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哥的苦累人生
作者:吴建华
我的大姐夫冷九林,因为在家族中他的哥姐最多,而他的年龄最小,占位“老九”,所以我们同辈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九哥。
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有无数憨厚苦累老人,他们一生默默无闻,却为家族、家庭、子女、孙子女操劳不息。九哥,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老人,却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无私的奉献和深沉的大爱。
去年3月,九哥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留给家人的是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敬仰。他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是劳累的一生,更是伟大的一生。
家族邻里的劳碌人
九哥在家族中,始终是一个热心肠帮忙的劳碌人。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邻里乡亲,只要一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帮助的援手。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以家族和邻里乡亲的切身利益为重。
九哥,经常忙着担当家族事务的调解者。遇有族内大大小小的纠纷或有争议的事情,尽管清官难断家务事,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前去耐心调解,最终调和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他不仅化解了彼此之间的矛盾,还通过调解让双方重新找回了手足之情,让家族成员之间更加团结。尤其遇有个别家庭儿媳与婆婆关系紧张,九哥也总是能居中调解,及时化解婆媳矛盾,最终让两人和好如初。他不仅化解了彼此之间的矛盾,还通过调解让婆媳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九哥,经常忙着担当家族聚会的组织者和遇到困难的解难者。每年,他定期组织家族聚会,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维护家族的团结。他不仅让家族成员更加亲密,还通过聚会让家族成员更加了解彼此。遇到亲戚偶有一时的生活困难,九哥也总是主动提供经济等多方面的支持,力所能及帮助他们尽快渡过难关。他不仅帮助了亲戚,还通过这些帮助,让亲戚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九哥,经常忙着担当邻里乡亲的帮助者。每到农忙时节,他总是主动帮助有需要的邻居收割庄稼,减轻他们的劳动负担。遇有邻居家房屋年久失修,需要人手修建房屋,他总会利用自己的手艺,免费帮助他们修缮房屋。遇有孤寡老人需要照顾,他总会抽出时间前去探望,力所能及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遇有邻里发生争执纠纷,他总会主动出面调解,调和化解矛盾。遇有邻居请教生活难题时,他也总会认真耐心倾听,给出中肯适当的生活建议。
好学技艺的劳顿人
九哥年轻时,作为七口之家,家境比较拮据并不富裕。为了改善生活,他四处拜师学艺,几乎学会了种地培菜栽秧打谷,以及木工、瓦工和水泥工等关系到农村人生活质量好与差的所有技能和手艺。凭借这些十八般乡下手艺,他不仅养活了自己,还逐步为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也使全家生活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九哥,懂得要发家致富还得学好赚钱技艺的道理。为了学会各种赚钱吃饭的手艺,他经常早起晚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随师傅学习技艺,直到深夜才回家。他忍受艰苦,在学艺过程中,常常要忍受酷暑和严寒,但他从未抱怨。他虚心请教,诚心向每个师傅请教,认真钻研每一个技术细节。他勤加练习,为掌握手艺,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进行苦练,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他克服困难,遇到技术难题时,从不气馁,总是想办法克服。他传承技艺,每门技艺学成后,还主动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相邻的年轻人,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至今在当地村民中有口皆碑。记得我父亲擅长乡下厨艺和屠宰技术,但在当时国家经济条件差和每个家庭经济拮据的状况下,这两项技术在乡下都挣不了多少钱,更谈不上靠它能养家糊口,但九哥不这么认为,仍看好这两门手艺,于是经常央求我父亲带着他边学边干,最后硬是在成天的油烫烟熏和肥猪的嘶叫声中,在父亲的精心言传身教下,很快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乡下厨师和屠宰工。他先是跟着我父亲干了几年,后来我父亲年龄大不干了,就把整套厨具和屠宰工具都赠送给了这个好学能干不怕苦的女婿,并鼓励他一个人牵头揽业务独立经营自己干,赚多赚少都是自己的。后来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逐步好转,九哥靠这两门技术还真赚了不少钱,也大大改善了自身家庭的生活条件,这也说明他当时很有独到的眼光和远见。
九哥,懂得有一身技艺还得俭朴持家的智慧。他自制工具,利用自己的手艺制作了许多家庭用具,为此节省了不少开支。他利用技艺精打细算,从不浪费一分钱,总是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他利用技艺开源节流,把家里的水电和柴米油盐等家庭用品都使用得非常节省。他利用技艺合理规划,对家庭的收支进行科学规划,确保每一笔钱都花在必须使用的地方。他教会子女技艺,懂得能自己动手做的尽量自己做,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节俭习惯。他利用技艺赚来的钱投资未来,懂得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未来发展,为子女将来的成人成才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也为家庭以后的发展富足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养育子女的劳累人
九哥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子女们成人成才兴家立业。为此,他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汗水。
九哥,对子女有严格的教育方式。他经常督促学习,每天都会辅导子女们完成好作业,确保他们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优异。他注重品德养成,主要培养子女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他们要诚实守信,尊重师长,尊老爱幼。他树立榜样,坚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为子女们言传身教树立榜样。他鼓励创新,教育子女们勇于敢于创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他严格要求,对子女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他们有任何懈怠和懒惰。他关注成长,时刻注意子女们的行为养成,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
