全部打包寄给了叔叔,其中就有这么一件。那是好些年前母亲为父亲置办的,父亲一直没舍得穿。 听说小祖父母虽然不满儿子不肯当贫困户的行为,但却奈他不何,因为自己毕竟年纪大了,家政大事如今只有听年轻人的。倒是村干部拐着弯子劝过叔叔,说用不着较真是不是贫困户的问题,反正接受扶贫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是个极好的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啦!可他就是油盐不进,不做理会。
“皇帝不急太监急,”老乡同学接着说,“扶贫干部耐着性子,三番五次往你叔叔家跑,苦口婆心地反复进行说服动员,可你叔叔还是不领这个情,始终不点头应承。”最后,老乡同学建议我去做一下叔叔的思想工作,说我在省城读大学,在家乡人的心目中算是见过世面、有出息的人了,说的话叔叔或许听得进去。可我觉得,我那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叔叔,十有八九是不会买我账的,因为当叔叔的被侄儿教育,只会让他觉得比当贫困户更没有面子。我想,不妨让我父亲出面劝说,至少在辈分上他们是平等的,也许更好沟通。
我马上联系了父亲,父亲爽快地答应了。两天后父亲反馈信息,说他跟叔叔隔空谈了半天。叔叔一直不吭气,最后说了句:“你这些话,扶贫干部早就说过多遍了,毫无创意。”父亲又好气又好笑,追问他到底是什么态度,他才老大不情愿地说:“那我就卖你一个面子,答应好了……”
过了没几天,老乡同学告诉我,叔叔总算同意接受扶贫了。
又过了一些日子,老乡同学带来了新的消息,说扶贫干部针对叔叔家的实际情况,决定帮助他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水产养殖,中药材种子都已经拿到家里来了,两千尾鱼苗也会很快运过来,并且配套的相关技术服务也将同步到位。最近两天那个扶贫干部忙得脚后跟打屁股,正在跑村里跑乡里为他申办小额信用贷款。
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我迫不及待地向父亲通报了情况,父亲自然也是高兴得很。
此后,听说叔叔一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不是伺候地里的中药材,就是割草投喂山塘里的鱼。事情能够有这样的进展当然是大好事,我也就彻底放心了。
大约是小半年后的一天,却听到了一个使我担心的消息。说是叔叔常常拿着钓鱼竿,去钓自家鱼塘里的鱼,还见人就吹嘘这鱼是如何的美味。要知道,此时的鱼才刚刚三四指宽,正是生长的旺盛期,现在就钓来吃,口福倒是提前饱了,但实在太过可惜,性质近乎杀鸡取卵!我又给父亲打电话,让他劝一下他那个奇葩弟弟。
还没收到父亲那边反馈的信息,老乡同学就找过来了。他憋住笑,说他刚刚从他舅舅那里得知,我叔叔钓鱼原来只不过是做个样子,鱼钩上根本就没挂鱼饵。那养在钓鱼桶里的两三尾小鱼,其实是每次垂钓的保留道具,天天提来提去,被反复多次使用,从来也没下过锅。我顿时明白过来,叔叔又在用他独有的方式向外界宣称,贫困户的头衔与他家的生活水准是极不匹配的。我只好对自己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叔叔也只是好面子而已。既然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同时又没妨碍他人,也就随他去好了。
此后隔了很长时间没有联系叔叔。
大四上学期,系里派我和另一位同学出差,到上饶市教育局联系实习事宜。上饶离玉山已经很近了,本想趁此机会去叔叔家里看一下,但由于时间太过紧迫,办完事就登上了返程的列车,在列车上给叔叔打了个电话。叔叔一听我到了上饶,这会儿又已经在回南昌的列车上,便大呼小叫起来,说为什么不早些打电话,因为他现在人也在上饶,白白错过了一次见面的机会。我问他来上饶做什么,他告诉我:“我今天是特地来买智能手机的,因为老手机已经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与客户联络时连张图片也传不了,尽耽误事!”我说如今玉山县城甚至乡镇一级都有手机店,买手机干嘛要舍近求远来上饶?他说:“还是上饶的手机大卖场挑选的余地大,要买就买只高档的,一步到位哩!”我心里在说,我这个叔叔肯定又是老毛病患了,牛皮哄哄的。
下了火车刚刚出站,手机突然响了,一看是叔叔打来的。一直以来都是我打电话给他,难得他打给我(因为主叫是要付费的)。我问有什么事,他说:“事倒没什么大事,只是第一次摆弄这六千多元的智能手机,加不来你的微信,想让你教一下我呗。”
哇噻!看来叔叔这回没有打肿脸充胖子,是真的买了高档智能手机,他的光景真的发生了我意想不到的变化!跟叔叔通完电话,我憋不住立即拨通了老乡同学的手机,高兴地向他描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
对方听了哈哈大笑,大声嚷道:“原来你还不知道啊?怪我怪我,怪我没有及时发起信息共享!告诉你吧,你叔叔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叔叔了,他现在不但自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在帮助别人脱贫,据说乡里还准备把他树为致富带头人呢!”
我脑子一下还没完全拐过弯来,老乡同学又告诉了我一个好消息:“听我舅舅说,你叔叔已经在谈对象,姑娘就是我那个村的,也是一位养鱼专业户!……”
我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顿时有点语无伦次起来:“是吗?那太好啦!(该稿参加了江西省“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活动)
知名作家柳剑祥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九牛岗》、《奶房岭传奇》,长篇名人传记《咏叹与孤独——画家柳子谷传》,以及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歌词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种报纸杂志。其中,《咏叹与孤独——画家柳子谷传》获得了第六届江西省谷雨文学奖,《九牛岗》则是江西省文艺创作与繁荣工程扶持项目,并获得了第七届鹰潭市政府优秀文艺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