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泪雨飞,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雨,是天空的眼泪,是行人的心声。这雨,已连绵了13个春秋,为我的父亲而落;又绵绵了2个年头,为我的母亲而洒。
父母的一生,如同这条綦江铁路,曲折而又坚韧。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綦江铁路如一条新生的巨龙,蜿蜒在綦江河畔。而父母便与这条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江口~綦江石佛岗67公里綦江铁路,1948年贯通。建国后,又很快延伸到三江,三江~温塘,三江~赶水,148公里标准轨綦江铁路,承载着源源不断的小火车,把赶水的铁矿石,南桐煤矿的焦煤,运往江口,再用江轮转运到重钢冶炼钢铁。 建国初,父母风华正茂,来到綦江铁路,辗转奔波铁路沿线,住工棚,租民房,养护路基边坡,生活虽苦,但心中有爱。不知搬了多少次家,每一次搬家,父母都任劳任怨,从未有过一句怨言,父亲用箩筐挑着年幼的大哥二哥,母亲用背篓背着坛坛罐罐,柴米油盐,背篓上固定一张凉板,把老祖婆固定在凉板上背着,从一个工地搬到另一个工地,为了养活我们,不知疲倦地养护着这条綦江铁路。父母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让我们在艰苦的岁月中,俨然感受到家的温暖。
1956年,是父亲命运转折的一年。他从洋蹄洞路基工区调入伍都坝养路工区,改任巡道工。虽然环境艰苦,一家七口居住不到20平米的篱笆墙青瓦房,到附近场镇买米买菜要走20多里路,到两头火车站乘坐火车也要走六七公里路,但这里风景独好,有奔流不息的綦河水,有“五个都督”的传说,有美丽的田园村庄,总算结束了长期流动奔波的历史。而我也在同年5月,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呱呱坠地。后来,又有了四弟五妹,我们的这个家,因为新生命的到来而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伍都坝养路工区,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那时的我,陪同父母养护着綦河坎上的綦江铁路,见证了父母艰苦卓绝的一生。每天清晨,父亲都会扛着巡道锤,背着巡道包,沿着铁路巡查线路。他的背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高大而坚定。而母亲,则在家里操持家务,开荒种菜,喂养生猪,用她的勤劳和智慧,改善着我们的生活。
在这里,见证了父亲休班后,下到綦河边钓许多许多的鱼,改善我们的生活;见证了父母在铁路两旁,綦河沿岸开荒种菜,喂养生猪,每年制作许多许多的腊肉,让大渡口二叔家五个堂兄姊妹爬乘货车来我家一起过年,吃着母亲制作的八大碗开心地说,“伯娘做的菜好好吃哟!”。 在这里,见证了母亲带领家属子弟成立家属小组,走集体种植养殖的道路,生产沙石支援铁路建设,每年宰杀10多头肥猪分给职工家庭和工区食堂,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实现了自给自足,让家居农村的职工子弟在这里脱贫致富找到媳妇;见证了母亲宰杀2头肥猪,收割2千斤蔬菜慰问川黔线K118泥石流抢险大军,确保了中断的川黔线顺利开通;见证了母亲随同綦江工务段党委书记靳慎元赴京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先代会,母亲所在的伍都坝养路工区家属小组成为全国“工业学大庆”的一面红旗,西南地区不少单位前来参观学习。 在这里,见证了驻扎在工区坎上的三个工程分队两三百号建设者改建綦江铁路,让这条运营了十多年的綦江铁路,与后来新建的赶水~贵阳段,同步达到川黔线Ⅱ级干线标准;见证了工程施工人员将工区门前那座小山丘推平,新建了工区蓝球场,重庆铁路分局电影放映队来工区放坝坝电影,放映员吃着母亲煮的醪糟鸡蛋,掐掐汤圆,腊肉炒蒜苗,赞不绝口,让放映员们解了馋。晚上,蓝球场围满职工家属和附近村民看坝坝电影,那是儿时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刻。那一刻,母亲的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般温暖而明媚。她用自己的方式,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关怀。
在这里,见证了农忙季节,母亲带领我们帮助生产队收割麦穗,吃生产队煮的麦饭下老腊肉炒蒜苗,老盐菜洋芋汤,感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那是我们最开心的岁月,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见证了扶欢场到东溪场没有公路的年代,扶欢10多名力夫天不见亮,就挑着蔑篓路过伍都坝工区,把携带的罐罐饭放在我家,去东溪酱园厂挑回胡豆瓣、酱油麸醋,舀来两大钵酱油麸醋、胡豆瓣,下母亲煮的萝卜青菜,力夫们都说母亲只有那么闲惠了;见证了父母从小教育我们“敢于吃苦,诚实做人,孬人的药不吃,害人的事不做。”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大,成家立业,有了各自的家,有了儿子的儿子,我们工作后,又把孙儿孙女带大交给我们。
父母的晚年,仍挂念着儿孙们,每年春节,准备了许许多多的年货,母亲提前制作好八大碗,用她最拿手的厨艺,为我们准备好丰盛的年饭,全鸡全鱼全鸭,摆满两大桌,祖曾四代欢聚一堂,儿孙们向父母拜年,敬献红包,父母满脸笑容,为小曾孙们派发红包。那一刻,家的温暖和幸福,仿佛凝聚在了这小小的红包之中。

然而,岁月无情,时光匆匆。转眼间,父母已离我们远去。父亲走完了他86个春秋的人生旅程,母亲也走完了她95个春秋的坎坷岁月。他们的离去,让我们仿佛失去了家的温暖和依靠。每当清明时节,我们都会来到他们的墓前,烧上香,烧上钱纸,寄托我们的哀思和怀念。

站在父母的墓前,我仿佛又看到了他们忙碌的身影。父亲依然扛着巡道锤,背着巡道包,在铁路线上巡查;母亲依然在家里忙碌着,为我们准备着一顿顿可口的饭菜。他们的笑容,依然那么慈祥;他们的眼神,依然那么坚定。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回忆。

父母的一生,把所有的爱,献给了儿女,献给了子子孙孙,献给了綦江铁路,献给了后来的川黔铁路,献给了生我养我的那片故土。

回想起父母在世的时光,我们感慨万千。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家庭、为铁路、为社会默默奉献着。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守护着川黔铁路的安全与畅通。他们的精神,如同这川黔铁路一样,坚韧不拔、永不停息。
如今,父母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教会了我们坚强、勇敢、无私和奉献。这些宝贵的品质,将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清明时节泪雨飞,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站在父母的墓前,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思和怀念。愿父母在天堂里安息,愿他们的灵魂得到永恒的安宁。同时,也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时光、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因为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也是无比珍贵的。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珍惜时,才能够让生命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站在岁月的长河中回望过去,我们感慨万千。父母的一生虽然平凡但却伟大。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前行、继续努力、继续奋斗。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了这些时,才能让父母的在天之灵得到最大的安慰和骄傲。
清明时节祭父母,回首岁月故事多。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铭记父母的教诲和嘱托;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传承和发扬父母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和成就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爱心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生命之花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