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的神秘面纱
钟义参
/文
/手机摄影
两年前我就一直想到广西宁明来观摩学习花山岩画,因为我对古代的图腾、文字符号以及甲骨文字有点喜好,常常揣摩研习把甲骨文等文字通过图腾符号等表现出来,觉得应该很有趣味,让文字更加生动活泼,清新可爱。因此就在昨天清明回老家祭祖的机会,一个人跑到花山岩画景区观摩岩石石壁古代绘画的艺术内涵,也算是一次野外体验生活的经历与阅历。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花山屯北面的明江东岸,岩画绘制于临江石壁之上,古人把赭红色的赤铁矿粉用动物脂肪稀释调匀,用草把或鸟羽蘸上,在天然崖壁上直接刷绘出这些神奇的壁画。
花山岩画始于战国时期延续至东汉时期,是当时聚居于广西左江流域的骆越民族的作品,岩画的画面长度达172米,高度将近50米,面织约8000多平方米,现保存各种图像111组(内容)1900多个,岩画包括人马鲁钢鼓、刀剑羊角翅钟船道路等构成岩画主传的人像智作由肘胖腿的半跨式造彩,古朴粗扩,人物小者高30余厘米,大者高可达3米,整个画面由各种图画组成,充分反映当时这些图画与当地的巫术文化遗迹与洪水作斗争的记录有关,肖像图画短凭崇纤的表现或者是战争的庆功场面,花山巨壁上弥漫着神秘色彩的浩浩画卷给历史留下了千古之谜。
花山岩画图像,主要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3类,以人物为主,人物只画出头颈、躯体和四肢,不见五官和其他细部;动物图像主要是狗,皆侧身,作向前小跑状;器物图像主要有刀、剑、铜鼓、羊角纽钟,这些画面可能是一场场庄严而又欢快的祭祀活动仪式的记录,是少数民族巫术文化的遗迹,其实花山一带的山水田园风光也是很有特点与秀美的。
1988年1月,花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7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为国家人文精神大放异彩。
花山岩画以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而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