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对话,它们就年轻
文/张娇
都说,五十个人一生的首尾相连,就能目睹浩浩中华上下五千年。
你是否曾感受过?那持续千年未止的绿色心跳,那流淌千年未尽的蓝色脉搏,那埋藏地底的昔日辉煌,那一撇一捺中蕴藏的历史回响。走近点,再走近点,去探寻那年方千百的古物、古人身上的故事和新生。
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仓颉手植柏、洛阳古柏,远古的传说为五株有生命的绿色文物蒙上了传奇色彩。细观之下,它们巍巍屹立五千年,枝干盘绕、苍劲挺拔。
如今,得益于古树保护及扩繁保护工程,每棵古树的“监护人”“守护者”都能及时读懂古树释放的信号,利用科技助力二代苗开枝散叶,让千年基因得以延续。斗转星移,它们依旧年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吟唱千古哀思,“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伯牙子期共赏高山流水……从先秦的古风雅韵、鼓乐齐鸣,到汉魏六朝的丝竹相合、华夏正声,再到隋唐五代的歌舞伎乐、乐器繁增,宋代的勾栏瓦舍、戏曲发轫,元明的雅俗共赏、琴瑟和鸣,直至清后的乐苑新风、器乐革新。古老而年轻的中国声音,在一腔一调,一拨一弹中,踏歌而来。
你是否目睹过“紫檀阮咸”“曾侯乙墓钟”“尺八”“三弦”“大圣遗音琴”?或聆听过《二泉映月》《梅花三弄》《十面埋伏》?今天,不被定义的年轻人,正在重新介绍着传统国乐。国乐+脱口秀、国乐+游戏IP、国乐+动漫、国乐+短视频的跨界破圈,让上古遗音在今朝与年轻人们共响。
墨韵芳华,诗词百态,千古风流,见字如面。永和九年,王羲之酒后神笔挥洒出《兰亭集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笔下永远有着澎湃生命力,无怪乎“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呢。“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起起落落的一生,也成就了他8000余篇诗文的意蕴和穿越千年的豁达。
你们好,跨越千年的偶像。在当下,跨时空追星已经成为常态。博物馆内讲解员生动有趣的讲解词,让古代文人更“接地气”。李白、苏轼等文人墨客纷纷涌入小红书、抖音、B站,“赛博老祖宗”成为新的流量密码。微短剧、线下沉浸式演出、大型舞剧、研学活动,文人从古而来,向新而生,我们也在遇见新的李白、新的东坡、新的文化。
李白在《蜀道难》中提及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古蜀国拥有四万八千岁,《哪吒》电影中那两只夸张兽面纹饰的“结界兽”,造型灵感就源自古蜀文明的三星堆。 1929年春,沉睡三千年的三星堆缓缓睁开迷蒙的双眼,1986年后,多个祭祀坑、无数的青铜金玉器经考古学者发掘,珍藏和展示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文化破圈,文创圈粉,三星堆以“科技与狠活”展现古代文化新颜。近年来,中国年轻一代运用多种数字艺术形式和现代语言呈现古文化新面貌。在VR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项目中,你可以近距离感受考古第一现场,穿梭于历史变迁之中。文物也走近群众生活,青铜器传统元素融合了萌元素、时尚元素、生活元素,让古蜀三星堆的生命力依旧旺盛,依然年轻。
一条河流的故事有多长,流动的文化有多丰富?
大运河已流淌2500余年,跨越3200公里,依旧历久弥新。它始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挖的邗沟,到隋炀帝的大规模开凿,再经过宋元明清的百年努力,这条贯通南北的水系自身经历着兴盛衰败,也见证了各朝各代的兴衰荣辱,翻涌着无数动人的人间烟火事,窥见数不清的名士在运河桨声中,或求学,或赶考,或入仕,聆听着李白、刘禹锡、白居易、陆游、杨万里等文人骚客散落在运河上的诗歌吟咏,品味着吴承恩、鲁迅、汪曾祺、徐霞客、徐则臣等人在运河之畔写下的传世书卷。
这条大河承载了太多历史记忆,如何焕发新生机?运河原点城市扬州,在大运河扬州三湾生态公园的运河生态修复工作中成效显著,努力重现两岸繁华。运河沿岸城市都在借力科技,让古运河乘“运”而上,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项目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水上运动成为全新名片,桨板、皮划艇、龙舟、水上音乐节、水上马拉松等活动,让世界级文旅IP“运”育新活力。
用心与古对话,千年以来,古人、古树、古曲、古文、古河道……依旧澎湃着“年轻的心”。
作者简介:
张娇,扬州大学2023级植物保护硕士研究生。