九哥,对子女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他省吃俭用,几乎将所有的积蓄都用在子女们的教育培养上。他提供支持,无论子女们遇到什么困难,总是第一时间及时给予解决。她牺牲自我,为了子女们的教育,不惜牺牲自己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他激励追求,鼓励子女们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被现实所束缚。他提供机会,为子女们提供了许多学习和发展的机遇,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理想与抱负。他无私奉献,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子女们的成人成长上,但从未考虑过自己。记得有一年,苦于在老家家庭收入微薄,为攒点钱供子女读书,从未出过远门的九哥,毅然决定远赴大西北的新疆打工。在途经兰州短暂停留时,他找到在部队工作的我,告诉了他的这次远行打工挣钱的苦衷,当时我考虑到他年老体弱,如果这次贸然前往新疆找不到合适工作怎么办,在我极力劝阻无效且我不可能在部队给他安排工作后,也只好给他备了一些衣服鞋子和途中食物,帮他买好车票把他送上了去新疆的火车。当时望着他远去的单薄背影,我心里一阵心酸难受,切身感受到了他作为一名需要养育4个子女的父亲,对拮据生活现状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迫切向往。
九哥,对儿女倾注的满腔父爱获得了回报,两个儿子受父亲鼓励先后从军报国成长进步为军官或士官,现为国家公务员或国营企业骨干;两个女儿受父亲影响先后成立了公司企业,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经济条件在家族中名列前茅。
倾爱孙辈的劳心人
九哥的子女们成家立业后,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帮助子女们培育孙辈。他深知,孙辈们的成长同样需要关爱之心和教育引导。
九哥,注重对孙辈启蒙教育。他讲故事,经常通过演讲绘声绘色的小故事,教会晚辈们做人的基本道理。他教识字,耐心地教孙辈们认识生字,帮助他们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他培养兴趣,注重培养孙辈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全面发展。他传授经验,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孙辈们,帮助他们以后少走弯路。他树立榜样,用自己的行为为孙辈们树立标杆,教育他们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他关注成长,时刻关注孙辈们的成长进步,及时纠正他们的不好行为。
九哥,注重对孙辈生活关爱。他照顾饮食,精心照顾孙辈们的餐饮,确保他们营养均衡。他关心健康,时刻关注孙辈们的身体状况,遇有病情及时带他们上医院就医。他陪伴玩耍,经常陪着孙辈们玩开心游戏,增进了祖孙之间的感情。他提供帮助,无论孙辈们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给予解决。他鼓励独立,教育孙辈们学会独立,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他无私奉献,将自己的全部关爱都倾注在孙辈们的成长成人上,而从未考虑过自己。记得不少孙辈与他的深厚感情超过了与自己父母的感情厚度,形成了难得的“隔辈亲”。
九哥,对孙辈倾注的心血也获得了回报,晚辈个个学业优秀,有的考入了重点大学,有的大学毕业后成为了民航飞行驾驶员。
只亏自己的劳苦人
九哥这一生,为家族、家庭、子女、孙子女操劳不息,却从未为自己考虑过。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别人,却常常亏待了自己。
九哥,只知道无私的奉献。他热心家族事务,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家族事务中,却忽略了自己的需求。他忙于家庭生计,为家庭生活操劳不息,从未想过自己的享受。他重视子女教育,长期将积蓄用在子女们的教育培养上,自己的生活却过得十分简朴和清苦。注重孙辈培育,经常帮助子女们培育孙辈,将自己的全部关爱都倾注在他们身上。他热心邻里帮助,对邻里乡亲的帮助从不求回报,总是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他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为辖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哥,不知道亏待了自己。他省吃俭用,将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别人身上,自己的生活却过得十分简朴。他忽视健康,为了家族和家庭,常常忽视自己的身体,即使生病也不舍得花钱看病。他牺牲时间,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别人,很少有时间休息和享受生活。他忽略需求,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却忽略了自己的需求。他承受压力,为了家族和家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从不抱怨。他付出生命,以长期的无私奉献,最终却让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记得九哥一生省吃俭用,抽的都是最低价烟,喝的是最低价酒,遇有子女亲友送来的好烟好酒或其它东西,他都舍不得用舍不得吃,都会作为人情转送给他人享用。平时,他还经常去农贸集市买最廉价的最难吃的边角料猪肉回家食用,家人怎么劝说也没有用。记得随着他进入老龄和身体的日渐衰弱,他的牙齿掉了坏了不少,但他怎么劝说都舍不得去按个假牙,一直囫囵吞枣进食,以至造成了牙龈的大面积损伤,至今此事仍让晚辈们伤心不已。
九哥苦累一生,就这样离开我们,回到了他钟爱一生的大地,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九哥,您辛苦了,您受累了,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立身做人和发家致富的楷模。九哥的伟大,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吴建华,笔名吴能章、简划、剑花,军人干警生涯42年,荣立6次三等功。先后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学专业、郑州防空兵学院部队管理专业、中央党校政法专业、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历任战士报道员和保密员、团师军级机关新闻宣传干事、指导员、教导员、政委、政治协理员、宣传处长、法制处长等职务;现为四川省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专家库成员,中国法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3部,编著《部队基层官兵素质教育丛书》共8辑,发表各类题材文章1000余篇,其中报告文学作品《从农民企业家到罪犯》产生良好社会反响,摄影作品《黄河·母亲·儿子》获全国性比赛一等奖,个人文学专著《中国第一哨》获评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