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士杰1988年秋留影于四队
我的启蒙老师张士杰
作者 铁二团 姚尚明
张士杰是我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的老师,也是我一生的第一任老师。他还是我的三表哥。我们两家相距400米,同在付岔沟一个大队,两个相邻的生产队。今年3月26日,我刚从外地回到老家,突然接到大哥电话说:士杰三表哥前天病故了!我一听这个噩耗,心里一隔噔。外出半年的家里来不及收拾,立马赶去和士杰三表哥告别。
士杰三表哥走完了他90岁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安详地躺在透明的棺木里。望着他还有润泽的脸,我的双眼被泪水模糊,而脱僵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68年前我上小学的那些日子里。
1957年秋季开学,我上学了。这一天,我高兴地穿着妈妈缝制的新衣服,背着妈妈用一块蓝布缝制的书包,走进了学校。这所学校的全称是:灌云县四队公社中南大队付岔小学。这所小学地处中南大队三八河南岸,全校只有五间座北朝南的土墙草房,东边两间是二年级和四年级一个教室,西边两间是一年级、三年级一个教室,中间的一间是教师办公室。教室里讲台一张桌子显得破旧,学生课桌是两端土墩搭起的一块长条木板。凳子由学生自备,这些从各家各户带来的宽窄、大小、高低、新旧不一的凳子,是教室里的一道风景。全校占地大约两亩,操场上有一副篮球架。全校约60名学生,两名老师——章少成,张士杰。这是一所再简陋不过的初级小学,然而,在当时普遍文盲的农村,无疑像一道摆脱贫穷的希望之光。
当时的初级小学,主课只有语文和数学。但每学期还有数量不等的体育课、音乐课、劳动课,三四年级写作文要用毛笔写。那时基本没有什么课外作业。放学后回家的主要任务是割牛草或剐猪菜,牛草交生产队计工分,猪菜回家喂猪。

我一年级、三年级两学年四个学期是士杰老师教的。识字从认识拼音a0e开始,第一课是自己动手制作拼音字母的小纸牌子。认识汉字、会读课文是一年级新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士杰老师嗓音清脆,他领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这样多遍下来,再集体朗读,这时,稚嫩的朗朗读书声有节奏地传出了室外。士杰老师教书育人,更注重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一年级有篇课文叫“小猫钓鱼”,这是一篇很有趣味性拟人化的童话故事,我当时幼稚无知,认为猫怎么能钓鱼?而当理解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以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也时常受到干扰。当时,一、三年级在一个教室,士杰老师讲完一年级的课,然后布置作业。接着讲三年级的课,这对正做作业的一年级同学来说,是一种干扰,但学校当时的客观条件就是这样。当一年级有同学做作业精力不集中的时候,士杰老师会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敲几下,提醒大家不要学“小猫钓鱼”。就是在这种干扰与反干扰的反复教育中,我学会了专心致志,每学期都有奖状背回家,贴在堂屋的墙上,奶奶和父母亲高兴得不得了。更让我记一辈子的是:一个星期天,我一个人到三八河边去钓鱼,鱼钩放下去一两个时辰鱼漂一动不动,我耐心等待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漂,突然,鱼漂被鱼拉到河底,我猛拉鱼杆将一条一斤多重的乌鱼甩到身后的红薯地里,这成了我学习“小猫钓鱼”这一课悟出道理后第一次成功的实践。

士杰老师还教会我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勇气,这方面他为我们树立了样板。士杰老师1936年8月出生在苏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父亲毅然投身革命。而共军家属就成了国民党返乡团到处追杀的对象。年幼的士杰跟随母亲和姐姐逃荒要饭,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更遭的是,他得了骨隨炎,那时缺医少药,一位亲戚看他病得不行了,用火锥烧红插进他的膝盖,以败毒引脓,有幸保住了一条性命,但双腿留下终身残疾。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让他读书,念完高小,又让他当了人民教师。他从心底无限感激党和政府,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来。他白天上课,晚上批改作业,那时没有电灯,用的是煤油灯,一个晚上下来,鼻子里全是煤油灰,常常夜深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冬天的风雪,夏天的暴雨,湿滑泥泞的道路,对于一个残疾人行走,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这些困难难不倒这位身残志坚的教育工作者。每当同学们看到他在风雨中坚韧不拔的身影,无形中增添一股奋进的力量。

张士杰残疾人证
士杰老师一辈子为人诚实谦逊,平易近人,在中南村,在他的学生和同事中,可以说有口皆碑。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生动有趣。体育课,他和同学们一起打蓝球,球场上他快速移动,常常把一年级同学带的球抢断下来;他有时也当裁判,既执法也当教练。劳动课,他带着同学们到附近生产队摘棉花,一人一行,一字排开,这时他叮嘱同学们不要把棉花叶子弄到棉花上,要小心,手不要被棉桃壳尖子刺破了。士杰老师在“付岔小学”教书40年,师生进进出出,校址变了两次,校名也变为“中南小学”,他的学生,有的变成了他的领导或同事。40年变化很大,但士杰老师教书育人的初心没变,诚实谦逊的工作态度没变,平易近人的作风没变,继承烈士父亲的遗志,把教育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没变。40年教书育人,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多次参加淮阴地区教育群英会,并在会上做交流发言,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与体会,还多次获得县级嘉奖。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总是淡然处之,从不居功自傲,从不摆老资格。总是谦逊地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张士杰教书育人三十年纪念章
我一辈子上了多个学校,初小四年在付岔小学,高小两年在横沟小学,初中三年、高中两年在四队中学。1970年底当兵后,先后两次就读长沙铁道兵军政干校(后改为铁道兵学院),兵改工后又先后去石家庄铁道部党校和铁道兵学院就读和培训。教我各科的老师多达数十人,各有千秋和特色。唯启蒙老师士杰三表哥给我的印象最深。退休以后的这些年,我专注业余写作这一块自己的天地,小有成绩出了几本拙作,每次回老家时带一本送给他审阅指正。接过我的新书,他总是啧啧称赞鼓励一番,接着拉起了家常……去年秋天,我将新作《人在旅途》送到他家,但他不在家,没见到他,我把书交给了三表嫂王同英,这在我心里留下了一大遗憾。
4 0年教书育人的足迹,士杰老师没有离开过中南村这片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他的很多学生,牢记他的殷殷教诲,走出了这块贫穷的土地,在祖国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建功立业。士杰老师像园丁,40年不停地劳作,他所培育的树苗,已经长成了大树。士杰老师像蜡烛,40年不停地燃烧,燃烧了自己,照亮了许多莘莘学子前行的道路。士杰老师更像存活在宇宙90年的一颗璀灿的星辰,把全部光和热以及光辉的人格力量、炽热的家国情怀留给了人间。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士杰老师没有死,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姚尚明 2025年4月4日清明节草于灌云县四队镇

张士杰从事教育工作逾三十年,连云港人民政府发的荣誉证书。

连云港市教育委员会为张士杰发的“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合格证”。

张士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张士杰退休证

灌云县四队镇庆祝第二十三个教师节离退休老教师合影留念。前排右9为张士杰。
以上照片均为张丙红提供。
编辑:乐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