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眷恋的家乡
作者:徐亮
我的家乡,是一个平凡而又美丽的地方,它像一位慈祥、温柔的母亲,孕育了我,也承载着我无数的回忆。
我的家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有着“散落在民间的皇宫,东方的古罗马”美誉的客家围屋——关西新围,就在我的家乡。
家乡的四季,是大自然最温柔的诗篇,有多彩的景色。春天,大地处处嫩绿,万物复苏,小草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花儿们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斑斓,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绚丽的地毯,微风佛过,花香四溢。
小时候的我常常穿梭在花丛间,追逐着翩翩起舞的蝴蝶,感受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夏天,家乡的夜晚格外迷人,繁星点点,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像是在为夜空点缀着灵动的光点。我和小伙伴们坐在院子里,一边听长辈们讲述古老的故事,一边感受着微风带来的清凉。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稻田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闪着光芒。农民伯伯们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画卷。冬天,虽然没有漫天飞舞的雪花,但清晨的霜花却别有一番韵味,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轻纱。
家乡的美食,更是让我垂涎欲滴。清晨,客家烫皮或灰水粄就是早餐,是开启新一天的最佳美食。这些食品,每一口都充满家乡的味道。还有那香甜的粽子,用粽叶包裹着糯米和各种馅料,经过蒸煮后,粽叶的清香与糯米的软糯完美融合,让我回味无穷。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鱼、肉、豆腐、蔬菜一应俱全,饭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我最喜欢的菜品,首属客家酿豆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家乡的人们,质朴善良,热情好客。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记得有一次,我家在田里收割早稻,那时没有收割机,用的是脚踏式打谷机,正当收得热火朝天时,打谷机不争气,出故障了,正愁不知该怎么办时,邻居一个叔叔主动过来帮助修理。他一边修打谷机,一边和我们聊天,让我和家人原本焦虑的心情瞬间放松下来,一会儿功夫,就把打谷机修好了。在家乡,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家乡的山水,是我魂牵梦萦之地。那条蜿蜓的小河,清澈见底。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生产队在河的上游建了一个用钢筋水泥浇筑的水埧,水坝大约宽十多米,高四米多。每年夏季来临后,我和小伙伴们经常来这里游泳。有一次,有一个比我小三岁的男孩,因水性不好,他鲁莽地刚从岸边跳到水里,就直往水下沉,我见状立即游到他身边,急忙把他拉起来送到岸边将他托上岸,过后也不敢将他溺水的事告诉家长,生怕挨骂。每当学校放假时,我都会跟着妈妈及姐姐到山上去捡柴,当我站在山顶,俯瞰家乡的面貌,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自豪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承载着我童年的回忆,见证了我的成长。
如今,随着国家的强大,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沥青路修好了,交通更加便利;新的学校建起来了,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新的医院也建起来了,老百姓有了更好的就医环境;旅游景区和民宿建起来了,每到节日和假期,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热闹非凡;新的工厂开起来了,为家乡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无论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家乡的本质并未改变,它依然是那个充满温暖、充满希望的地方。
无论我走到何地,家乡都是我心中最深的牵挂。它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心灵的港湾。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家乡的每一片天空,都见证了我的欢笑。我爱我的家乡,愿它永远美丽富饶,愿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徐亮,网名:高风亮节,退休中医主治医师,现返聘于龙南市祥顺康养中心中医馆。二0二二年六月退休,至今已二年多,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写作已成为我的业余爱好。
(图文供稿:徐亮)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