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近来知我者
——记佳禾茶庄总设计师冶生奎老人
青海 马学忠

2024年10月15日,声名鹊起、门庭若市的佳禾茶庄突然停业。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不胫而走,顿时令人生疑,而且还震撼了当地餐饮界。
近日,佳禾茶庄的经理冶建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招贤纳士的广告,明确在今年开斋节即2025年3月30日隆重开庄营业,欢迎新老顾客惠顾,并接受预订开斋节包席。
短短几个月,佳禾茶庄却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实现了华丽转身,这确凿的消息将之前的众说纷纭一下子击得粉碎,各种猜测也顿时烟消雾散。
这一切还得从佳禾茶庄的总设计冶生奎老人说起。

冶生奎,男,回族,生于1949年1月,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坎坷的一生里,一向不服输的他收获了诸多昵称,每个称呼背后都藏着一个独特的故事,其中最响亮的昵称是“铁匠”,这个昵称因他一开始所从事的职业而得名,并伴随了他多半生。
佳禾茶庄,是冶生奎夫妻一生打拼的成果,是他夫妻小成日积,终成人生盛景的结晶,古稀之年仍不敢丢手的珍宝。原因何在呢?
从盛年打铁做铁匠开始,到后来转行做硅铁硅渣生意,再到县城购置商铺开始多种经营,直到在自家院子里经营佳禾茶庄,他这一生从未懈怠,幸运的是在一众奋斗者中,他事业有成,勤劳致富,却从不挥霍浪费,一直精打细算,为儿女们,尤其是为女儿们考虑,正因为如此,他至今还不会开小汽车,没有享受过自己勤劳致富的成果,在外人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但在他眼里只要儿女们有事干、过得好,对他来说这些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没什么遗憾。
毫不夸张地说,佳禾茶庄里的一草一木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冶生奎老人从盛年到暮年的峥嵘岁月,见证了他的沧桑人生和悲欢欣喜。现如今,佳禾茶庄已成为他和四个女儿自主创业的主阵地,就业致富的主战场,一家人朝夕相伴的温馨港湾。
“试问近来知我者,梅花之外只青山。”(宋末元初杨公远《次赵篷窗岁莫》)
世人只看冶生奎目不识丁的表象,试问谁真的懂他呢?
除了凌寒独放不媚流俗一身傲骨的高洁梅花,巍然耸立永恒宁静的青山外,就只有冶生奎的妻子和四个女儿了。
“世情因向贫中识,画思方知老后宜”(宋末元初杨公远《隐居杂兴》)
只有在贫困交加的状态中,才能清晰地看清世态炎凉;随着年岁渐高,心境变得平和、坦然,反而更适宜理解绘画技巧。
冶生奎老人的女儿们深知在失业的日子里,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日子里,在异常艰辛的日子里,除了丈夫之外,唯有父母才是唯一的依靠,也唯有父母才是能久久靠得住的靠山。
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冶生奎老人也从不推脱,在古稀之年理应颐养天年,却老当益壮,高瞻远瞩,居安思危,在佳禾茶庄门庭若市之际,毅然决然地叫停,因为他深知商场如战场,机遇稍纵即逝,虽然当下客户满意,生意不错,但新的大型豪华餐饮店接二连三地不断加入,竞争日趋激烈残酷的大背景下,若不化被动为主动,不与时俱进,势必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智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明智的人在危险尚未形成时就能预见,智慧的人在祸患尚未萌生时就能察觉。冶生奎老人以敏锐的洞察力,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未雨绸缪,甚至为此有时竟夕不眠,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冶生奎老人带领四个女儿苦干、实干加巧干,把佳禾茶庄经营的风生水起,日渐兴隆。
综观冶生奎老人的一生,他聪慧率真,傲世独立,责任心强,锐意进取,勇于当担,敢做敢当,从不服输,做事有条不紊,从不急躁冒进,一贯摸着石头过河,是个实干家,至今仍然是是全家的统帅,是全家的顶梁柱。只因个性鲜明,为人耿直,而略失优雅。
看似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通过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少半生,冶生奎老人早已蜕变成一个精明能干、行事果断的商人,目前,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创业的热情丝毫不减,别说那些早已躺平的同侪无法与他相比,就连年轻力壮、颇有实力的创业者与他相比也少逊几许胆量和魄力。
这不禁使我想起古人的一句俗语——
“娶妻不娶螃蟹女,嫁汉不嫁乌龟男。”
螃蟹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甲壳动物,其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横行霸道、凶悍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乌龟是一种行动缓慢、容易畏缩不前的爬行动物,通常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尾及四肢缩回坚硬的龟壳内,表现出懦弱、畏首畏尾的特质。将男性比喻为乌龟,暗示这样的男性可能缺乏担当、不愿负责、在面对困难时畏首畏尾。
冶生奎老人以自己一生的担当,丰富的阅历,敢立潮头的勇气,不懈的努力,充分展示了一个好男儿的本色,诠释了一个好父亲应有的底色,更展示了一个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勇于实践敢拼敢闯勤劳致富农民的光辉形象。
2025年3月24日
作者简介:

马学忠,网名,西海天马,青海省海东市人,法学研究生,慈善家。曾任教师,情钟于史学,文学,哲学,国学,为人真诚!品质感人!现为自由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