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次纂谱,是山西永宁州来安坊八甲贺氏,自始祖贺鳯鸣公,于明嘉靖初年,从陕西迁徙到山西石州近五百年来,首次全族统一纂谱,其意义非同寻常。
历经五年整,山西吕梁《南梁贺氏族谱》一套两盒十一卷十九册谱书成功印发。一世祖贺鳯鸣公居石州东关,二世祖大门贺詩迁居永宁州南乡长岭所王家坡村(今中阳县张子山乡王家坡村)、二门贺讃迁居永宁州南乡长岭所新舍窠村(今离石区红眼川乡新舍科村)、三门贺謨迁居永宁州南乡长岭所新崖上村(今离石区红眼川乡新崖上村)、四门贺証迁居永宁州南乡长岭所王家山村(今中阳县张子山乡王家山村)。其四门后裔分别迁徙至以下村:枣垣峁、高崖湾、乖则坡、弓家梁、油坊坪、王村、于岭上、井家山、田家会、大土河、王文庄、南关、寨罗、马茂庄、交口、包头固阳,共16村。南梁贺氏家族历经近五百年,在永宁州辖范围内播布20村,主要分布在今离石区、中阳县境内,共传承二十一代。
山西省的由来?因居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山西元代属中书省,置河东山西省道;明朝置山西布政使司;清代设山西省。所以,“山西”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名称是从元朝开始的。吕梁市是山西省辖的11个地级市之一。
吕梁市的由来?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因吕梁山纵贯全境而得名。吕梁市沿革为春秋属晋,战国为赵之离石邑,是三晋西部重镇,秦属太原郡,隋唐宋元分属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明清分属太原府、汾州府。1949年9月,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1971年5月,吕梁地区组建,2003年撤地设市。离石区是吕梁市政府驻地,中阳县是吕梁市辖13个县(市、区)之一。
附图1
《族谱》编纂调研组贺恩民、贺前明赴家族文物收藏人家中搜寻取证。大门詩系高崖湾村分支系嘉庆十八年(来安都八甲)贺福(祯)地契、光绪四年补契加盖《離石縣印》(建忠收藏)家族重要文物。
附图2
《族谱》编纂调研组贺恩民、贺前明赴家族文物收藏人家中搜寻取证。清咸丰十一年(汉文:山西永寕州印;满文:山西永寕州印)沙会则村刘应發出卖与高崖湾村(来安坊八甲)贺永谷管业地契(建忠收藏)家族重要文物。
附图3
《族谱》编纂调研组贺恩民、贺前明、贺三连赴家族文物收藏人家中搜寻取证。三门謨系大土河村同治12年(来安都八甲)贺開兴买地契约書,加盖《山西永寕州印》(贺东林收藏)家族重要文物。附图4
《族谱》编撰调研组贺恩民、贺前明赴家族文物收藏人家中搜寻取证。四门証系王家山村咸丰七年(来安都八甲)贺永昇买地契约書,加盖《山西永寕州印》(二门讃系贺俊昌收藏)家族重要文物。
南梁的由来?清初,永宁州南梁,包括永宁州南乡所辖金罗所、长岭所共44个村,即今离石区红眼川乡、滨河、莲花池、交口街道的部分村;中阳县张子山乡、苏村乡、金罗镇,共七个乡(镇、街道)约200余平方公里区域内的90多个行政村。永宁州城以南的这块区域,当时叫南乡,俗称“南梁”。而二世祖四大门迁居的四个村,均在南梁,其后裔迁居的15个村,也均在南梁周边百里范围之内。
上述20村贺氏,咋就认成“一家亲”呢?因大门詩系王家坡村干系枣垣峁村支系高崖湾村分支系嘉庆十八年(1813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地契记载的都甲户口附图1、2;
二门讃系新舍窠村干系民国年间小家谱记载的都甲、三门謨系新崖上村干系大土河村支系同治十二年(1873年)地契记载的都甲户口附图3;
四门证系王家山村干系咸丰七年(1857年)地契记载的都甲户口附图4。
上述南梁贺氏各门祖传清代契约书证记载,我南梁贺氏都甲户口有的为来安坊八甲、也有为来安都八甲;加之二门新舍窠村讃系民国年间的小家谱记载:一世祖贺鳯鸣,二世祖为詩、讃、謨、証,故南梁贺氏是同根同祖同族同都甲的“一家亲”。
综上所述,吾族都甲户口属于永寕州南乡来安坊八甲贺氏。据此,我们这次纂修族谱时,将谱牒名称定名为山西吕梁《南梁贺氏族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