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母亲送我的礼物
文/葛鑫
“葛鑫”这个名字,我从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不满意:两个字,36画,人家写完好几道题了,我连名字都还没写完。人家姓丁、姓于、姓王,我偏偏姓葛,怎么写都黑乎乎一片,煞是难看。我想改名,哪怕改个姓也好。母亲姓“咸”,“咸”比“葛”好写多了,可是,母亲不同意。
而三个金的“鑫”,堆在那里像山一样,老师同学都说我取了个男名。我觉得我所认识的女孩,名字都比我的好听,如:“雪”“静”“霞”“洁”……它们十分符合我对女孩名字的想象,像雪一样无瑕、恬静、温婉。
我家兄弟姊妹三个,从大到小依次叫:葛磊、葛鑫、葛垚,名字据说都是母亲取的。那时候,我家住在北方一所乡村中学,无论学校周边村子的小孩,还是爸爸、妈妈的学生,只要看到我们仨,就扯着嗓子喊“葛磊,葛鑫,葛垚垚(他们故意读‘咬’音)……”我每次听到都很生气,却无可奈何。
读过一些书以后,我知道旧时人取名,不仅有名,还有“字”或者“号”,大家一般不直接喊别人的名字,而是称呼他的“字”或者“号”。比如:杜甫,字子美,大家就叫他杜子美;李白,字太白,大家就叫他李太白。于是,我便想给自己取个“字”,葛子美?葛太白?……好像叫起来都有点怪怪的,而且我也不好意思把我自己取的“字”告诉老师、同学,改名这事便夭折了。
看我如此纠结自己的名字,母亲和我说:“名字只是个符号而已,不要太过在意。再说,你们仨的名字挺好听的啊,你哥是第一个孩子,我们希望他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巧的是,你奶奶家是石棚,姥姥家是石井,他又是在石莱生的,三个石,多好啊。到了你,我们就希望能点石成金,加上你又是个女孩,小千金,三个金,也不错。至于你小弟,我们是想,不管是像石头一样平凡,还是像金子一样闪光,都要脚踏实地,三个土,多有意义啊。你们仨是个稳固的整体,你要是把名字改了,不就把这个整体破坏了?”事后,小弟调侃道:“姐,你和哥要是没有我,一点儿文化都没有。”此言不虚。
后来,渐渐地,我不太在意自己的名字了。虽说吃酒席经常被安排到和男宾一桌,听电话也几次被人称为先生,甚至也常被编辑当成男作者……我不仅不再介意自己的名字,每次搜索到作者标有我名字的文章还会有些小兴奋。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对我直呼其名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又开始怀念起被人喊名字的日子来。
其实,名字本身并无优劣,正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样,名字也如此。名字是母亲在人世间送给我的礼物,我要一路带着它历经风雨,披荆斩棘,最后锤炼出光芒。
我开始喜欢这个名字,阳刚就阳刚吧,每每喊上一次,浑身都会神清气爽,就如同看到了晨曦里的第一束阳光。'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投稿邮箱:yuanguoxu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